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13

认真与错误

近日,学校华文学会让全校中四中五的学生参加硬笔写字比赛,有种让他们重温小学习字时把字写在方格里的意味。
 
中五的学生仿佛已经太久没有试过把汉字写在方格里了,当我把比赛用纸分发下去,要他们誊录一段文字时,我看到了他们期待与讶异的眼神。接着,我就感受到了他们在课堂内前所未有展现过的认真。

比赛开始前,我告诉他们要小心誊录,不要写错字,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了。于是,他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提笔写字。你看过孩子们用心写字的样子吗?这一群中五的学生认真写字的样子,绝不比小学生逊色。看着他们很用心地、一笔接一笔地把每一个方块字写入格子的认真,我竟然动容了。谁说现今的孩子不认真?他们越是认真的写,我就听到越多“求救声”——

“老师,我写错字了,可以拿过一张吗?”
“老师,我抄漏了一个字,怎么办?”
“老师,我写到一半,笔没有‘水’了,可以换不同笔水的笔来写吗?”

在我乍听到这一连串的话语时,有那么一瞬间,我竟以为我面对的这群孩子是小学生呢!

我安抚他们的情绪后,把剩下的比赛用纸交予他们时,我竟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脸。然而,如我所料,他们拿了纸张没多久,又传来他们因写错字而发出的惊呼声!但,此时面对他们祈求的眼神,我也爱莫能助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要求学生孩子学习做事要认真,仿佛那是生存的必备条件。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真的很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时,反而会更容易犯错?就像这群中五的孩子,由于想好好表现自己的写字才华,却弄巧反拙,造成错误百出的结果?

其实,世间有许多事情皆如此。你越是在意或在乎的,你就越容易因出错而失去或失败。读书写字也都一样。一个人认真待人待事不是不好,只是千万别过于认真。对感情太过认真,会让身边的人产生压力,心生去意;对学业的成绩太过在意,会因紧张而出错。倘若我们用平常心去看待人生的每一场比赛或考试,但求自己做到尽力而为,并放下得失心,结果也许会比预期更好。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此文刊于30/7/2013 星洲 《新教育》版

10.7.13

紧急·电话


            一直以来,我若出差在外,与朋友同事在一起时,朋友同事的电话总会不断响起,不是孩子来电,就是孩子发信息来,反观我的电话总是无声无息的。别人总是很好奇,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会这样烦人?我记得我当时还沾沾自喜的说:哦,因为我告诉过孩子,电话是在紧急的时候才可以用的,不可以“玩电话”,以免干扰妈妈的工作。如果妈妈不在家,你们想念我了,想说一些话,可以写在日记本,等妈妈回来给妈妈看。我的孩子也的确听话,都不会无故拨电话来找我,只有在爸爸拨电话给我时,插口说一两句而已。这样的做法,一来减少了孩子起争执拨来投诉的烦恼(因为一般上他们过后都会自己和好),二来也锻炼孩子的书写能力。
 
            然而,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让我觉得“光荣”的方式会带来后遗症。对我两个已升上中学的孩子倒还没什么,她们会在必要时才拨电,语文能力也不错,我往日的训练她们的初衷完全达标。岂知,这个方法,用在小女儿身上,竟然有后遗症——她竟完全不敢打电话!

由于她的两个姐姐升中学了,剩她一个在小学,我于是告诉她若有什么事情,必须要打电话告诉妈妈。她没有回答。我有点不放心,再问她会不会拨电话?她也没出声。于是我便制造机会让她在家拨电给爸爸、外婆之类的,借以训练她“拨电”的技能!这对许多家长来说,也许是匪夷所思的事吧?多少孩子年纪小小就拨电自如,电话放在他们手中更是让他们兴奋的事。但是,我的这孩子,八年来,从来不曾自己拨电,从来不曾有事没事拿电话来玩。本来我以为这“紧急才用电话”是个好的习惯,没想到最终却成了我的烦恼!
我每一次要求她拨电,她总是推辞。我急了,大声呵斥命令,她除了哭哭啼啼,也还是不走向电话。把电话拿到她跟前,威逼利诱,她也无动于衷。我觉得大事不妙了,于是坐下来,与她谈谈,希望能在开学前,教会她“打电话”!我问她不敢拨电的原因,问了好久好久,她才说:电话接通时的铃声让她觉得害怕,觉得有压力,她会说不出话!我语塞,怎么会这样啊?她看到我无奈的眼神,随即又说了一句:妈妈,你放心啦,在紧急状况时,我会想办法拨电的。现在又不是紧急状况,我真的做不到啊!我点点头,抱着她,不再说什么。

是的,孩子,你的这番话让我想到:“没消息就是好消息”及“情急智生”这两句话。你不拨电来,就表示问题还不太严重,你自己还可以应付;若真的无法应付了,你的勇气就会升起,你就会克服拨电的恐惧。我只好这样想,这样安慰自己。但是,孩子,你知道吗?如果有一天你长大了,我倒希望你有空就拨电回家,也要知道:拨电不一定要在紧急的时候!

此时,我又想到:凡事总有两面,好或不好,其实就在一线之间啊!我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妈妈~~

此文刊于10/7/2013 星洲《星云》版


1.7.13

孩子沉迷网络,父母难辞其咎



      最近,我们不时会看到青少年因玩线上游戏而暴毙的新闻,常引起坊间的议论。最近,我就看到一篇提及父母必须负上责任的报道,个人十分赞同这个论点。

虽说现代是科技世界,但是还是有许多身为父母者不懂的网络世界的操作方法。他们很多时候都听孩子们的意见,买入电脑,签购宽频配套,然后就任凭孩子就沉侵在网络世界里,而出钱的父母往往还在网络世界外观望,真的以为孩子博学多才。

如果父母是多少懂得电脑知识的,大多就会有“如果不买不签购,孩子以后就难于在社会上与人一争长短”的心态。所以,这些父母的孩子一般上,年纪小小就用欺骗年龄的方式开设面子书账户,父母就充当他们的朋友,表面上说是为了监督孩子的动向。

这些父母也许从没有想过,孩子的空闲时间总多过父母。他们上线与谁聊天,玩了什么游戏,玩了多久,上了什么网站,父母也许都无法控制,更何况网络上还有"屏蔽"某些人看到某些发表的功能。如果父母后来发现事态严重,才想要把接收器锁起,想要强制禁止孩子上网,恐怕为时已晚。到时,双方肯定会起摩擦,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不管怎样,孩子沉溺网络,父母是需负上大部分责任的。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绝对不是简单的事。说真的,孩子在21岁前有任何行差踏错,其实父母都必须负上一定的责任。毕竟,小孩子天性好玩,不会掌控时间,容易沉迷网络,那是必然的。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教导孩子如何善用网络,给孩子适当的上网时间,并遵守孩童开设网站的条例。如果孩子不足龄,就不要让他们开设户头。这是教孩子遵守法律的第一步。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的网络用户,很多都是虚报年龄的。

此外,还有一些老师会要求学生在线上加他们为朋友。表面上说是为了分享照片、传信息之类的,殊不知却间接地给了学生不良的示范,加强了孩子必须开设户头的理由。

当然,我们无可否认,有些孩子的确很懂事,既懂得体恤父母的辛苦,也懂得善用网络,不会沉迷。但是,这毕竟还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年轻人都爱跟风,向往人有我也要有,定力也不足。如果父母不买,他们就会到四处林立的网咖去找寻自己虚拟的世界。

总而言之,孩子沉迷上网,父母长辈的确是难辞其咎的。倘若有父母的监督劝勉,老师的配合,孩子岂会沉迷上网?等到他们长大了,懂得分辨是非了,我想他们就会感激父母曾经限制自己上网的一片苦心了。

此文刊于1/7/2013星洲《言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