29.12.12

校本评估之我见



            有一天,驾车回家,听到某电台播放一则公益广告,大概是说明现在教育部在小学一二年级及中一推行的校本评估(PBS)的好处是家长间不会比较,不管是教师或学生的压力都会减少,学习过程也会快乐些。

            笔者听了,并不苟同。我本身有个在读二年级新课程纲要的女儿。她不见得喜欢上学。对于教育部致力加强的国语课业,更是厌恶。其实,要她喜欢国语也是很难的,因为每次老师教了一个单元,回来的课业就是作业簿一个单元(unit),约7页的练习。据她说,老师没有教,只叫他们回家做。女儿没有补习,遇上不会做的课题,除了我就没别人可问了。如果又遇上我迟回家,她就会很担心自己做不完而变得脾气暴躁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有何乐趣可言?拿了一大堆不会做的功课回家做,还会是快乐的学习吗?

据我探听到的消息,说执教这一份纲要的老师们其实都没有作业簿内练习的标准答案,教的时候难免没信心,加上当今小学临教也多,碰上这种问题也不足为奇。此外,这PBS着重的是随堂评估,所以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似乎就习惯了老师随性就来一张测试,或来一个随堂听写。孩子常常因没有事先准备或练习而考个满堂红。她似乎也对此习以为常,对自己也没有什么要求。若说校本评估本来就是为了塑造一个“无所谓”的学习态度,而将它等同于没有压力的学习,那么我想它就是达标了。

再来,家长会因为这校本评估而不比较吗?如果一个人有比较的心理,任何情况都可以比较啊!以前比多少个A,现在可以比孩子拿多少第六等级啊(band 6,就是完全掌握技能的一个等级)。比较与不比较,根本就是个人的心理活动而已,与评估方式无太大关系。不然,我们的评估方式怎么一直更换,都还是有家长、教师、甚至学校间比较的成分?对我来说,凡事有利就有弊,换另一个角度看,比较其实也是一个推动自己不断提升的方式。

最后,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因PBS的推行而减少吗?那就更加不可能了。老师们常为了输入学生的表现,而日夜“争线”;为了保存学生“通关”的证据,得找地方收放。于是,我们看到学校的架子越来越多,老师工作也越来越多,真的情何以堪啊!我想:如果让老师们重新选择,他们会选择不改评估学生的方式!

总而言之,不管政府推出什么评估方式,每一次的更改,都让家长教师学生越加沉重,压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如果是这样,我情愿教育部会以不变应万变,至少对教学驾轻就熟的老师来说,他们可以挪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当今学生最迫切需要的人文教育!

此文刊于29.12.2012南洋《言论》版~

10.12.12

A 与 不A 之间


            小六评估考试出炉了。孩子拿了成绩后,没有马上走向我,反而流露出些许失望的表情。我感觉有些不对劲,远远的望着她走去另一间课室排队。我猜测她在考试中失利了。我疾步走向她,看见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份上诉的表格,我就明白发生什么事了。因为,以她在校每年总平均90分以上的成绩,却拿不到全A,的确会让她刹时间无法接受的。我明了。
            这一天,天空反常地下着很大很大的雨,我在风雨中陪伴着她,处理上诉的文件。狂风暴雨中,许多文件都被溅湿了,但我一反常态,没有因此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潜意识之中,我知道,我不能再打击孩子的信心。我告诉她:考试并不是全部,也许就是因为主观问题,才让她失利。她没有说什么。从她眼里,我也看不出她是否已经释怀了。等了好久,雨还是一直在下。我终于忍不住了,我问她:
“孩子,你是不是很失望?”
“还好啦,全班第一名的同学也是如此啊。”她轻轻的说。接着,她还加了一句:“希望妈妈不失望就好。”
我愕然。突然明白,这孩子其实并不十分在意成绩,只是身为家长的我,常常提她要注意功课,而在无形中,给她增添了压力啊!
看着她的脸,我突然眼眶盈泪。孩子仿佛看到了什么,再想说什么时,我马上告诉她:是雨水太大了,沾湿了我的眼。想想一个孩子满脑子想的是A,到底是谁给他们灌输的?是谁让他们相信,A就是成功的代号的?答案不言而喻。
回到家,告诉她爸爸成绩后,爸爸却开心的对她说:不要紧,你在爸爸眼中是全A的!所以,爸爸答应给你的奖赏一样可以兑现!孩子这时终于开心的笑了。看,父母的鼓励对一个孩子来说,影响是多么大啊!
是的,在考试中没有全A,甚至没有A又怎么样?生活还是要过啊。若干年后,哪个外人还会记得曾经的你有多少个A啊?家人的支持及鼓励才能让这些初入考场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明白考试的真谛。
在此,我想说:孩子,妈妈真的没有失望。你平日的表现,已让我看到你的能力。此次我们申请上诉,也只是尽人事,如果最终仍无法改变什么,妈妈还是引你为傲!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时,,我们可以我们的权利去争取本应属于我们的东西,能有所改变当然最好,若无法有改变就要学习接受,为未来继续努力!A与不A之间,考验的只是我们面对挫折的能力。能走过人生风雨、面对生活挫折的人,才会看到彩虹、才是A的人生!孩子,妈妈由衷希望你会明白。





此文刊于8.12.2012  星洲副刊《快乐家庭》~~           

3.12.12

我不活跃,老师还是记得我~



            连续两天拜读了何国忠学长为林老师70大寿而写的《老师,吃饭吗?》,感触良多。从这篇文章,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也许就在老师不知情之下,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了。也许,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早忘了自己曾做过什么,但受其恩惠的学生却一生也忘不了。
            我在1991/92年度进入马大中文系,是通过我的中六华文老师——林雄高老师(也是林水豪老师的学生)的力荐之下才以第一选择申请进入的。当时,有的是义无反顾的豪情。今天想起,也会觉得自己当年好勇敢,毕竟读中文在当时的人眼中,除了当老师,就“百无一用”了。我们也是第一批在大学新制度下,必须修四年才能毕业的学生。第一年,我记得我修读林水豪老师教的《国学概论》。第一次见识到老师的博学。他讲课时,讲得兴起,就由诸子百家讲到了他最擅长的唐诗宋词去了。我当时听着听着,常会忘了抄笔记。结果,到了学期末,要考试时,我就头疼了,因为听得太入神,都忘了要抄。最后,都是向朋友借来重抄!(当时,生活拮据,不会花钱去复印。)那一年,我爱上了古典文学。
            因为生活费需要自己负担,所以我在大学的生涯,不上课的时间我都去工作了,故鲜少参加中文系办的活动。但是,林老师却还能在众多学生中,记住我的名字,真的让我敬佩。打从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如果我日后为人师,我一定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让他们知道,老师从来没有忽略他们任何一个。对自己这样的期许,到如今我执教约17年,也只做到了一半!怎么说呢?因为我上课教的班级,每年五班,约230个学生。我能做到的只是在学生尚在校时,记得他们的名字;等他们毕业了,就有一半不常联络学生的名字被我遗忘了。这样的记忆能力,与年届古稀的林老师一比,就相形见绌了。但是,也因为如此,我就更佩服林老师了。
        我与林老师没有很多互动,实在也想不通为什么老师会记得我。大学四年中,我只去过老师家一次,那次是与同学一起为老师庆生。过后,在大学第三年,当我主修中文时,我又再修老师的《唐宋诗词选》。就这样,我与老师在课堂上有两个学期的情缘,老师却能记得像我那么一个在班上不说话;也不出席班级活动;毕业后也没什么与老师联系的学生的名字,怎不叫我讶异?甚至在最近两年,因为机缘,我有机会修硕士学位,有机会在几个研讨会上遇上林老师,他还能叫出我的名字,实在是令我太感动了!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外子时,外子也深觉佩服,说林老师的记忆存库真的可以与500GB的硬碟媲美呢!虽说人与机器不会相同,但我却也认为用这样比喻来形容老师的记忆力,实在贴切。
            当我告诉一位同是毕业于中文系的同事这件事时,她说:林老师记忆的“功力”不止于此,她的丈夫是马大生,但不是中文系的学生,林老师都记得,那才叫厉害!我听了,在想:林老师单凭记忆这一门“绝技”就已经俘虏了许多学生的敬佩之心,更遑论他的学术造诣了。
            借此文,我祝老师70岁生日快乐,也衷心感谢林老师一直记得当年不活跃的我,让学生找到了生存的价值,学习的动力,更让我找到了对待新新学生的方式。真的,不管学生怎么样,只要老师把学生都看作是很重要一本书,记得它的书名以后,总会有读懂它,感动他的一天!

此文刊于29.11.2012 星洲《星云》版

23.10.12

<常在左右>



午夜梦回,那个画面又出现了。
下班时间,他径直回家。
回到家,他心里就觉得踏实了许多。看见妻子在餐桌上等着他,他一跨进家门,妻子马上向前欢迎他。虽然只是这样一个小动作,却让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他有心爱的妻,还有即将出世的孩子。
*                                       *                                                          *                                                          *                                              *
看着他每天对着那张空荡荡、布满灰尘的桌面,独自微笑,陶醉于幻觉中,他年过七十的妈妈不禁摇头叹息。
*                                       *                                                          *                                                          *                                              *
那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请了半天假陪太太去做产前检验。对他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他是充满期待的。他觉得他的人生会随着孩子的出生而变得更有意义。
当他驾着车子抵达座落于某间商场的妇科诊所时,兜了好几圈,都找不到泊车位,于是便接受太太的建议,让她先下车到妇科诊所去报名。
谁也没料到的是,太太刚下车,就被一辆摩多撞到,抢了她肩上的环保袋,还把她拖曳了几米才松手。
听到尖锐的喊叫声,他大吃一惊,也顾不得追贼,把车子停下,赶快跑到太太身边。
此时,太太全身溢血,奄奄一息。
他慌了,要叫人帮忙,要叫人拨电叫救护车,偏偏百呼无人应。
看着妻子的血一直在流,他心如刀割,一时竟晕了过去。

*                                                          *                                                          *                                                          *                                                *
他终于醒来了。看见年老的妈妈,看见同事朋友,就是看不见他的妻。看着他左顾右望的眼神,每个人都知道他想问什么,但却没有人敢告诉他真相。
他可以出院了,还是没有看到他的妻。他忍不住了,于是开口问最疼他的妈妈。妈妈看着他,哽咽的说:
“为了你的妈妈,儿子啊,你知道结果后一定要坚强噢!”
他不解地看着妈妈,但也点了点头。
“你的妻及孩子都没有了!你要接受这个事实啊!”
“什么??不可能的!妈妈,你不要骗我,不要骗我!”他失控的大喊,冲出了医院。
看着孩子这样的反应,虽是预料中事,但妈妈的两行泪水却还是流了下来。

*                                                          *                                              *                                              *                                                         *         

回到家,他没有说过一句话。年老的妈妈对这孩子只有无尽的包容与忍耐。妈妈纵容地让他对着空桌发呆,然后再好言劝他吃饭。妈妈一直等待孩子愿意走出阴霾的那一天。
他还是一样在午夜梦到相同的梦。只是这一次,妻子开口说话了:
           
“强,我已经离开了你,你一定要坚强。我和孩子在黄泉路上也会放心一些。我一定会告诉孩子你勇敢面对现实的事迹。我一直在你身边,也许你看不见我,但你一定感觉得到我与孩子对你依赖。”
他刚要说什么,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无法说。
醒来。
睡去。
相同的梦境出现了好多次。
           
几个星期后,他决定上班去了。大家都很惊讶,认为他已经走出悲痛了。一切都好像恢复了正常。
只有他的妈妈知道:这孩子每天回到家,都会走到他昔日与妻对饭的餐桌上傻笑。一直到妈妈把他强拉到别处,他才会离开。       
妈妈不知道他要多少时间来愈合伤口。至少他会与妈妈说话了,虽然话题总是提及妻子及孩子在他身边的谬论。妈妈会等到他真正痊愈的日子到来。
至于媳妇因被攫夺而酿成一尸二命的案件,警方也一直说正在调查中。无止境的等待与不断发生的攫夺案一样,让人感觉心寒。

他相信妻子孩子未离开过,就像妈妈相信儿子总会好起来一样。只是,这样的爱,常伴左右;攫夺的害,却不曾离开过。

*                                              *                                                          *                                              *                                              *

一天,妈妈到早市去买菜,一辆摩多车飞奔而来,擦过妈妈的身边,拉掉妈妈手上的塑料袋......接着,深爱他的妈妈应声倒地......

此文获得2012【马来西亚全国华文微型小说创作比赛】 ——入围奖。

1.10.12

结束~

终于将在2/10/2012参加毕业典礼。终于结束两年对着电脑的日子。(以至现在几乎天天会对电脑):P

两年来,孤军作战,看尽人情冷暖。两年中,对错是非变得十分清楚。也许这也是一种收获。我知道,我问心无愧,今天能够毕业,没有欺瞒,没有取巧。纵然吃亏,也当是学习的一部分。

终于名正言顺的毕业了~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所有在我极其脆弱时拉我一把的人,是你们让我感觉到人间温情;
也感谢落井下石的人,是你们让我明白“凡事靠自己”的真谛~~

26.9.12

毕业

今天,总于把毕业袍拿回来了。没有人陪同,却也尽量让自己欢欣。
在检查毕业袍的时候,我随意参在人群中,与他们谈袍的穿法。
看他们一双双、一对对的互拍照片,我赶紧走出了礼堂。不是要逃避,只是有种失落。
失落,是一种没有办法解释的情感。
指导老师一直给我赞赏,但是我就是没有办法很开心。
也许是爸爸已过世,没办法看到女儿再戴高一级的方帽;也许是仅剩的亲人似乎也不想出席毕业典礼;也许因为一些误会,让我觉得这毕业典礼根本就没什么。

毕业,只是自己证明了自己的过程。只要在过程中看清了一些人和事,增长见识。
毕业典礼,说真的,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像妈妈说的:这多读的,没有什么的。

朋友说:不要出席毕业典礼,去把文凭拿回来就好。这一刻,我真的有这种想法!(有点要不得)

总之,此次毕业了,也就结束了硕士生涯。
也许,我还会再进修。但,那也是两年后的事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9.12

6小时30分钟的考验与爱国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指令,列明由明年起,所有大马教育文凭的考生必须报考分为三张试卷,共6小时30分钟的历史考卷,并且规定考生必须及格才能获取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文凭。这指令一下颁,许多应届考生纷纷庆幸自己逃过一劫,而明年以后的考生则不满这样的举措。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当局这举措的出发点。据他们说增设试卷三是为了让学生更能应用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让他们通过多了解历史而爱国。故此,它是开卷题,学生在考前一个星期就拿到题目了。学生可以自行先找资料,寻答案,届时还可以带入考场供作答之用。这看起来似乎也不怎么难,毕竟学生可以预先准备。但是,当局是否想过:在整个考试月内,学生考的科目很多,要尽心准备几乎不是他们能力所能及的。再来,这样预先准备答案,到时有多个学生的答案一模一样,会不会被当作弊处置?若考生没时间,却又有历史方面知识强的兄姐朋友,若由他们代考生准备答案,让他们在考场上照抄,那么考生还能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吗?
        我们都知道,时下孩子学生都不太喜欢历史,除了因为得死记硬背,不符时下年轻人的学习方式外,老师的教导方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老师教得生动有趣,而非死记硬背,学生一定会乐于学习历史课的。如果学生在校因为老师的教导方式而不喜欢的历史,那么考再多试卷也是无法唤醒考生爱国意识的。试想:如果考历史6小时30分钟,就可以让考生爱国,让学生充分掌握历史,那实在是太天真了。当我们都在课堂上强调人文教育,心灵成长的时刻,爱国情操也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传达或灌输的。故此,我希冀当局千万别用“必须及格”的条例来作SPM的“通关密码”,进而让时下中学生太沉重!否则,开卷作答历史试卷三,与国庆前夕举行爱国宣誓一样,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此为被退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