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17

《名句背诵是填牛教育》


            一直以来,人们一说到马来西亚的教育,就会提及“填鸭”,只是要孩子囫囵吞枣,不知其意而学之。于是,出现许多改革理念,然后,孩子的学业负担是越来越重,从孩子脸上再也找不到从前填鸭制度时的快乐。这是匪夷所思的现象。
 
            中学新课程纲要(KSSM)不再有名句精华的教学,明年步入第二年了。很快的,中学生再也不必懂230名句了。有人认为名句教学没有意义,还有更多老师是让学生自己抄笔记、含义,草率带过的。我个人自第一天执教鞭,就认为名句教学是让学生真正懂得古文的方式。教名句,谈人生,论处世之道,让学生爱上中文;让学生背诵、以比赛的方式让他们熟读,绝对是读书生涯的一道风景图。经典古籍的推广,就看老师怎么运用名句的教学了。

            记得看过一个研究报告,谈及熟读经典,可以激活脑中∝细胞的连接,从而让学生有影印式的背诵能力。我不知真伪,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在教学生涯中,我的学生群,因为名句教学而喜欢上中文的多不胜数。若干年后,与他们相遇,他们总喜欢背上一两句来表达对我的感激。因此,与其一竹竿的说填鸭是不好的,我认为名句的教导有别于填鸭,是一种“填牛”的教育。填牛教育与填鸭最大的分别在于“它同样是背,但是背而知其意;同样是吃,吃而可反刍。”

换言之,名句可以反复咀嚼其意,必要时就可以用在生活中。这种填牛教育,是可取的,应该得到推广,千万别掉入以偏概全的陷阱,一听是背诵的东西就认为它没有用。有用和无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就会有不同的功效。

总之,让孩子学生背背名句,增加自己的古典文学造诣,是百利无一害的。至于未来有用或无用,今天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做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9/12/2017 南洋言论版。

7.11.17

《欲有“素质教育”,必先有“素质教师”》



           日前,副教育部长张盛闻表明,希望家长接受校本评估,不要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因为课外活动、个人行为也是很重要的。我个人十分赞成这论点。只是问题是:我们做好了准备吗?校本评估的可行度、可信度有多高?
 
首先:说我们的老师。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的,要有素质教育,一定要有素质老师为先决条件。然而,不是我悲观,放眼看去,现今素质老师真的是不多了。大部分的育人者是“人前人后各一套”,你唯有静观其人,才知道许多老师在学校办公室喧哗、口不择言(满口黄色笑话),甚至上网订购商品,完全没有老师的形象,像“师奶”多一些。再者,有许多老师故意不进班,尤其在这年末,说“不知要教什么”“教也没有人听的啦”云云。另一边厢,家长又打电话来投诉说:老师没有进班上课!说到最后,终究是老师的错。身为育人者,除了应试内容,就没有别的知识可以教学生了?那真是很可悲的事啊!校本评估又如何见其效?

            第二:说课外活动的评估,优劣也是以分数定夺。学生参加活动也是为了这分数而竞争。申请政府大学及预科班的10巴仙,也以此做标准。那么所谓素质教育,每一个老师素质不一,要求不同,给分也不一样,你又如何定夺一个学生的优劣?

        无可否认,有些学校仁慈大方,给分宽松为造福学子;有些学校严格执行,要拿高分必须真材实料。当然,用真材实料来评估才是正道,问题是多少老师可以做到?职场的老板又如何不看评估,而懂得那些职场新人的优劣?

            最近,我还发现一种现况,就是老师们也许近年一直被灌输必须关注后进生,所以出现了一种“对后进生给分宽松,对资优生则不然”的现象。举个例子:就算资优生画画得很好,老师也不会给资优生满分,理由是要让他们有进步的空间。而对那些后进生,只要画出一点东西,就给超过一半的分数,说目的是鼓励他们。然而,这一切,看在资优生眼里,就是所谓不公平了,反而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为此,我认为:要有素质教育,首先要有素质老师。素质老师,首先必须具备赏罚分明、公正的元素。道理,许多人懂,要去实践,才是难事。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倘若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几可大胆的说:任何呼吁都是空谈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7/11/2017 南洋言论

5.11.17

《因为她,我走了过来》



她,生下第三个女儿以后,日子就没很好过。和许多传统家庭一样,大家都认为生儿子才是继香火的丁。于是,丈夫再找了个女人,还一连生了四个儿子。好了,她因此不必呆在这家了。因为,她生的都是赔钱货。
 
带着三个孩子,她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一个小镇,克勤克俭的工作努力养育这三个女儿。女儿们都很懂事,读书家务学习都不必她操心。人家都说她有福气。然而,她心里知道,若有福气,她就不必日夜不眠不休找生计。她白天帮佣,下午车衣服,晚上帮忙餐馆洗碗筷。有时,朋友邻里叫她去旅行,放松自己,她也不愿意,把钱都省下来,日后供孩子念书。孩子们中,我是大女儿。我们从小就立志努力学习,从来没让目不识字的她担心过。她听见别人赞她的女儿时,都只是会点点头,傻傻的笑着回应:真的好吗?我都不会。我知道她说这话时是开心的,所以从来不会因此而对成绩自满。

*******
那一年,我大概是5岁吧,因为嗜甜食,也不懂照顾口腔清洁,以致牙齿腐蚀溃烂,一年到头,有好几次得到政府的牙科室拔牙。

            一踏入牙科室,我就会发抖。平日懂事的我,从牙科室后出来后,必定嚎啕大哭。这时她总得用尽方法安抚我,她会舍得花钱给我买冰棒,那是拔牙后最有效的止哭方式。

            吃了冰棒,孩提的我还是会撒娇耍赖,不愿自己走路回家,要她背着我走回去。于是,她背起我,仿佛也撑起了我所有的难受与疼痛,我就因伏在她背上,不再有疼痛。

回家的路不远,但是背着一个不再是婴儿的娃娃,总会有举步艰辛之慨吧。当时的我,完全不懂得去感恩体恤她,只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

她再一次背起我,是6年后的事了。

那天傍晚,她如往常般在房里有限的空间内,忙着用针固定裙摆。忘了当时,我是想帮忙或者是要经过铺满衣服的地上,跨过去的瞬间,脚底就被针扎到了,针头就断在脚底肉内。她慌张之余,还听信邻居的话,说针若随血管跑到心脏的话,我的小命就不保了。她脸色大变,二话不说,再次背着我,径自往政府医院跑去。

这时的我,又重了一些,背着我走,她应该很吃力吧?我不知道。然而,伏在她的背上,我强烈的感受到她急促的心跳,仿佛是听到了心痛的声音。

            到了医院,才知当天没有医生执勤,我的“取针手术”得由医院助理执行。他听了妈妈不灵光的马来语讲述事件经过后,应该是觉得脚底没有痛神经,清洗一下,便打算用刀往扎到针的地方割下,以取出断在里面的针头。我“见刀来袭”,难免哭叫。也不知道是真的痛了,还是我自己慌了,哭声震耳欲聋。我听见她很努力地,用她那不流利的马来文哀求医院的助理,对我温柔一些。但是,医生助理并没有理会,自顾自地继续动刀,还说了好几次“diam!”,要我安静下来。我知道医生助理很不喜欢我的哭闹。我只好忍住疼痛,憋住哭声,“任人鱼肉”了。

            手术完成后,她又背起满脸泪痕的我,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我从小就体弱多病,常让她担心,也真不知道剥夺了她多少个晚上的好眠。
 
********
时间如风,转眼我大学毕业,成家去了。我仿佛复制着她的过去,我也生了三个女儿,还因为小女儿有特殊状况,患上忧郁症。我日夜想死,更想把孩子掐死。她害怕我做傻事,天天守着我,与我谈天,帮我育儿。有时,还愿意忍受脚疼,陪我四处散心,希望我接受命运给我的考验,还告诉我:就算全世界都不要我,她都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守护着我。她告诉我她的过往,她的艰辛。我听着她的苦,看着她的泪,我也放声痛哭。

泪水,仿佛可以洗去忧伤。我听着哭着说着,心情平复很多。慢慢的,我不再需要吃药稳定情绪。我开始接受孩子是来成就我的说法。念转境移,这说法是没错的。我知道她一直没有放弃我,我也就不敢放弃我自己。

她,是我的母亲。她也许没有别人口中、传说中伟人般的伟大,却是我学习的楷模。如今,她年近8旬,仍无一日不担心孩子的生活。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残忍,怎么可以对母亲如斯?

最近,常听见《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每一次听,都会泪流。她就是如此,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孩子,把半生的话都收了起来。孩子哭了笑了,牵动她的心;同样的,母亲哭了笑了,也牵动孩子的心。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好几次,我看见年纪老大、满脸皱纹的她坐在沙发上发呆时,我会深感愧疚难受,我一直无法答应妈妈,自己可以完全康复。有时,我有会有股冲动,想抱着她,告诉她:不要再担心我了,我未来的生活,就让我自己去承担好了。但是,我话未出口,就已哽咽于喉头了。对她,我还是如此腼腆寡言,印象中自己其实从未真正走入她的心扉。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一生的故事其实激励了我,让我走过悲痛。她与我,是如此靠近,又那么遥远。

山一程,水一程,爱在心底深一层。走过千山万水,她给我的爱,是无法报答的。有人说:没有母爱,所有光辉灿烂都治愈不了心中的伤痛。我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性,只知道,孩子是母亲背负一生的担忧,不管时间过了多久,孩子长得多大,这种牵挂永远不会消散。

这,是她的故事。没有轰烈,却有不言弃的悲壮。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的。她,是我学习的楷模。因为她,我才得以走了过来,走到今天。因为,我深切地知道,她爱我,胜过她自己。
————————

此文获得隆雪华堂妇女主办《她的故事》激励文章征选赛 
州赛---季军
华总全国赛---优秀奖

《不知方圆,难成大事》


             从前,长辈常告诫我说:为人处世,应如铜钱——外圆内方。方是做事之本, 圆是为人之道,懂得方圆的人就懂得立世之本。换言之,对外尽量圆滑不开罪人,在心里一定要有个原则或底线,不可任人践踏。
 
我校在中五生正式面对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前,学校一如往年,给他们办了一场毕业典礼。毕业典礼,自然会有毕业表演。除了校方安排的彩排时间,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地要求老师不要上课复习,让他们用上课时间练习表演。有许多老师放行,一来乐得轻松,二来学生对老师感激不尽。然而,这就与校方一再强调教师必须进班的指令背道而驰了。

就有这样的一班学生向我提出要求。我凝视他们期待的样子,然后摇摇头,说不行。规矩还是规矩,我岂可不理校方指示,把课堂复习时间,用做毕业表演的练习时间?学生显然有点不高兴,有些老师则认为我应让他们练习,不应该扫他们兴致。然而,我却认为:身为老师,是应该有分寸的,要教会学生懂得方圆或规矩才是。

后来,毕业典礼过了,距今还有5天就是正式上考场了。我要告诉他们一些考前重点,他们又要求拍照留念。我于是列出条件,只要能准确无误做完一题应用文,就可以让他们拍照。题目发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几个星期下来,他们已经对考试的格式生疏了。

刘备与曹操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采用方圆之术,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与嫉妒,得以逃出虎狼之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能守规矩,就无法成为好的学习榜样。
最近,我听见有老师说现今孩子很计较,且不懂感恩,我不禁想问:老师本身是否已在力行“施比受更有福”?还是常常对进班上课教学而感到意兴阑珊呢?

我一直认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如果老师本身已不顾规矩,就难以塑造学生的方圆。到时,我们一再说时下学生如何卑劣,其实很多时候也与老师本身显现的身教是息息相关的。

“智圆行方”向来就被古代贤士推崇;不知方圆,则难成大事。我认为老师务必教会学生这点才是育人之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5/11/2017 南洋言论版

《从网红看教育的本质》


           近年,网络发达,于是开启了一种新的趋势——网红。一般看来,大部分网红都是以坏事怪事而挣人气的。例如,早些时候的打车、骂官员的抓狂姐、PAHAM姐;唱一曲《小可爱》的怪男孩,甚至还有以宗教偏激言论引起关注的。也许,其中有一些人并没有料到自己会网红的。
 
            在此,我只想说说因为怪事与坏事而成名的个案。打人、骂人的事说明现在的人情绪管理欠佳;人们拍视频放上网站则说明现今的人喜欢隔岸观火,甚至煽风点火。如果大家有听过那首《小可爱》,我想正常的人都不会觉得他唱得好听吧!我只看了不到10秒,就有种惨不忍睹之慨了。但是,大部分学生却把怪事当有趣,转发得不亦乐乎。这说明什么?他们告诉我说日子太苦闷了,只想发泄一下情绪。看看这些怪人傻事,觉得大快人心。问题是,把无聊当有趣,我们新生代到底是怎么啦?

            早前,有宗教师以宗教为名,发表穆斯林衣物必须到清真洗衣店洗涤、穆斯林不可玩我们自小玩得不亦乐乎的“蛇棋”及“百万富翁”等游戏的偏激言论,他们也因此得到社交媒体的关注,一夜之间人尽皆知。这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可以想引起关注。

人们常说:为善可流芳百世,但是大家似乎忘了,为恶亦可遗臭万年,差别只是在于好事及坏事而已。当我们一直强调教育该注重学生的人文修为之际,我们仿佛忘了日常生活中,这些人与事才是实实在在影响年轻一代的实例啊。老师在课堂讲再多的大道理,还不如网红的一番举动影响深远啊!

            我个人一直觉得,网络的发达是弊多于利的,尤其对入世未深,喜欢看热闹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影响深远。大家在转发一些负面消息时,其实已经扩大了该事物的影响层面。哈佛大学校长说过:教育的本质是要教会学生分辨是谁在胡说八道。而我的问题是:教育工作是否已会分辨?还是这些教育工作者也一样是人云亦云?所以问题永远是问题?
现代教育最需要的是以生命教育为本的纯朴的教育,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认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即人己、人人、人地、人天的教育。换言之,学生需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人己);尊重及关爱别人(人人);学会适应环境(人地)以及接触大自然,以大自然的自强不息精神为楷模(人天)。唯有学会了这几点,才让他们应用网络,许多社会问题,诸如:网络霸凌、自杀、离家出走等等的案件才会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3/11/2017 南洋言论版

11.10.17

《教师内部培训LADAP》


        那天,在言论版看见有人建议独中教师的培训必须与时并进,课程必须迎合教师需求且到位,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
 
        我不知道独中的情况如何,但是在政府学校,教育局规定学校一年必须办7次的内部培训(LADAP),以提高教师的素养。然而,据我所知,几乎所有学校在进行这些课程时,都以提高学校的绩效为主。于是,出现许多有着堂皇名称的课程,目的皆是提升教师的素养。然而,参加的老师都知道,那些堂皇的课程背后,没有一个是用以舒缓教师精神的,几乎每一个课程都在教老师如何提高学校A的人数,如何以高科技教学,让老师时刻被灌输好老师就是可以制造很多A,会用高科技教学的。这些课程一般流于表面或理论,大家似乎忘了老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人,是无法估计的。

            平时老师周旋于学生之间,已筋疲力尽,倘若要老师周六回校,还要他们再承受无关育人方式或放松自己的课程,真心觉得那是如工作般,让人感觉很累的一件事。

我一直觉得:老师精神若是紧绷,如何让学生在上课时如沐春风呢?这样的为办课程而办课程的情况继续下去,估计承受不了的老师会的精神衰弱、精神恍惚;受不了老师家长一直提点多拿A的学生,会自残,会放弃学习。这样的情况都不是我们乐见的。

故此,我认为:在这个失焦的年代,当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时,就让老师的心宁静下来吧。所谓“宁静致远”,只有心得到宁静平和,在育人的时候,才会多一分耐心、多一些喜悦。学生长期与脾气平和的人相处,耳濡目染也不会恶言相向,暴力相待。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才会看到改变。而我们,一般上都会输给时间,等不及一颗种子发芽开花,就迫不及待从新犁田,破坏了许多正等待时机发芽的种子,实在悲哀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0/10/17 南洋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