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4

《公道在哪里》

           最近,看了《二十条》这部戏,深觉它与去年爆红的电影《毒舌大状》的中心内容极为相识,都是为了宣扬捍卫正义而面对重重挫折磨难的过程。戏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哪怕过程中戏中人物经历了多少苦难,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个正义而牺牲了,都是值得的。

 

“捍卫正义、宣扬正义永远存在”这样的主题,当然是好的、是正向的思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出现过吗?我那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说:这世界没有公平、公正,在有权有势的人眼中,他们本身就是王法,就是公正!就算有立法执法机构,也敌不过这些人的威逼利诱。这部戏中也有好多个案都是如此迫害受害者,让他们承认错误,关进牢房若干年。而真正的坏人却逍遥法外!对于孩子的想法,我很讶异,忙告诉他:有的,有的,你必须相信:天网恢恢,这些人终究会遭到报应的,也许不是这一世。(我说着时,自己都难免觉得有点心虚。)

 

如果你看见霸凌、看见别人被欺负,你于是伸出援手,把施暴者打伤了。然后,你却被拘留提告了,因为你不是法律,不能私自惩罚坏人!事发现场有很多人证,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作证。这时,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那么执法单位为了结案,也不会再开案细查的。于是,好人含冤,会沉冤得雪吗?也许,但不知何时。有些人面对这种不公,不断上诉,提出诉求,坚信正义公平存在,最后沉冤就算得雪,一般人还是一样觉得他傻。如果你仔观察,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太多这样的人了。现在的年轻人,包括老师大部分都选择明哲保身,能够不理就不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以为老师是专业,它的专业早就已经被许多条例绑得支离破碎了)

 

曾经在校园里,发生一宗破坏公物个案时,学校以几个人的说辞就断定某班学生是肇祸者,需接受处罚。学生要求调看监控也不被允许,为此,学生之中有人愤愤不平,有人则认为赔钱了事,不必再生事端!在校园这个塑造学生人格的地方,竟然也是这样处理问题的!这样下去,试想谁还会相信公义存在?相信“法”绝对不可以给“不法”让步的道理?最终,所谓的公道正义 ,将沦落为戏里的情节,梦中的城堡,永远不会是生活中的现实!

—————————

此文刊于 13.4.2024 南洋言论版

29.3.24

《师资荒,永远的问题》

      新学年伊始,大家都还没喘过气来,就已经传来老师们竞相拿表格退休的新闻,加剧教育界师资不足的问题。那些没有提出申请的老师,大多是为了生计,逼于无奈的留下而已。正如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我想教育界也面对着这个问题,尤其是华文老师。新晋的华文老师如凤毛麟角,根本就是一师难求。在我校,最年轻的华文老师也近不惑之年了。

 

当我们在议论为何年轻人不当老师之际,我们也不妨思考一下为何在职的老师一直想退休?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选贤任能,人放在对的地方,才能发挥所长。然而,时代改变了,当老师的似乎不像以前只需专注于育人,还要十项全能、文武双全。于是,老师被指令担任什么职务,老师都必须接受,不然就是违抗命令,严重的话还会被施予纪律处分!

 

在任何公司,如果一个人被告知要执行什么新的任务,说那是学习,我觉得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换作是老师,就比较困难,因为老师是得面对学生的。试想:如果你是学生,老师比你还逊,你会敬佩崇拜他吗?这样下来,尊师重道还会存在吗?当我们感叹今日学生难教之际,是不是也得思考一下其背后的原因呢?当老师无法发挥所长,学生对他们就不会敬仰,学生不敬仰,教学工作就会变得艰辛难行;老师被委于不是他专业的任务,难免会压力,还得随时面对被学生及家长问责的恐慌。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年轻教师也许还可以熬过,但对上了年纪的“老”老师来说就不是这样了。这不是才开学吗?就有好几个老师陆续病倒或眼睛泛红(眼睛爆血管)了。

 

金钱和生命相比,许多老师都会选择生命。累垮了自己,根本不会有人怜惜。当教育部长说开学第一周,学生不必上课,师生心情愉快,借机联络感情的说辞一出,我只想说:课纲没有减少,时间却少了,老师除了备课,还要办活动,个中的累,无法言喻,我不认为有哪个老师在这一个星期后还是精神抖擞的。

 

我们一直说把时间还给老师,但是普罗大众或高官显要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断制定新机制来监督老师,引发的是无止尽的疲累,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而已啊!老子说的无为而治,不无道理。如果我们继续要求老师“十项全能”,师资荒,恐怕是永远的问题!


—————————————————-

此文刊于 29.3.24 南洋言论版

 

《勿为考获A放弃华文》


近几年,华文教育可谓处于多事之秋。一边厢大家为华文老师严重不足焦头烂额;另一边厢,我们又为逐年下降的报考华文考生而精神紧绷。殊不知,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华文考生,未来就不会有新晋的华文老师。所以,鼓励学生报考中文是解决华文师资问题的治本方法。接着,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何学生不爱华文,或者常会因为华文难拿A而选择放弃?

 

新学年伊始,问班上新认识的一批学生,喜欢华文吗?为何选修华文?要报考华文吗?他们的答案几乎不外乎以下几种: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可有可无;如果可以不考,就不考了,华文很难拿A的。听到这样的答案无数次,还是会难过。长期下来,又是谁让这些孩子的思维充满功利主义呢?不就是整个大环境和家长老师吗?

 

仔细想想,多少家庭父母学校老师不是以考试考获多少个A来衡量或归类学生的优劣呢?当孩子其他科目都特优,唯独华语落下了,多少师长不是扼腕叹息呢?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还会不功利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现今父母,大概没有体会到因为掌握了华文的优势,所以常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华语,会讲就好,不必很好,也不必考,以免把分数等级拉下,影响未来升学机会。长此以往,要这些学生爱中文、考华文也真的不易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会告诉你:我会好好学的,只是不要考而已。这样的话,说得铿锵有力,完全不知道未来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学习正规的华文课程了。

 

有人说,华文水准太高,打击了学生的报考兴趣。这一点我也不否认,毕竟我们的课程纲要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在课堂上和学生谈起来是可以声情并茂的,但是考试时的出题方式及评审方式又过于追求“门面”,有些题目根本就不懂该如何作答!这无疑是让学生选择放弃自己的根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把题目简单化,好让人人皆欢喜,恐怕也会让中文灭绝。

 

故此,当我们一直呼吁家长切勿因为难拿A而放弃读中文之际,我们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为何现今学生大多没有族群意识,反而充满功利思维?


—————————

此文刊于21.3.24 《南洋言论版》

 

11.3.24

为自己,赢一次

        趁学校假期,我去了一趟天津,也抽空看了创票房纪录,贾玲导演的第三部电影 —《热辣滚烫》。观后,深被电影的情节打动,心中感触良多。

 

首先,导演贾玲用一年时间瘦身,以增加拍这部戏的说服力,就已经让人敬佩了。整部戏,其实用了很长时间来构思及拍摄,更像是叙述改写自己人生的电影。片尾附上的减重历程很真实,完全像现实生活努力减肥的自己。

 

这部戏,体现的是一个决心的力量。她不像一些演员,只是为了剧本的需要而去瘦身,她确实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实生活中,当自己已经习惯活成别人的样子之际,当自己也以为一切都来不及之际,才发现原来改变只需要一个决心而已。下定决心后,努力实践才是最困难的事。

 

人生只活一次,我们不能总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习惯贡献自己,完全忘了自己,生活就会陷入不可自拔的循环里。像别人的棋子,也像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存活的意义。所以,不管现在几岁,人总要有梦想,至少要为自己的人生,赢一次。我想:这就是电影要带出的重要信息。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总有不可言喻的痛苦和煎熬,也会在坚持与放弃的边缘挣扎。然而,只要相信,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日后的成功做铺垫而已。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人生有什么是“太迟”的吗?答案是“没有”。只有太迟到来的决心!

 

像这样一部励志电影,也有人在网上抨击。如果导演承受不住,又会再次陷入活在别人嘴里的境地。然而,贾玲用自己的表演经验及艺术视角告诉世人:自己能感知被爱,也希望也像回归爱给你们,我捡起无数破碎的我们拼凑出一个杜乐莹!这为我们短暂的一生该怎么而活写出了最有力答案。

 

这部戏即将在大马上映,特别推荐一些不知为何活着的新生代去看,里头很多主人翁经历过的事,几乎天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总之,不管你去不去看,我们都该为自己,做出一些改变,至少赢一次!


—————————-

此文刊于 6/3/2024 南洋言论版

《染浅色发色招惹了谁?》

             最近,学校发了新指令,举凡染了所谓“怪发色”的家长,禁止踏入校园。这条规在政府部门的穿着指令都好像都没有出现,为何学校要如此刻意为难这群没有戴头巾的族群?之前,华裔去政府部门因为穿着问题而被刁难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头发的颜色也要被针对?

 

说实在的,染发是时下最常见的修容方式,头上颜色让人看来更加靓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让人增添自信的事。当今社会再也不是鲁迅时代那种“头上变了颜色”就被视为坏人的时代了。但是,可叹的是,这种20年代的发色歧视毒素深植人心,还流传到今天,继续荼毒后世。

 

我自己也曾经是反对人们染发的怪异份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自然老去。然而,当千禧宝宝升上中学以后,我才意识到这一套已经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了。诚然,人是进化的动物,世界更迭后,我们如果还是墨守成规,很难说服及教育这些新生代的。

 

新新人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对于四方文化并不陌生,讲人权说自由,学校太多不合情理的规矩条规,很容易引起反弹,心生怨恨,制造问题。我们每制定一个规矩条例,一定要合情合理,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像旧时代的孩子那样,缺乏主见,全盘接受长辈指令的一群了。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已经拥有了这个能力,我们却又不愿意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会引发心理不平衡的问题。

 

针对染色问题,学校一直认为是犯规的。时下学生却认为那是违反自由的。因为他们的身边的长辈,包括爸妈,学校老师校长,甚至是部长都有染发,染了发的长辈还是长辈,他们对他们心怀感恩尊敬。但是校规却又不允许他们去染发,一般老师都给不出好的理由。说的最多的理由大概就是:因为那是校规或者因为我是老师、是长辈等等权威式的答案。30年前,用这种理由打压学生说得过去,在21世纪的今天能独立思考,又处在资讯发达社会的孩子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的。如果说它伤害头皮,那为何长辈又以身试法?这与叫学生不要抽烟的情况是一样的。

 

行笔至此,大家就应该知道为何现在孩子越来越不易教了,不能顺应时代,改变思维方式,不断用打压的方式逼学生服从,只会制造更多蛮横不讲理的新生代。环境改变了,人也必须改变,这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明白这个道理,看官也会明白,现今主张自由,强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国际学校日渐受欢迎的原因何在了。

 

我们什么时候才要思变呢?


—————


此文刊于22/2/2024 南洋言论版

多就是好?

踏入龙年,社交媒体上看见各种新新贺词,有最一般的龙年大吉,还有用两个龙的龖,三个龙的“龙行龘龘”,甚至是四个龙的生僻字来表示“飞黄腾达”之意。说实在的,若不是这些字一时窜红,我们应该都不会知道这些字的读音。然而,多就一定是好事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认为多是好的。比如,钱多多益善,礼多人不怪,所以龙也要多!钱多了会带来灾祸、礼多了会让人觉得虚伪!最近,也有专家出来澄清,说其实诸如龖龘这样的字是不吉利的,呼吁民众不要乱用。我自己初次看见这样的字,也觉得不好,毕竟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字很多只龙,就谐音马来文的Tolong一样,成了一种“求救”信号了!

 

我们的老祖宗向来都强调中庸之道,这与学校道德教育课,甚至是回教教义相同。为人处事,适可而止,多了或少了都会招来祸患。物极必反,人满为患,什么事物都应该见好就收,不要贪多。小赌、小酌都怡情,大赌倾家、贪杯荡产!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我们需用自己一生去学习和实践的。当今社会,以至于各个领域,都还是以多为傲。打个比方:读书A要多、名校学生多、顾客多就是生意好话多者能言善辩,所以好处也多。举凡种种,都是以多为强者象征的,实让人不胜唏嘘。

 

改变思维,不要跟风,相信不是每一样事情都以多为好的。新的一年,希望政经文教界施政都不过火,踏实现“中庸”的真谛。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5/2/2024 南洋言论版

16.1.24

《养猫养狗不愿生小孩》

             根据2023年的华裔人口比例,已经降至20.6%,而且专家估计在未来20年,人口将降至一成,届时,我们再怎么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现在我们引以为傲的母语教育、华小华中等都将成为历史!这不是危言怂听,而是人口骤减加上爱中文意识日愈低迷的必然演变。

              现在的华裔年轻人,凡事以钱以事业为重,他们情愿养宠物养猫狗也不愿意生孩子。谁说不是呢?如果依据经济学角度来看,养儿费尽心思,长大后却分分钟会忤逆啃老,你要是训斥,他还会怪你把他生出来!前阵日子,不就有一位小孩因为父母没钱让他参加毕业旅行而怪责父母,并且要他们去借贷吗?这样的个案肯定只是冰山一角,就算是问你,你还敢生多多小孩吗?

              也许是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也许是资讯日愈发达,所有不好的事都秒速传开,单纯傻傻为一个家庭任劳任怨生儿育女的女人现在应该几乎绝种了。女人不依靠男人生活,有自己的事业,结婚对他们而言只是彼此心灵上的扶持,生孩子很多时候也并不是必要。当然,还有更多的女性认为人生不长,做自己比较重要。如果结婚会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这婚结来干什么?有一班好朋友吃喝玩乐,终身不嫁,不也很好吗?

              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会增加华裔人口。试想:古代女子没有受教育,自幼三从四德不离身,脑袋只想相夫教子,选择平庸过一生!然而,今日,人权意识抬头,这样的情节只会在苦情戏中出现了。所以,未来人口下降肯定是趋势,只是华裔育儿方式有别于其他族群,事事讲求走在资讯前端,故人口会降得更快而已。如果人口比例骤降会让华裔处于劣势,那也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

此文刊于 16.1.2024 南洋言论版

15.12.23

我们领袖的素质

          当我们的教育部长口出“华文老师过剩”的狂言之际,我吓呆了。我们一直以来都苦恼的师资不足问题,怎么在她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已经解决,而且还“过剩”?真的让人匪夷所思。我不只怀疑数据从哪里来,更怀疑部长本身有没有先去了解情况再发言?还是说她只是”依书直说?这又让我联想到教育部之前发出学校须办“挺巴周”的指令,引起轩然大波后,她又潸然泪下地说自己压力过大!难道部长在做什么决策之前,不是先了解其可行性了才发布吗?还是直接拿起计划书,想也不必想就发布?若是,这彰显了部长的什么素质?

 

另一边厢,伊党的国会议员公开发表的“表亲论”,引起民众的反弹之际,她还很强硬的认为自己没有错,还无意收回言论!身为国会议员,不是该以争取民众福祉为目标吗?发表这样的言论 意义何在?就算是真的,那也只是激起群众顾忌仇恨的导火线而已,对国家的发展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啊!这样唯恐天下不乱,大言不惭的领袖,真的是我们选出来的代表吗?罔顾天下百姓福祉,自逞口舌之快,这与昏君有何差异?

 

古语说:选贤任能,我们千选万选,也希望选到贤才来照顾百姓的需求,不忘初衷,为民服务。然而,看见 年轻的领袖都如此嚣张蛮横,我不禁怀疑是我们所托非人,还是现今时代的人都如此?还是,他们都是“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一批?在这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的是可以带领国家发展,积极带动国家经济的一群生力军。身为一个好领袖、好领导,凡事都必须以社稷为重,其他任何会伤害族群和谐的个人议程就必须放在一边了。更何况,破坏我国引以为傲的各族和谐共处的标志就更不值得了。如果领袖不思进取,天天以挑衅族群之间的和谐为乐,那么国运离江河日下的一天就不远了。到时,我们还可以怪谁呢?


————————————

此文刊于 23.11.2023 南洋言论版

《应设双赢绩效指标》

最近,学校换了一批新的行政人员,制定了新的绩效指标(KPI)。除了要求老师们在一个月内必须输入指定次数的品行分数外,协助学校管理校园秩序的学长们也有必须达到的指标。他们每一个人必须在学校进行突击检查时,抓到至少一个犯规的人,否则就是不达标。这样的意思就是每一天都必须有学生犯校规,否则他们就不能交差了!这是在督促学长认真执行工作,还是昭告天下学生是不可能全都循规蹈矩的?我们是否知道,当我们把专注点放在别人的缺点时,其实就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鼓励”他们犯规?人的劣根性就是“你越不要我做的,我偏要做!”

 

我那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孩子也向我投诉说,老板规定身为主管的他,每一个月必须呈报至少3个员工的错误,才算达标,否则,当个月的奖金就会被取消了。据他转述,老板认为这样生产部才会有进步,工人也才会更小心谨慎工作。老板怎么没有想过举报人过后要怎么与员工相处?毕竟与员工“朝夕相处”的是主管啊!这就如学长或老师把犯规学生交给训导老师处置的情况一样。学生是被处罚了,那个举报人,不管是老师或学生,日后也不好相见。

 

这两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让我明白何以今人如此“形式主义”?那是因为我们在学校时期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如此的处事方式啊!制定绩效指标,难道是为了找出对方错误,通过检举来让别人提高工作效率?制订绩效,可否以“凡事求诸己”的方向来制订?意即不需通过检举他人或是刻意找别人的优点来呈报,而是自己要求自己有好的转变。比如执行任务的学长自己的各方面要求都严格要求;老师对教书育人的理念也严格订制KPI。这样过了一段日子,你就会发现身边所有人都有进步了,因为人处于以身作则的良好氛围中,一般都会“见贤思齐”,不会让自己在群里显得那么突兀。

 

这就是双赢局面的绩效指标了。如果KPI只是以打压别人、为做而做、滥竽充数的方向走去的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国家将如在磨米的驴子一样,永远在原地打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登于 17.11.2023 南洋言论版

 

6.11.23

讨的文化

        近几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悄悄起了变化。如今学校已经不是快乐天堂,许多学生及老师都会有“上学恐惧症”。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现今许多老师及学生的缺席率是相当骇人的。当然,普罗大众对老师的指责及要求过多,也是让现今教师意兴阑珊的主因。我无法想像,未来十年,当老一辈的育人者陆续退休后,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存在? 

有人说:勇敢讨取是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方式。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用在制度不公的时候。话虽如此,现今校园也还真的是充斥“讨的文化”! 

首先,政府为了管制学生或者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我们不再是循循善诱,让学生们贯彻良好行为,而是要求老师在一个名为SSDM的系统给学生输入“好习惯/佳行”(amalan baik)的分数,借此“测量”学生的品行,打破我们认为品行无法测量的迷思。因为这样,学生开始动辄就讨奖赏,以积累20次据说会被算进大学申请积分的佳行分数。他们每一次帮老师做事,会“很好意思”的向老师要求要佳行分,简直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做好事”!除此,为了确保这个系统能被充分利用,学校还规定每一个老师也有必须达到一年输入200次的指标,还因此举办比赛,还不时公布教师的输入次数排行榜,以提醒落在榜末的老师。于是,有老师应该是太努力响应这样的“号召”,不到一年就已经输入了3000次!我不晓得他的学生真的是如此热心有爱,还是为了奖赏而“不务正业”?不管学生或老师,为了达标,为了避免麻烦,为了做而做是近年来神圣象牙塔里常有的事。 

再来,因为教师老龄化,最近退休的教师实在太多了。每一年都会有好几位老师退休。办退休典礼办到麻木,连买礼物也不是出自真心自愿了。退休的老师会自己列出清单,告知同事,她要什么礼物,到时大家想办法买就是了。这种流于形式的送礼也成了变相的讨。每一个老师都被规定要给多少钱,收钱的人嘴上虽说不是强迫,但是 如果拒绝付费,收钱的人就会以“如实呈报”来恐吓。于是,大家乖乖给,感觉这样的退休仪式,就成了一个“讨”来的仪式!对我而言,一点意义都没有,我情愿悄悄的走,不留一片云彩 。给人增添烦恼负担,那又何必呢? 

倘若这种什么都要讨文化不被及时遏制,以后恐怕就再也无法栽培出真心善良的孩子,社会终将充斥虚伪卑鄙的嘴脸。我们今日种下的因,他日会成为无法自己都无法承受的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30.10.2023 南洋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