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7

《弟子规有何用?》——回应黄子伦《谈华教怪异现象》



              拜读了黄先生23/5/17 的言论,有一些话想说。
            作者说他不是教育工作者,从这篇文章看来,想必也未为人父吧?文中所提到的怪异现象有二,而我只想针对弟子规的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认为学校规定孩子背诵《弟子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里头提到的都是顺从的教育,是不利与孩子的思维发展的。作者还提出,现今父母小时候一般都没读过弟子规,也不见得自己变得很坏。
针对这一点,我必须强调,以前的社会,母亲一般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即便没有《弟子规》,大概孩子也不会如何拂逆(就如作者)。然而,如今双薪家庭多,孩子的教育都交给教育机构——学校去做。学生除了学习,如何体会父母的恩情,如何教会他们感恩?背诵经典如《弟子规》不失为方法之一。

众所周知,经典的学习,从古到今,一般都以“小时候都靠背诵(因为对他们解释也没用),长大了孩子就会反刍并思考”的模式进行。这就像我以前虽没读弟子规,可是老爸要我背诵《增广贤文》。我觉得当时的我一定不明所以,只是依照指示,背诵而已。到了今天,我脑海里却常不经意浮现几个名言,让我明白,进而接受社会的残酷,句子诸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口面不知心”;“穷在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等,都是警句啊!
其实,《弟子规》的进行方式其实也一样,不必理孩子明白不明白,让他们背熟即可。这种有押韵的经典文章,背诵容易,也记得牢。在儒家的教育体制里,小辈敬重长辈,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作者恐怕不晓得被自己孩子拂逆的伤痛。《弟子规》有言:“父母唤,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与收录于《论语》的孔子学说(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一致的
再者,《弟子规》还有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当然,长辈也有不对的时候,《弟子规》也教导后辈该反复劝谏,还必须和颜悦色。这也与孔子所说的:“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也是相同的。父母若有不对,孩子要给予劝告,但是必须恭敬的。
一个孩子对恩重如山的父母有这样表现,难道是虚伪不该的事吗?故此,孩子去实践《弟子规》的教诲,我并不觉得有何不妥。我们必须知道,小孩子是聪明的,他们稍大一点自然就会去思考其内容的对错,根本不必担心他们会变得没有主见。让年轻一辈太自我中心,言行拂逆冲动,遇见不平则不理父母感受,到处惹事,甚至弑杀父母的情景,是作者乐见的吗?
在这双亲节期间,谈《弟子规》的功用,更有其意义。如果一部书真的没有教育的作用,那么它不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所以,我说学《弟子规》,是以学习先人的智慧为基础,然后在现今社会加以选择并贯彻的最快,而且最安全的方式。
 此文刊于29/5/2017 南洋《言论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