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13

游学体验.1

17/11/13
出发了。终于。
与大家还不很熟悉,上了飞机,只认识了坐在我身旁的同姓同伴~~彭蕙玲。
初认识,不敢多话。看飞机上的杂志。看到了程浩的故事。很感动。

开头的一句:“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记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就已叫我动容。 再仔细看完全文,我方知道这个人,在2013年8月21日走完他20年的人生。1993年出生后,他不曾下地走路,医生断定他无法活超过5岁,心脏衰歇、肾结石、肾积水....等许多疾病紧紧跟着他。他在网络上,以“伯爵在城堡”之名写道:那些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微笑的凡人。
他是一个向死而生的人,金山网络CEO傅盛说,程浩20年对生命的理解,完全胜于他自己的35年。

附上四张文章照片,大家可以看看。看生命的力量何其伟大。我看完后,泪流。





这一天,除了这阅读的收获,就没别的了。
折腾了一天,终于在晚上10:30左右到达一个名为未来城的酒店。(过后发现这酒店的许多店铺皆关门大吉了,有点“未来沉”之慨:))

拿了钥匙,匆匆洗刷,睡觉去了。第二天才是开学典礼。

21.12.13

游学归来后...

游学两个星期,看好,是游学,不是留学,所以我只有一种感叹:时间不够!

上课时如痴如醉(第一次会这样),下课后逛街游玩,天气再冷,心中还是暖呼呼的。

去游学前,只约了一位同伴,去游学后,多了许多同伴。我认识了许多“可爱”的同伴;我们放下老师的身份,当个学生;我们放下身上的重担,轻松重温“单身”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对成年的我来说太难得了。

走在秋意浓郁的华师大,我爱上了她的美(最喜欢的季节就是秋天!)~~在那儿学习两个星期,我连走路也变得轻快了。
(至少我走路的速度变快了)

在那儿,唯一让我觉得辛苦的是食物。太咸太油腻,都会让我不舒服,所以,我每天都用白开水“冲洗”食物,再吃,这样吃了两个星期,身体也“轻”了许多!(意外收获)

除了专心听课,看景拍照是我们每天的功课:)

秋意浓的校园

华师大前留影

在这里的五楼八号课室上课:)
果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刚好遇上桂花展的尾声~
(华师大建在桂子山上)

接下来,我会慢慢写自己的回忆:)

14.12.13

柔和感动

最近很忙,除了因为刚游学回来,脑力激荡未平复外,还忙收拾家里。
既因为年关将近,也因为家里修漏残局处处。

收拾有个好处,就是把之前深藏回忆唤回来了。就如:

 1.爱,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
    若有一种爱 是永不能相见  永不能启口  永不能再想起
    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火种

    孤独地   凝望着黑暗的天空


2. 不再相见  并不一定等于分离
    不再通音讯  并不等于忘记
    只为  你的悲哀一揉进我的
    如月色揉进山中
    每逢月凉如水    就会触我旧日疼痛

3. 只要 在我眸中
    曾有你芬芳的夏日
    在我心中
    永藏一首真挚的诗
    那么    就这样忧伤以终老
    也没有什么不好

看到这几首席慕容的诗,我的心柔和下来。
看着这些匿名留下的字条,
我想起了一些人与事   心生感动。

人生,无法重来,
在扰乱的人世中,
多看看自己拥有的,
不管是过往,还是现在,
嘴角还是会有往上扬的机会!

6.12.13

话题便条



                                                                
星期日一早起来,准备去买孩子们的早餐,便走到冰箱前,看看孩子昨晚睡前写下自己想吃的早餐是什么。这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以画说话的便条。我看了莞尔。


               若是在几个月前,我既看不懂这张便条的意思,当然更不懂孩子要吃的早餐是什么了。各位读者,你们看得懂吗?
这个是小女儿的画画,她从三岁多开始,便用画画来增加我与她之间的对话。她也学写字,但却极度不喜欢。写四五个字,她就会发脾气,乱涂乱画簿子了。唯有画画,她可以画上几个小时而不言休。朋友说:她也许是特殊孩子,要我多加注意。然而,我为工作忙忙忙,然后就丢到脑后了。
几个月前,孩子拿了类似的便条,放在我的书桌上,问我看得懂吗?我看了看,摇摇头。于是,孩子就彷如找到说话对象般,叽里咕噜地开始解释她写的“字”。
我听着,问着,大概十分钟后,终于明白字条要表达的意思了。这张便条代表五个字:好吃叉烧饭!她画的便条,有部首,有偏旁,寓意非凡。像此便条的第三个字(烧),那是一把火,加上“浇”的动作,但又在水那儿画上一条线,表示“不要水”,这样合起来,就组成了“烧”这个字!我笑她太傻气,因为当今世上,人人讲效率究快速,没有人会这么仔细去看、去猜她的话/画的。她嘟起嘴,说:那妈妈就不可以好好和我说说话吗?
我突然感觉有点心酸。原来,我可以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去教育别人的孩子,倾听别人孩子的话,却没有时间留给自己的孩子,听她说话啊!看来,这样的便条是我们母女的话题便条,它是一幅画,也是孩子想和我分享的话。
这张便条,它一早贴在冰箱上,既告诉我,孩子想吃的早餐,也像在暗示着我,待会儿买了早餐回来,应该花点时间好好与她谈天,玩乐了。孩子让我感动的便条,不用字,而是用画说心中话。我这个做妈妈的,不会画画,只能用文字说出心中话,希望有一天她也会看懂这些话。



 此文刊于21/11/2013《星云》版




16.11.13

出发前夕

16.11.2013
出发到湖北武汉的前夕,再一次检查行李。

我不是第一次“独自离家”,却是第一次离家那么久;丈夫常出国公干,如今通讯方便,所以也不觉得不舍,只是觉得行李太重!哈哈~~冬季出游,又那么多天,此事难免啊!
终于,一个20”行李箱,加一个小背包,解决了。
乘搭的是南方航空,先飞往广州,再转飞武汉,加上待机时间,要花去12小时的时间。
上一次乘搭南方航空转飞的经验是飞往张家界的体验,延误得“厉害”,等到可以登机时,登机口又一直更换,从东跑到西,又上又下的,害得我与先生成了全机人等候的“贵宾”@@
希望这一次不会有这种“喘”的经验啦~~
祝我旅途愉快,O(∩_∩)O哈哈~

10.11.13

开始倒数

很快的,下星期就是出发到湖北的日子了。
今天要开始收拾行李,才发现自己自2007年游上海后,就没有在秋末冬初出游了。衣服终有机会见见世面了。
不知为何,大家都说那儿会很冷很冷,说得我有种"人未出游,已感觉到冷"的假象:)
第一次游学,课程不很紧凑,每天4:30就可休息,自由活动了。周末,主办单位除会带我们出游,也还是有许多自由时间。在这个叫湖北武汉的地方,我既无新知,也无旧雨。不然,那真是难得一求的见面机会啊~~
无论如何,我会利用时间,写下心中感想,为我人生的这第一场游学生涯留下文字,写下回忆。

26.10.13

云月(Awanmulan )度假村

去年(2012)年末, 与2003年毕业的学生聚餐时,谈到2013是他们毕业十周年纪念,认为他们该办一次聚会。于是,他们真的去行动,在去年十月间就发布191013聚会的消息了。

一年的时间,还是召集不到一半的同学出席。虽然有点遗憾,但是还是觉得那是正常,毕竟,十年的光景,可以改变许多人、事、物。就像某同学说的:不珍惜的,终究不会珍惜。我必须承认这一点,但是还是会有珍惜的人。珍惜那些懂得珍惜的,就够了。(其实,人生没有多少个十年,再一个十年,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19-20/10/2013~我们出游去

Awanmulan ,是学生们决定办两天一夜游的地方。之前,没听过这个地方,更别说去过了。它的业主是受英文教育的,整个度假村,我没看到一个华文字^^. 这地方的华文译名,也是我抵达这个地方时想到的。

我按的译名

19/10/2013 在学校开会后,学生到我家载我。我们“翻山越岭”(有探险的感觉),终于找到了这个隐秘于森州的度假村。当天是农历九月十五,入夜后,圆月与云于山中相辉映,很美。于是,我们说:这就是所谓“awan 及bulan”了。再念快一点,就成了“AWANMULAN"!哈哈,于是我就想到了云和月。在古典诗词中,云和月都很浪漫,就给了此地这译名:P

后来,又想想,叫作“木兰云度假村”也不错。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壮志豪情也叫人敬佩。来到这个地方,应该也可在修生养息后,激起自己壮志吧:)  

读文学的人,还是喜欢云和月,故用之。

风景优美如画,烦忧尽抛脑后

世外桃源

石径小路

喝茶谈天

悠悠漫步


厕所一瞥

常见访客

露天沐浴

风景如画

池塘倒影

景区入口

游泳池

睡床

这个地方,很美,很自然,能让长期处于城市烦扰的上班族,纾解压力。我那些出席的学生,有医生、工程师、律师、老师....等等,来到这个地方,我看到了他们忘却烦忧、可爱的一面。我感觉彷如时光倒流,看到十年前,可爱的他们。说真的,他们真的没变多少。有改变的只是思想比较成熟了(那是必然的)。

我们烧烤、玩乐、拍照、谈天(到凌晨),第二天还晨泳,弄午餐、收拾......时间在一瞬间就过了。现在想起晚上谈天时,从山林中飞来的甲虫,地上的蟾蜍,屋檐的壁虎等,让大家惊叫连连及晚上大开窗户,用蚊帐裹床睡,不必冷气、不必风扇吹,就已凉透心的画面,我还是不自禁的嘴角上扬:)

感谢你们的用心筹备,感恩大家的和睦共处。你们,让我的回忆增添了几许感动:)

14.10.13

關心國民型中學徵文賽



因为了解,所以深爱
——浅谈国民型中学的理想、现实与未来
前言
国民型中学(SMJK),是经历了1961年的独中改制献意后而成的政府中学,其性质介于独中与一般国中之间。它既如独中,肩负着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也如一般国中(SMK),必须兼顾三语的教学及许许多多政府部门发下的文书工作。截至2011年六月,全国共有78间国民型中学,承载了约13万名学生。笔者相信还有更多学生是因被拒于门外,而在一般国民中学就读的。时下一般父母把孩子送入此类国民型中学,其目的不外是希望孩子多学华文,并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度过青春期。
笔者自1995年在国民型中学实习后,一直都在国民型中学执教。对国民型中学,我有一定的期许,也面对一定程度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为此,共同探讨国民型中学从风雨中走来的理想形态、现实状况及改善的方法,确实是必须的事,以期让更多人明白这类在独中华小以外,虽被人遗忘,却栽培了许多华社精英的学校——国民型中学。

(一)此曲彷如天上有——谈国民型中学的理想中的形态
倘若我们翻阅历史,我们就会知道,国民型中学,或称改制国中是在1960年代,被迫接受拉曼达立报告书的“产品”。当时的政府,为了让华文中学接受改制,做出了许多承诺。然而,这些承诺在经历了50年的风雨后,几乎已被后人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学校几番被侵犯权利,也因不懂前因,故不提出反对,才会导致今日许多改制中学面对“变质”的危机。为此,让我们共同回顾当初政府许下的承诺,以便国民型中学有机会重新归位。
当年,政府许下的承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首先,政府承诺会提供足够拨款、师资与校地;其二,国民型中学可以把三分一的教学时间用以华文教学,自由华文发扬中华文化;其三,国民型中学董事部有推选校长的主权,以确保国民型中学能继续拥有浓厚中华文化色彩。
所谓拨款,指的是政府应提供的两种津贴,即资助拨款(grant-in-aid)及资本拨款(capital grant)。前者用于学校行政开支,后者用于学校建设、桌椅和其他配备。政府还承诺会委派足够的师资,即以一班至少5节华文课的方式计算;在必要时(学生剧增)提供校地。此外,因为国民型中学可以自由使用华文,所以校长及其他的行政职位必须由通晓华文者担任,而且校内董事部还必须受到承认,有推选校长人选的最终权利。
如今,回头看看,这些承诺在时间之河的冲击下,似乎已被遗忘,大家在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时,也不知该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故此,结合华社力量,让国民型中学找回当初遗失的权益是刻不容缓的。否则,这些承诺,就会变成天上才有机会听闻的曲子一般了。

(二)得失难两全,名存实亡的“弃婴”——看国民型中学的实况
把政府的承诺与现今的国民型中学的情况相比,我们就会发现,除了上文提及的资助拨款外,没有一项承诺是政府真正去实践的!当初华文中学因经费不足接受改制,虽说会有得与失,但笔者揣测:他们应该从未料到,50年来政府无法兑现的承诺是如此的多,多得让华社“悔不当初”。现今的国民型中学,既不是如华小、独中般被华社捧在手心爱护的“宝贝”,也不是政府注重的源流学校。国民型中学的存在就如“弃婴”一般,是生是死,会变得怎么样,全看各国民型中学如何挣扎求存,如何在逆流中争取一线生机而已。如今,在政府部门的许有关多学校通讯手册内都以国民中学(SMK)替代了国民型中学(SMJK)的称号。虽然我们仍在各校大门挂着国民型(SMJK)的牌匾,但是有许多已是名存实亡的了。
根据政府的承诺,国民型中学的9个行政人员,都必须由懂得华语华文的教师担任。然而,时隔50年,因政府掌握委派及擢升教师的大权,有许多国民型中学都失去这样的特质了。以笔者所知,在马六甲的一间国民型中学,除了校长一职,尚由华裔担任以外,其他8个职位,皆是非华裔。这种变相的情况,在其他州属也屡见不鲜。目前国民型不谙华语校長掌校的案例,包括登嘉楼维新中学、文冬公教、丹绒马林公教、沙巴古达乐育中学及霹靂州至少有兩三所。这样的情况是与改制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当然,华裔教师不掌校的原因林林种种,其中包括师资不足,华裔在不公平的擢升制度下,不愿担当重任等,实有待深入探讨。
我们都知道,推动一个学校发展的,除了行政人员,就是教师这群最重要的推手了。根据2010年全国国民型中学研讨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国民型中学的师资,在种族比例方面,可谓严重失调。为此,笔者整理了图表1供大家参考。笔者认为,在国民型中学,非华裔教师比例在0-30%才是理想的比例,若处于41-60%已属于岌岌可危的水平。倘若非华裔教师达到61%及以上(或华裔教师少于30%)的学校,严格来说已经失去了国民型中学的本质。
州属
非华裔教师(%
0-30
31-40
41-60
61以上
玻璃市
1
-
-
-
1
吉打
4
1
-
3
-
槟城
10
10
-
-
-
霹雳
17
-
3
10
4
雪兰莪
5
-
-
4
1
吉隆坡
2
-
-
1
1
森美兰
3
-
-
3
-
马六甲
5
1
-
3
1
柔佛
3
-
-
2
1
彭亨
7
-
-
1
6
登嘉楼
1
-
-
-
1
吉兰丹
2
-
-
2
-
沙巴
8
-
-
1
7
砂拉越
10
7
2
-
1

78
19
5
30
24
图表1:国民型中学非华裔教师比例简表
根据图表所示,显而可见,全国78间国民型中学,有54间的学校师资半数是非华裔。此情况在雪隆、霹雳、彭亨、柔佛及沙巴最为显著。当然,这数据还不包括校内许多不懂华文华语的华裔在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可以想象,若我们在相关学校推动有关中华文化的活动时,难免会面对力不从心,要不然就造成在职的华裔老师负荷过重的情况。也许,还是有人会问:师资种族比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依笔者所见,这会导致许多本应在国民型中学推行的活动“难产”。试想:如果每一次办中华文化活动时(如新春联欢、华人节日展、中秋联欢会等)都由校内华裔老师担当重职,而其他非华裔老师则以“不会、不懂华文”而置身事外,还有多少华裔教师仍有雄心壮志,不惜罔顾健康,以发扬中华文化并捍卫华教为己任?推动华文教育事业,从来就不是孤军作战的事,所谓众志成城,有共同理念者一起工作,一起推动华教,才是“再怎么辛苦,都不会言累”的乐活儿。
此外,国民型中学的学生的来源一般只开放给华小生,但是在校方防不胜之下,有一些国民型中学已失守城池,无奈地让非华小生入侵了。这些学校,既得面对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还得解决因多数教师学生是非华裔而对学习华文提不起兴趣的困境。假以时日,笔者敢说,这些学校就算挂着国民型之“名”,也绝对没有国民型之“实”了。笔者始终认为:在国民型中学,一旦校内学习或报读华文的风气不再,国民型中学就等同于变质为一般的国中了。
在国民型中学,政府以计算国民中学师资,即一星期有三节华文课的方式来分配教师,所以,除了教师比例失调外,国民型中学还得面对华文老师不足的困境。如果国民型中学坚持把57节华文课编排入时间表,那么一个华文老师最多只能教4至五班华文,而不是如政府所提供的一个华文老师可教89班华文了。这其中的差异,是十分大的。像在笔者的学校,全校87班,每班都必须有5节华文课,如果根据政府的计算法委派教师,我们只能获分配10名教师,而学校实际上需要17名华文老师。由于这样偏差,“缺乏教师”就成了国民型中学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谈到师资荒的问题,笔者还发现政府在录取及委派新晋教师时出现严重的偏差。笔者曾有几个学生,因为立志要当华文老师,所以在大学毕业后申请报读师范文凭。但是,多番尝试皆不果,有的因此放弃了,有的无奈接受被派去读的其他科目的课程。我深深记得,有几位学生因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之志,尝试了近5年,才如愿以偿,拿到了中文科的师范课程。好不容易完成课程,以为可以堂堂正正为华教服务了,但有关单位在委派时却以诸多理由却把这些华文老师派去没有华文华语的学校去。在这样的偏差下,我们华社流失的岂止是精英,还有更多是那种奉献的精神。试想:如果你多次上诉都不得要领,还会有多少个人会像这几个学生一般,有“不当上华文教师不甘心”的壮志?笔者看到的是:有许多新晋教师,最终皆在唯唯诺诺、半推半就中,教了其他科目几年,然后就再也不想教华文了。这样的案例,在全国可谓比比皆是。
人说:现今教师不易为,在国民型中学的华文老师更甚。教育部委派下来纸面上的功夫多不胜数,身为政府学校的国民型中学,既无法推拒,唯有接受。所以,在不想愧对学生及教育这千秋大业下,国民型中学教师们肩上的负担可想而知。

(三)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浅论改善的方法
举凡浏览网页或翻阅书刊的华教史,我们看到的总是华社先贤为了让后世子孙有机会念华文的辛酸史。它是这样的无奈,又那么的坚韧不拔,让人由衷的敬佩。对于犹如华社“弃婴”的国民型中学,我们又该拟定怎么样的方针,以确保国民型中学未来的发展不再被忽略?
我一直认为,坚持就是胜利,历史就是明证。我们有的是从前政府许下的承诺,那是确凿的证据。在这样的证据下,所有的人都无法否认国民型中学的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不断争取,并坚持到底。在捍卫国民型中学的权益问题上,我认为只要我们对国民型中学有了足够的认知,在争取拨款及校地批准上坚持不懈,不轻言妥协或放弃,转机肯定是可以预见的。
所谓“万丈高楼由地起”,任何的改革及方法都必须由上而下,循序渐进,才能见其效。在光扬中华文化方面,笔者觉得我们除了坚持要求国民型中学掌校人及校内行政人员必须有华文资格,并通晓华语的条例以外,他们还必须对华文有一定的热爱。这是因为唯有热爱华文者,才会在学校进行任何活动时,以发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假设校内行政人员不明白这一点,那么学校在办任何发扬中华文化的活动时,他们落井下石或恶评连连,都不是健康的现象。由于国民型中学以发扬中华文化为本,那么学校举凡办任何大型活动都须以发扬中华文化为考量。举个例子来说,倘若学校必须办义卖会,也应以这个为大前提,不要办一些无法增加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活动。我们更必须时刻紧记:在国民型中学,由于经费得来不易,办任何活动都不能乖离灌输学生中华文化的本质。如果举办一些为了办而办,或者为了玩乐而办的活动,那实在是浪费了那些得来不易的政府拨款,也浪费了学校的人力资源!
当然,如前文所述,大半国民型中学面对非华裔教师偏多,即教师的种族比例已达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为解决这问题,除了成立委员会,向有关当局指出他们委派时出现的偏差并提出诉求外,国民型中学内华裔教师本身的观念想法也是很重要的。试想:如果有任何华裔教师在授课时,告诉学生“百无一用学华文”,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华文的热忱,也会让学校一直以来的努力付诸一炬,更会加速国民型学校的变质。若在国民型中学就职的华裔教师不热爱华文,不知道他们身在国民型中学,不管执教什么科目,都肩负重任的话,我想:什么诉求改革,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在国民型中学,我们唯有力求人人热爱中文,上述提及的问题才会有解决的一天。这就是说,就算是非华裔教师或学生,若他们也能明白在国民型中学执教或就读,就必须有开明的态度,积极在学校各活动上给予协助,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贯彻三分一上课时间用华语授课,积极发扬中华文化,这些都是长远的工作,没有对华文有热忱的掌校者,无法实现;没有热爱中华文化的教师,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国民型中学在过去50年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许多事物,包括承诺都被淡忘或遗忘了。有道是:责任使人伟大,也让人坚毅不拔。通过此文,笔者希望各界人士,尤其是华社,在了解自己的责任所在后,会在关注我们华小及独中的当儿,也不忘深爱这个当年因为经费不足而不小心 “让了出去的孩子”,积极给予国民型中学关注及支持,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许国民型中学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更深信,只要各造同心协力,定能让它——国民型中学,不止得到平等的待遇,恢复学校三机构捍卫华文地位的权利,更能让校园重新绽放“中华文化”的优美!

此文获得佳作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