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23

我们领袖的素质

          当我们的教育部长口出“华文老师过剩”的狂言之际,我吓呆了。我们一直以来都苦恼的师资不足问题,怎么在她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已经解决,而且还“过剩”?真的让人匪夷所思。我不只怀疑数据从哪里来,更怀疑部长本身有没有先去了解情况再发言?还是说她只是”依书直说?这又让我联想到教育部之前发出学校须办“挺巴周”的指令,引起轩然大波后,她又潸然泪下地说自己压力过大!难道部长在做什么决策之前,不是先了解其可行性了才发布吗?还是直接拿起计划书,想也不必想就发布?若是,这彰显了部长的什么素质?

 

另一边厢,伊党的国会议员公开发表的“表亲论”,引起民众的反弹之际,她还很强硬的认为自己没有错,还无意收回言论!身为国会议员,不是该以争取民众福祉为目标吗?发表这样的言论 意义何在?就算是真的,那也只是激起群众顾忌仇恨的导火线而已,对国家的发展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啊!这样唯恐天下不乱,大言不惭的领袖,真的是我们选出来的代表吗?罔顾天下百姓福祉,自逞口舌之快,这与昏君有何差异?

 

古语说:选贤任能,我们千选万选,也希望选到贤才来照顾百姓的需求,不忘初衷,为民服务。然而,看见 年轻的领袖都如此嚣张蛮横,我不禁怀疑是我们所托非人,还是现今时代的人都如此?还是,他们都是“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一批?在这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的是可以带领国家发展,积极带动国家经济的一群生力军。身为一个好领袖、好领导,凡事都必须以社稷为重,其他任何会伤害族群和谐的个人议程就必须放在一边了。更何况,破坏我国引以为傲的各族和谐共处的标志就更不值得了。如果领袖不思进取,天天以挑衅族群之间的和谐为乐,那么国运离江河日下的一天就不远了。到时,我们还可以怪谁呢?


————————————

此文刊于 23.11.2023 南洋言论版

《应设双赢绩效指标》

最近,学校换了一批新的行政人员,制定了新的绩效指标(KPI)。除了要求老师们在一个月内必须输入指定次数的品行分数外,协助学校管理校园秩序的学长们也有必须达到的指标。他们每一个人必须在学校进行突击检查时,抓到至少一个犯规的人,否则就是不达标。这样的意思就是每一天都必须有学生犯校规,否则他们就不能交差了!这是在督促学长认真执行工作,还是昭告天下学生是不可能全都循规蹈矩的?我们是否知道,当我们把专注点放在别人的缺点时,其实就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鼓励”他们犯规?人的劣根性就是“你越不要我做的,我偏要做!”

 

我那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孩子也向我投诉说,老板规定身为主管的他,每一个月必须呈报至少3个员工的错误,才算达标,否则,当个月的奖金就会被取消了。据他转述,老板认为这样生产部才会有进步,工人也才会更小心谨慎工作。老板怎么没有想过举报人过后要怎么与员工相处?毕竟与员工“朝夕相处”的是主管啊!这就如学长或老师把犯规学生交给训导老师处置的情况一样。学生是被处罚了,那个举报人,不管是老师或学生,日后也不好相见。

 

这两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让我明白何以今人如此“形式主义”?那是因为我们在学校时期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如此的处事方式啊!制定绩效指标,难道是为了找出对方错误,通过检举来让别人提高工作效率?制订绩效,可否以“凡事求诸己”的方向来制订?意即不需通过检举他人或是刻意找别人的优点来呈报,而是自己要求自己有好的转变。比如执行任务的学长自己的各方面要求都严格要求;老师对教书育人的理念也严格订制KPI。这样过了一段日子,你就会发现身边所有人都有进步了,因为人处于以身作则的良好氛围中,一般都会“见贤思齐”,不会让自己在群里显得那么突兀。

 

这就是双赢局面的绩效指标了。如果KPI只是以打压别人、为做而做、滥竽充数的方向走去的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国家将如在磨米的驴子一样,永远在原地打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登于 17.11.2023 南洋言论版

 

6.11.23

讨的文化

        近几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悄悄起了变化。如今学校已经不是快乐天堂,许多学生及老师都会有“上学恐惧症”。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现今许多老师及学生的缺席率是相当骇人的。当然,普罗大众对老师的指责及要求过多,也是让现今教师意兴阑珊的主因。我无法想像,未来十年,当老一辈的育人者陆续退休后,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存在? 

有人说:勇敢讨取是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方式。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用在制度不公的时候。话虽如此,现今校园也还真的是充斥“讨的文化”! 

首先,政府为了管制学生或者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我们不再是循循善诱,让学生们贯彻良好行为,而是要求老师在一个名为SSDM的系统给学生输入“好习惯/佳行”(amalan baik)的分数,借此“测量”学生的品行,打破我们认为品行无法测量的迷思。因为这样,学生开始动辄就讨奖赏,以积累20次据说会被算进大学申请积分的佳行分数。他们每一次帮老师做事,会“很好意思”的向老师要求要佳行分,简直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做好事”!除此,为了确保这个系统能被充分利用,学校还规定每一个老师也有必须达到一年输入200次的指标,还因此举办比赛,还不时公布教师的输入次数排行榜,以提醒落在榜末的老师。于是,有老师应该是太努力响应这样的“号召”,不到一年就已经输入了3000次!我不晓得他的学生真的是如此热心有爱,还是为了奖赏而“不务正业”?不管学生或老师,为了达标,为了避免麻烦,为了做而做是近年来神圣象牙塔里常有的事。 

再来,因为教师老龄化,最近退休的教师实在太多了。每一年都会有好几位老师退休。办退休典礼办到麻木,连买礼物也不是出自真心自愿了。退休的老师会自己列出清单,告知同事,她要什么礼物,到时大家想办法买就是了。这种流于形式的送礼也成了变相的讨。每一个老师都被规定要给多少钱,收钱的人嘴上虽说不是强迫,但是 如果拒绝付费,收钱的人就会以“如实呈报”来恐吓。于是,大家乖乖给,感觉这样的退休仪式,就成了一个“讨”来的仪式!对我而言,一点意义都没有,我情愿悄悄的走,不留一片云彩 。给人增添烦恼负担,那又何必呢? 

倘若这种什么都要讨文化不被及时遏制,以后恐怕就再也无法栽培出真心善良的孩子,社会终将充斥虚伪卑鄙的嘴脸。我们今日种下的因,他日会成为无法自己都无法承受的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30.10.2023 南洋言论版

 

  

《宴客只是分享喜悦》

                                                                                                                                                          

前阵日子,一位网民为在婚宴过后,收到一封20令吉的红包而发布一篇愤愤不平的帖文。他认为包如此“寒酸”红包的那位宾客匿名塞了这个摆明是故意找砸,作弄一对新人的。毕竟喝喜酒不是吃杂饭,如果只给20令吉,那吃了第一道菜就可以离席了云云,其中也不乏许多羞辱性的文字。

我看了这帖文,不禁思考新人结婚宴客的目的。如果不是大摆宴席,宴请亲戚朋友聚餐,应该只是分享喜悦,顺便公告天下,肯定不会收红包或AA平分账单吧?现在把这聚餐扩大范围,变成了几十或上百的酒席,情况不是一样吗?亲朋戚友出席是因为和你同乐,为一对新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到开心,是给面子,至于有没有送礼,就是他们的选择了。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谴责他们吧?如果送个礼,也要被讨伐,我想以后恐怕大家对婚宴就会抱持可免则免的心态了吧?

进入这千禧宝宝也逐渐谈婚论嫁的世代,再加上这几年疫情的肆虐,许多人的生活环境及观念 都已有所改变。从前也许喜欢热闹,现在更享受独处;以前收入丰厚,现在也许是捉襟见肘,我们不了解实况,就不要用言语鞭笞他们。毕竟,新人办婚宴,本来就不应该是要亲友上网查看行情是多少来送祝福的。这样和AA制吃顿饭有什么区别?如果是以前,结婚摆宴席还可以有盈利,但是这年头,万物涨价,摆宴席不过就是一对新人或是新人的家长想要借机让大家聚聚,图个开心而已。所以,如果有人愿意抽空出席,就应该感恩了,毕竟时间也是金钱,至少出席者愿意挪出时间来以行动送上祝福。因为,我们可以选择相信那就出席者的一份心意,不必刻意多想,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而已。 

说实在的,现今年轻一代一般都喜欢旅行结婚,胜于把钱用在办酒席上。如果真的要办酒席,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同时宴请亲朋戚友,分享自己踏上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的喜悦而已。 

所谓“念转境移”,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一切就不是问题了。

——————————————————

此文刊于 27.10.2023 南洋言论版 

 

《谁不该拿退休金?》

 

《谁不该拿退休金?》                                                                                                                                                   

日前,前卫生部长语出惊人,建议取消公务员的退休金制度,一时引起议论,褒贬不一,让我不得不去深入思考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金饭碗”的制度。 

身为公务员,马来文称之为“手脚”(kakitangan), 他们的雇主是执政的中央政府。他们没有公积金防老,工作大半生,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退休后,无所依靠,未来还有谁愿意在公共服务界工作?毕竟,会踏入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的人,包括在教育界的育人者,都在某种程度上退休后都得依靠退休金过活。在私人界,如果任何雇主不替员工缴交公积金,等同犯法,是会被提控的。如果这项取消退休金的机制通过的话,岂不等同于不替员工缴公积金的私人界雇主?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吧? 

话说回头,如果取消卸任国会议员或部长的退休金,我倒是觉得很适合的。尤其这几年来,换政府、换部长的频率也太高了,有些议员为民服务都未满5年就换人了。他们年纪轻轻退出政坛,就打着曾经为民服务的堂号,拿退休金了。这一拿,是要拿好多年吧?难怪之前就听人说:拼了命也要当一届议员,做得好不好都不要紧,因为过后就高枕无忧了。他们之中,也许还有其他工作,用同样的时间,赚两份俸禄,这难道不是人间美事?所以,把他们的退休金取消,或以服务年资来设定拿取年限,也许会是更好的方案,也绝对可以减轻政府的财务负担。 

反观一般政府公务员,一般到5560岁才退休。退休后,如果身体健康,退休金可能还可以拿个20-30年,反之,也许不到10年就归西了。近年来,还有更多的是还没熬到退休,就已经因压力过大而一命呜呼了(在教育界更是常见)。这群鞠躬尽瘁一辈子的老臣,若懂得在退下来后好好照顾自己,难道这退休金不该给他们,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吗? 

故此,谁该拿退休金,不就不言而喻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2.10.2023 南洋言论版

7.10.23

《惩罚方式须迎合时代》

日前,学校为了整顿校风,雷厉风行的检举犯规的学生。这本来也无可厚非,毕竟教会学生遵守规则,守道义也是教育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论及惩罚方式时就必须多加注意了,以免弄巧反拙。

话说某天学校检查学生头发,有许多学生因为头发中分或者头发超过4公分者都必须接受惩罚。违反明文规定的校规,本就应该被罚。但是,这一次学校训导处的惩罚是请家长把孩子带回家或者让老师动刀剪发。如果学生的家长因为工作或交通问题无法马上到校,学生又不愿意被老师剪发,那么该学生就不能在班上上课,他必须把桌椅搬到课室外,体验上课的艰辛!

在我看来,这样的惩罚方式是十分不恰当的,毕竟任何剥夺学生学习权利的惩罚方式都是违反教育理念的。这种近羞辱的惩罚,对21世纪的学生也一般是无效的。当天,只见不爱学习的学生被谕令在课室外上课,等同于不必上课,实在是正中下怀。他们兴高彩烈地在课室外与走过或隔壁班同样被罚的学生比手划脚打招呼,完全没有羞耻心!那些成绩中上的学生被罚时,与其说他们有羞愧心,不如说他们有更多的是不甘心,倘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肯定会衍生更多其他的问题。

21世纪的学生少有好胜心,他们不会因为被罚而力争上游或努力证明自己,他们大多会选择“躺平”或“自暴自弃”,更严重的还会因此患上各种心理疾病。时代不同了,我们绝对不能把7080年代的教育模式强加在新生代身上,还妄想它会带来效果。

改变是要时间的,要学生“知耻”,他们才会改过。就算学生犯规了,也必须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去改过。哪怕只是去剪发,也要等到周末,双薪家庭的父母有空时才能带他们去处理。如果校方不能弹性处理这些“发”事,动辄就要家长到校解决,我想到时恐怕不是只有学生不满,家长也会投诉学校不分轻重,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了。

总之,惩罚方式无法做到迎合时代,肯定会引起各造无法招架的反弹!

——————————

此文刊于 7.10.2023 南洋言论版

24.9.23

还能等到65岁?

       近年来,教师因为承受不了压力提早退休,造成师资荒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然而,日前却又传来政府有意延长公务员的退休年龄至65岁!这个消息一传开,政府其他部门的官员是不是很开心我不得而知,但是这话题在教育界却炸开了锅,大都摇头拒绝。现今教师的退休年龄是60岁就已经有很多老师不堪压力,加上常常看见教师病痛缠身或是暴毙的个案日愈增加,纷纷选择在 555658岁提早退休了。如今,却出现 延长至65才退休献议,不是太可笑了吗?

这个提议得不到在职教师的欢迎是预知的事,岂知对新晋教师来说,却也是一个 让他们打退堂鼓的因素之一。现今孩子不易教,现今教师难为,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现今年轻教师没有什么耐心毅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相关延长至65岁的献议一出,就有人说新进教师不能选择,必须签下卖身契。这就让他们再三考虑了。毕竟实习时屡次遇上重重困难及问题的师范生,此时大多都萌生去意,不想继续把时间花在育人的千秋大业上了。在他们眼里,用尽心力去教顽石点头,烧死许多脑细胞,不如直接到外面工作赚钱更好。毕竟25岁出来执教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自己教到65岁,共40年光阴的画面。当然,年资高的老师又有许多煽风点火,要他们三思,甚至还有老师让他们早点抽身,以免 日后无路可退!

当老师是一项选择,与其他行业一样,人们一般都会做一行怨一行,怎么能够让自己在一个行业有“日日新”的热忱,才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只要公务不要流于形式,不要只是为了做报告,就能唤起老师们的初心,尽力为育人献身。毕竟,没有哪一位新或旧的老师是为了要做报告而加入教师的行列的。

总之,只要我们把时间还给老师,让老师可以时间想方设法去教育及关心孩子,师资荒 问题必会缓解、把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也会得到热烈响应的。但是,大前提是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尤其是教学无关、又对学生的成长毫无助益的文书报告!然而,这诉求已经提了n次,情况未获改善,反而变本加厉。这样下去 ,莫说没有多少个老师可以等到65岁退休 ,就算等到55岁都都不容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24/9/2023 南洋言论版

9.9.23

有必要更改考试日期

         前阵子,有家长要求教育部调整SPM考试日期,以让学子可以好好过年。事因明年的农历新年假期,刚好与考SPM的学校长假碰个正着,才会有家长要求调整SPM考试的日期。 

对于家长这样的要求,我是觉得匪夷所思的。每一年参加SPM考试的人只不过是庆祝华人新年人数的少数,动辄就要求修订考期,这不免让人深思假期的定义。教育部真有必要为此而进行改动吗?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考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不必只为了它而兜兜转转。说实话,以往每一年农历新年,都有许多学院生、大学生面对期末考之类的,也没有听说大专生要求更改考期。犹记得多年以前SPM考试在年末时,很多时候也会碰上屠妖节,这不也这样举行了好多年吗?现在因为三年的疫情,让SPM考试日期受影响。教育部还必须尽快把学年开学日调回一月,才会出现这样困境。家长却因此要求大局配合小众,其实是很自私的行为,也给后辈留下坏榜样。现今教育普及,言论也相对以前自由一些,于是他们会动不动就提出诉求,满足他们个人的私欲。 

学校假期,其实是因何而设的?有人说,那是让学生休息后再冲刺的,以实现劳逸结合的目的;也有人说那是给老师休息充电的,以期在下一个学期,可以以崭新的心态继续育人。毕竟,老师不开心也无法制造温馨的上课氛围。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大家怕学生在假期玩疯了,于是老师布置假期作业、家长把孩子往补习班送。美其名 是要孩子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另一边厢,教育部及校方也怕老师怠惰下来,于是在假期前 给学生。考试,那么假期时可以批卷,再布置一大堆电脑输入资料工作,生怕老师 忘了学校为何物。就这样,师生的假期不是假期,大家只不过换了一个环境继续学习及工作罢了。长此以往,学校的氛围绝对不会好到哪里的。大家必须知道,老师的工作与其他行业不同,他们需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正向的观念及思维,所以真的必须让他们有真正的休息。不然,过度劳累只会带给新生代负面的影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作为考生,在考试前才来抱佛脚,也不是学生该有的习惯。平日做好准备才是考场的高手!说实话,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发达,只要有心,天天都是新年、天天的聚餐都是团圆饭,实在不必因为一个考试撞期就觉得心浮气燥。

诚然,新年与假期年年有,SPM考试却是一生一次而已。若父母懂得权衡轻重,我们的新生代就会懂得凡事以大局为重,老师也会因为有足够的休息,日后才能以更好的心态育人。这样的认知,让人受惠终生,也是社稷之福。

——————————

此文刊于 9/9/2023 南洋言论版

9.8.23

《告老师,好吗?》

最近,在教育界引起骚动的新闻,大概就是3位学生因为告老师旷工没有进班上课,导致他们无法面对考试的损失的案件胜诉的事了。这三位学生,经历一年多的诉讼,成功获得每人三万令吉的赔偿。大家都她们的胜诉表达恭贺,觉得 这是给老师们的一个警钟,教书育人应该要“鞠躬尽瘁”,虽不致要“死而后已” ,但至少不可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 

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让现在的学生更狂妄自大,更不易调教了。因为老师也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生会以老师没有做到学生要的指标而指控自己。如今师资荒问题几可燎原了,再加上这样的破例个案,我真的不晓得有多少老师还愿意坚持育人。我们常说:每一个专业人士,都必须要有“德”。老师要有师德,就如医生得有医德一样。医生给病人治病,造成人命伤亡,固然 要追究责任;老师在校罔顾学生学习的权利,我想那真的不至于要告到法庭去,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的角色就只是“引导者”而已。法庭宣判的时候,这三个学生不是好好地在学院上课吗?老师没有给予指导,不是让她们学会自学、自立吗?这样一说,我们不是 反倒要感激那个不上课的老师了吗? 

我们常说:除了生死,其他一切都是小事。我相信:老天会让你遇见一些你觉得痛苦悲惨的事,其实都是来成就你,让你成为更好的人的。孟子不是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吗?遇到这样的事,固然是要解决的。学校内部、县教育局、州教育局、以致于教育部都可以先采取行动,实不必一下就跳到由司法部来干预解决的。如果这三个学生有上中文课,大概就会明白,那个老师不进班,其实就是给她们的一个考验、一个让她们成长的机会! 

遇到这样的老师,当然除了叹倒霉以外,学生也会知道这个世界就是有所谓白领薪资的败类。学生可以因此求出路,找其他老师帮忙,而不是在原地坐等老师出现,等她指导而已!这是学生该学会的求生求存的方式。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其实也是好事啊。 

此外,学生去告老师,我认为那绝对不会是个别学生的主意,背后一定有人给她们撑腰的。这个人的存心为何?真的只是为了惩戒老师,还是为了获得金钱的赔偿?这是不是会让其他目睹的学生变得更势利了呢?00后的孩子本来就不易教,要他们学会从容面对困境、自强自律已非常困难。此番又让他们看到这样的个案,恐怕会更蛮横跋扈了吧? 

看见那三位学生胜诉后洋洋得意的样子,我突然担心未来的老师及学生的相处模式是不是变得更势利,更勾心斗角了呢?如此一来,那个曾经让我们留恋的青葱校园及单纯学生,恐怕也将不存在了!

————————————————

此文刊于1/8/2023 南洋言论版

8.7.23

《何惧带手机?》

              前几天, 学校进行“突击检查”,有学生因为私自带手机到校而被抓到,必须劳烦父母前来赎回手机。父母到校后,训孩子一顿,然后带孩子及手机回家。第二天,手机还是一样被带来学校!这样的操作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科技日益发达,甚至还有人献议让学校设备数码化,让学生携带电子书到校等等美好的理念。但是,可笑的是我们的教育部却仍然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学校对于带手机这件事也十分严谨,不时在各种场合提醒学生不可以带手机,仿佛手机会把学校毁了一样。也许教育部是怕学生滥用手机,把校园内不该让别人看到的事物被传出去;抑或担心学生手机不见,让校方疲于奔命,教师无法专注教学。然而,我认为这些顾虑都是匪夷所思的。经历了疫情封城锁国后,就算是小学生也机不离手了。疫情下,我们既已完全认可手机的功用,甚至还有筹款买手机给贫困孩子上网课的个案,就不必刻意阻止孩子接触它,反而让他们学会善用它才是上策。

              禁止小学生及初中生带手机尚情有可原,但学生上高中后,一般就已经1516岁了,也是时候让他们学习为自己的疏忽负责了。如果他们带手机到校而遗失,情况就像公众带手机出门而不见了一样,得自己承担损失,总不可能去报警吧?因此,我认为:高中生带电话去学校是应该被许可的。让学生带电话,让他们学会负责任,还可以用它在课后通知父母回家的时间。毕竟现在校园内外都几乎看不见公共电话的踪影了!

不让他们带手机,只会让他们学会隐瞒,明明已偷带了手机,表面上却又装得若无其事!这不是在教他们做个里外不一的人了吗?

              总而言之,当我们明知学生都带了手机,平常都默许,却又在突击检查刻意检举,其实是很不恰当的。一轮抓了又放的操作,也许会让学生日后漠视规矩法律,心想到最后还是没事的。这不是很糟糕的事吗?


————————————

此文刊登于 6.7.2023 南洋言论版

10.6.23

为何教师选择提早退休?

       日前,在几个官方的场合,都有一些高官呼吁在职教师不要提早退休,以免加剧师资不足的问题。毕竟,我们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去培训一位老师,而老师选择提早退休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后来,有一位资深的退休老师则劝诫教育部必须积极增聘或培训新的华文老师,而不是以劝告老师们不要退休来解决问题。 

我想,教育部其实应该明白现今许多教师选择提早退休不完全是因为健康问题,健康问题只是为了让提早退休的申请获得批准的“好理由”。许多时候,老师们是因为文书工作过多而心生厌倦。很多时候,身为老师的我们会不知道到底我们是在育人,还是在做文书工作。老师每天总有做不完的报告和计划书。虽然新任教育部长上任后承诺会废除许多报告 ,但是白纸黒字没有发下来,各个学校还是一样不断做一些毫无意义的评估及报告。上级总是说,没有不必做的公函发下来,就是默认为“继续做”。 

为何我说那些报告都毫无意义,而且是为了做而做的呢?首先,所有必须呈交上去的报告都只可以“报喜不报忧”,若有学生真的跟不上,而老师如果如实报告,那么该老师就必须做后续的补救工作,然后再做一次报告!虽然尽力指导学生是老师乐意去做的事,但是若加上一轮做报告的操作,就难免会耗尽老师心力,倒不如一次过让所有学生都过关,既可以彰显自己的本事 ,对学校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谁愿意承认自己学校的学生屡教不会,以致让自己及学校蒙羞?这样的操作,相信许多人都知道,却又始终不肯承认的“真相”。年复一年,它始终没有改善过!究其因,不过是大家都想要有表现之过。 

打个比方,现行评估学生品行的SSDM系统,也据说是从某教授为了证明 “学生的品行可以测量”而研发出来的。教育部为了鼓励老师们上网去填,也匪夷所思举办“填最多的比赛”。然而,用过的老师都知道,这样的比赛不过让那些懒散的老师无时无刻在线上输入学生的良好行为。级任老师也被迫每一个月上网给全勤学生填写报告。如果有老师没有填,还要被点名警告,这无疑是一种压力。最重要的是:每天到校上课,本来就是学生的责任,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还要因为他们全到而给予奖赏?我们不是更应该探讨为何学生已经不爱去学校了呢? 

说实在的,选择投身教育界的为人师者,其实都有一份初心:认真指导学生,陪着他们走一段学习路,在汲取知识的当儿,在身心灵方面也得到适当的疏导。人们常说:自己好,一切才会好。对于老师来说,只有自己轻松自如时,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引导。然而,如果老师们时刻处于工作做不完的焦虑情况,又怎么能好好引导学生呢?在未来几年内,若教育部真的要解决师资问题,这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一环。

——————————————————

此文刊于 9.6.2023 南洋言论版

1.6.23

《AI 加速人类死亡?》

              近几年,发生太多猝死案件,名人平民学生教授皆有之。除了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也让我把这类猝死与科技的发达联想在一起。

Chat GPT 出现,而且比谷歌更厉害之际,网上抄袭似乎变得“无迹可寻”,办征文比赛似乎没有了意义;由此延伸开去,又有些人开始担心未来许多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觉得人生没有了努力的意义。我不禁感叹:人啊,杞人忧天 的个性永远没变。然而,就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更易接近死亡。

大家不妨看看家里的成人或孩子,闲赋在家时,是不是都在与电子产品共度?拍或看短视频及抖音,都是耗神的。若说要一家子出去走走,外边不是人潮,就是热浪,单凭想象就觉得累了。就算真的一家出游了,大家还是和电子产品“交流”。举凡走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食物,都必须一轮发布,与网友分享。这样下来,一天与电子产品相处的时间肯定过多。现在就算是网购平台上的小游戏也可以消耗人们的许多时间,那些爱上网络游戏的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久坐不动,还是过于紧张刺激、担心及焦虑,都让人无法真正休息。长期的过度操劳,造成心脏不胜负荷,猝死就不足为奇了。

人们常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时至今日,有了发达的科技,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休息的。科技越是发达,信息却日以继夜的溜进来。就算你选择不理,但是信息还是发过来了;一个人就算万般不愿,不想去理,但是知道了却没做,还是会让人焦虑,然后就更无法好好休息了。

长此下去,因为AI导致心脏超劳过度而猝死,不也是预料中事了吗?

————————————————————————

此文刊于 29.5.2023 南洋言论版

20.5.23

《你接受感恩了吗?》

              五月,有三个表示可以表达爱意的节日,母亲节,520及常被人遗忘的教师节。

近年来,我们不时听见教师感叹自己地位每况日下,社会人士也少有会感恩的表现。虽然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老师其实拒绝学生或社团感恩。

              以往,学校办教师节庆典,常有许多老师会叫学生别来,因为没有上课,也很拥挤,学生没有位子坐。然而,没有学生的教师节,还叫教师节吗?这就像没有母亲及孩子的人,却要庆祝母亲节一样,让人啼笑皆非。许多老师表示他们更喜欢放假一天!所以,到底是说造成普罗大众不懂感恩老师?答案恐怕呼之欲出吧。

              这两年,许多社团办感恩宴犒劳教师,还送老师伴手礼。但是,教师的反应却是极其冷漠的,总有许多借口或理由不出席,但是却希望主办单位让有出席的同道帮忙拿礼品。这予人一种“老师喜欢贪小便宜”的恶劣形象。今年,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也办感恩宴,还根据老师的年资赠送奖座及奖状,可谓用心良苦了。然而,愿意报名出席的老师一样很少,让主办单位错愕。

              我相信主办单位办这类活动是不容易的,花费时间金钱,却分文不得。若不是本着感恩教师的信念,谁要去做这样一份吃力不讨好的事?既然社团允办了感恩活动,哪怕节目都不丰富,老师也要心怀感恩地报名参加、去体会被人感恩的时光,

              如果老师本身一次又一次不愿接受别人的感恩之情,那日后在社会上地位低落,也真的无法怪罪任何人了!所以,你接受感恩了吗?


————————————

此文刊于20.5.2023 南洋言论版   (520 我爱你,愿大家都收到爱意)

《保险业者的初心》

              年纪大了,许多当年买下的各种储蓄或教育保险都到期了。到期后,要把钱拿出来,就出现问题了。首先,说钱必须汇给孩子的户头,必须和公司更新孩子的身份证及资料。本来这也不是太难的事,保险公司寄了表格来,说可以以电邮方式交上。可是,过后保险公司回函说,公司没有孩子的资料,故无法处理。我想当然啊,孩子小的时候是用报生纸买的保险,长大了才有身份证,更新不就得了?然而,保险公司说我必须带孩亲自到分行处理,因为当年卖保险给我的代理已经离职了。

              去保险公司的分行本也不是很大的问题,问题是等候时间及泊车位难求的问题。想说找在同样公司的其他保单代理帮忙处理,却得到一句“保单不是和我买的,我没有办法帮忙”而被拒。我打电话去公司投诉,他们说是可以的,服务顾客是保险业者的首要任务,这类“孤儿保单”更应该得到协助。于是,我明白这位代理,不是不能帮,而是不要帮,让我感觉心寒。我也是该位拒绝帮忙代理的顾客,也曾经让他赚钱,也许是帮了也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吧!但,我也因此看清他的真面目。

              这事件让我想到了“初心”。保险业的钱容易赚,只要说服顾客投保,现在代理几乎都不必须每年上门服务,银行信用卡自动过账,方便快捷,佣金也自动入账。然而,服务顾客是首要的,当顾客有需求时,保险业者就要服务到位,不好计较钱是入谁的口袋。毕竟,有更多的年轻人卖保险不到几年就放弃的。这道理就像做老师的给学生服务(教导学生)一样,可以帮忙的就会给予帮忙,不会计较他是不是自己的学生。我也一直相信,回报是有的,也许不是金钱而已。

              举凡从事服务业者,如教师、医生、或者是保险及直销业者,他们加入时着重的就是一颗“想协助他人、成就他人”的本心。如果一个人已经无法做到这一点,丧失了初心,犹如行尸,忘了使命,没有了灵魂,终将一事无成。

故此,如果你在保险业,你羡慕别人赚大钱,也想分一杯羹,那请记得“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保住初心,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

此文刊于 8.5.2023 南洋言论版

3.5.23

《科技越发达,人心越脆弱》

              以前,总是听老人家说:不知道就不用怕,努力就是了。在当时那个物资及资讯极度匮乏的年代,大家都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着,一直到老。而今,科技发达了,大家甚至可以预知未来,比如预知未来几天的天气、了解某某病毒的危害等等。说是说让人们加以防范或警惕,殊不知是增添了担忧。

              吸引力法则说“想到得到”、“心想事成”,一件事,尤其是不好的事,我们越是想,它发生几率就越高。这真的是屡试不爽的。于是,大家不难发现,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的心却更脆弱了,面对生活的难题、困扰、因为担心最坏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放弃生存。我想:这些都是当年的发明家没有预料到的事。也许,不知道,反而让人有好奇心,想追根究底,找个明白。

              打个比方:一个人若获悉自己患上癌症末期,知道死之将至,就不会有生存的斗志,一般上会选择“等死”;但若只是知道自己身体不舒服,反倒会比较努力与病毒抗争,直至痊愈。说实在的,人类最怕的是“知道结局“。就像看戏,你已被剧透、知道结果以后,想追看的兴致就会少了大半。

行管令期间,大部分人闻病毒变色,知道出门就有机感染病毒,感染病毒就会倒下,所以开始慌了。打疫苗、吃药、封锁自己一轮操作,结果因为疫苗适应不良或患上心理疾病的大而有之。这是我们乐见的吗?

不要扩大问题,不要小看问题,都是在治国时应该注意的。新冠病毒杀伤力已逐渐舒缓,就算有变种病毒,就算它的传播力很快,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照顾好自己,而不是对民众强制实施戴口罩、或隔离不出门的喻令。毕竟,病毒从古到今本来就无所不在,而且也一直变种。我们也不可能永远躲在口罩后,更何况,最新研究也显示长期戴口罩会造成肺部被塑料微颗粒积累,引发更大的问题。

我认为:所谓科技发达,造福人群,应该是往减少人类担忧的方向发展,绝对不是研究出一堆报告,引起世人的恐慌或焦虑,进而造成人们心灵更脆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29.4.2023 南洋言论版

15.4.23

《废除自杀未遂罪之我见》

              早前,首相署(法律及体制改革)部长拿督斯里阿莎丽娜在国会建议废除刑事法典第309自杀未遂罪,认为自杀未遂精神障碍或思想上的无力所导致,故不应该检控企图自杀者。

          对此,我是十分赞成的。经历封城锁国的三年后,患心理疾病的人愈来愈多,他们的对生存对未来没有什么期待,想死的心很容易出现。现在的人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他们不会觉得活着是有意义的,尤其是有心理问题者。学生群还有很多常会发出为何要活着的提问。如果他们真的做了“死去”的选择,却在被救回之际,还要面对举控,让他们承受精神压力,我认为他们会更坚定的要寻死,确保自己不会“自杀未遂”。这绝对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一个人会想了断自己的生命,那肯定是他们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及困难是自己无法面对的。他若选择放弃自己活着的权利寻死,然后被救回之际,我们不去关心他面对的问题,还要针对他自杀的举动检举他,那肯定是不恰当的。故此,对于首相暑部长的建议,我觉得是合乎世界发展趋势的。当今资讯越来越发达,人心却越来越脆弱,我们很难找到那些遇困难就努力解决的人,今天大部分人一般会消极的选择逃避或寻死。这也许是人文教育的缺失及过于注重学术成绩所致。

试回想一下,今天我们的孩子到学校上课学习,有多少个会喜欢上课的?对于读书上课,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厌恶”级别的。不管我们如何改教学法、如何指令老师们作评估报告,我们一直没有改到的就是“成绩至上”的观念。我们会告诉会考班的孩子,要考好试、有好成绩,才能找到好工作……殊不知,孩子在这样的高压下,已经不想面对这些煎熬了。我们有太多课纲要学生完成,我们有太多点到为止,为做而做的报告,我们常为了完成这些官方工作,而不知觉的把负面情绪给了孩子及学生,以致使他们对未来怀抱恐惧!

有鉴于此,废除“自杀未遂”罪是合时宜的。我们更应该专注辅导这些早熟的孩子,让他们找到生存的意义,懂得关爱自己,进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14.4.2023 南洋言论版

 

9.4.23

勿失去穿毕业袍的意义

              近年来,华人一般都注重优生,每一户家庭平均就只有一至两个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会给予他们很多的“仪式感”。从满月、周岁、每一年的生日,甚至是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及中学毕业,都会有仪式。幼儿园毕业,家长一般都愿意付钱配合幼儿园准备的仪式感,让孩子穿毕业袍戴四方帽拍照;小学毕业及中学毕业又各再来一次穿毕业袍的仪式感。孩子大学都还没沾上边,就已经穿了3次毕业袍!

从前,长辈常会灌输我们一个观念:穿毕业袍戴四方帽是大学毕业,是光宗耀祖的明证。后来,人们仿佛忘记了四方帽毕业袍的意义,于是幼儿园、中小学就趁机会与商家合作,让幼儿园及中小学毕业的学生穿上毕业袍拍毕业照,感受结束某个学习阶段的仪式感之余,也从中牟利。

其实,孩子们若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对于“毕业”也不会太大的期待,反倒是增长了他们的虚荣心。只要家族有人毕业,自己大可穿毕业袍带四方帽,再发到社交媒体上,制造彷如自己大学毕业的假象,接受他人的祝贺。

如果去追溯毕业袍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身装扮是学子在最高院校寒窗苦读数年,成功完成学业后的最高荣誉。根据百度百科记载,这套礼服是很讲究的,也不是任人可以随意披上的。如果我们稍加注意现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泛滥的毕业袍,材质布料都会比较单薄不讲究,有些甚至堪称“粗制滥造”!为重形式,忘了内涵、为了穿而穿,反而有灌输新生代虚荣心之慨。

为此,各造必须关注这个现象,别被利益熏昏了头,贻害年轻的一代。毕业典礼的确可以办,但非需要穿上象征大学毕业的毕业袍和四方帽,借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终有一天会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穿上那一袭真正代表自己学业有成的毕业袍及毕业帽,再接受他人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5.4.2023 南洋言论版  

26.3.23

谁知教师苦?

             近年来,教师患上心理病或申请提早退休的可谓是逐年增加。许多教师不断反映文书报告太多了,但是有关当局似乎听而不闻,大概是觉得老师“太逊了”,无法与私人界职员相比,于是各种新报告不断出现,旧的报告又不敢不做,于是工作量可想而知,老师可以快乐教学才怪呢!

              新学年开课,教育部长之前才发布文告说将废除对学生没有效益的活动,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这乍听之下,仿佛是好消息(行外的人大概又要羡慕老师工作轻松了),然而,在教育界沉浸久了的老师都知道,那些话不过说说而已。在下层执行的部门大概也分不清什么叫“没有效益”?因为不管做什么活动,都会有人受益的呀!最重要的是,说废除活只是部长在媒体发布会上说说,没有实际的公文发布到学校,是没有学校敢不继续的。于是,新学年校务会议时,各种活动还是在行事历里,非但没有减少,还加了一些有听没懂的一堆报告。真的叫老师太沉重。

              再来,教育部长在开学前又突发奇想,说开学第一周不可以上学术课程,必须让孩子放松心情,融入校园生活。这建议听起来也很棒,但是让学生快乐一个星期,全体老师要总动员去准备一些可以做报告的活动。因为教育部要证据呀,要确保各校有依指示做。这样一样,老师一点都不轻松了,因为教育部规定各年级都必须“快乐一整周”,但是课纲没有减少呀!许多老师开始担心课纲教不完,开始烦恼怎么拼速度做报告。老师的压力有减少吗?

另一边厢,高年级的学生,对学校也不陌生了,当他们知道第一周不会上课后,就有好几个打算继续放假或继续打工了。每一年开学第一个星期,面对新的班级、或刚升高一的学生,我也不上课,也只是与学生交流玩游戏,让他们有良好心态面对接下来的课堂。只是我不必做报告,只是学生收到我的心意,接下来的上课日子一般上没有大问题。然而,教育部这样规定必须在校做这种类似迎新的活动,似乎没有考量到在校已经是大哥大姐的学生情况,对他们而言,这些诸如“破冰游戏”的活动真的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故此,如果真的要减轻老师的负担,真的必须请这些官老爷,真正当老师一个月。体验当老师为了完成一堆报告,又必须兼顾教学的教师生活,而没有时间备课时的心情。如果我们一直都在“培养”不轻松的老师,怎么会有快乐学习的学生呢?(近年患心理病的学生也日益增加)换了那么多次的教育部长,怎么就没有一个能体会老师的苦呢?老师最需要有的的特质是喜欢学生、喜欢教学,而不是花时间研究如何写报告,毕竟科技发达,报告终将被AI取代,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度是无法被取代的。

             ——————————————————————

此文刊于 24.3.2023 南洋言论版 

《弃母语如失灵魂的人》

               周末,我去拜访我的恩师,路途中阅读南洋电子报言论版,读到了周君的言论《孩子拒学中文怎么办?》一文,不禁感触良多。

              作者的总结大概是:不要紧的。不懂中文的人多的是,也一样活得好好的。虽然这也是事实,我惊讶于它出自一位考中文“吃饭”的文人之口!我必须说:世间任何生物,只要可以温饱,大概就可以“活得好好”的了。文学文化只是精神层次的滋养,如果我们只求活下来,家长也大可不必送孩子去学校,因为去学校学习本来就不是为了话着而已。

              以上是作者遇上家长问他若孩子拒学中文怎么办的答案。我不但不赞成,甚至还觉得这样下去,我国的华文教育也许就会销声匿迹了。作者这一代人会华文、爱华文不够,我们必须让下一代、新生代也热爱这个语文,而不是给出“不要紧,不会华文的人也活得好好的”这样的答案。我时常说:一个人的思维是别人夺不走的,但却是能通过潜移默化改变的。如果我们不断给新生代灌输这样的思维,就不会想努力学习自己的母语及文化,那华文在我们的消失的日子就不远了!谁都不曾剥夺我们学习的机会,而是我们放弃了机会!这是可以好好活着的我们乐见的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会让问的人去反思孩子为何不愿意学中文?事出必有因,孩子不可能无端端不爱中文的,毕竟他是我们的母语母文,我们与生俱来就会爱的。就像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一样,从来不需要问“怎么办”的。如果问了,一定是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许父母从小就不曾让孩子接触中文,感受中文的美;或者父母本省就认为中文不重要,懂个基础就好等等。反正,事情会发生,肯定是有原因的。我曾经在2010年在我读硕的论文中探讨为何时下孩子不爱读中文,发现最大的因素源自父母。也就是说:父母本省不爱,所以孩子也不会有意愿学习中文。所以,如果有家长这样问我:我会要家长反思,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只要活着,世上就没有什么是“来不及”的。只要开始学习,也不要一时功利的要求看见成绩。只要种下了一棵苗,后续不断浇灌,日后孩子必会因为懂得华文而在各个领域如虎添翼的!

              套用我的老师的一句话:不深入接触中文,就不能体会中文的美,更无法感受中文的魅力!华人鄙弃母语母文,形同失去灵魂的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华人如果都不爱自己的语文,这个语文的命运就堪虞了。

              学习中文,不是学个基础而已,要学到精髓、要提升精神层面的修养,待人接物处处散发气质,让人尊重。所以,孩子拒学中文,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这就好像,孩子生病了,我们会想办法医治他,而不是让他挂着点滴般的活着而已!

 ——————————————————————

此文刊于 17.3.2023 南洋言论版

《演唱会的天堂》

               如果大家有稍微注意,自从开放后,马来西亚几乎成了各地明星歌星的开唱天堂。不管是云顶云星剧场或武吉加里尔体育场,几乎每一个周末都有名人明星前来开演唱会挖金,来过的有周杰伦、五月天、许冠杰、blackpink,接着有伍佰、叮当、周兴哲、陈奕迅等甚至还有阿姐-----汪明荃夫妇、张学友等都会陆续前来,会场的档期都排到母亲节了!最让我惊讶的是,每一场表演的门票都会在短短的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卖完!这真的让我瞠目结舌!

              不露脸的网红Ah Lee 就曾针对这种现象写了一段话:内容大概是说每一场演唱会的票都很快卖完,不要告诉我你们怎么抢票,我只想你们告诉我你们的钱从哪里来?原来不是经济不好,只是我的经济不好!我看了莞尔一笑,真的写得一针见血呢!一场演唱会的门票最少都要价200多令吉,如果是一对情侣去看或者一家人去看,票价动辄就是上千的费用了!在我们嚷嚷经济萧条之际,在演唱会现场看到的却是繁荣盛世,哪来萧条呢?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普罗大众在疫情后一般的消费观。很多专家都说过,人们经历三年的疫情爆发、封城锁国后,还大难没死的,一般上会有报复性的消费,给自己一些慰藉。消费之际,一般也会不断给自己洗脑:认为当初如果自己就是罹难的哪一个,根本就无福消受了。于是花钱看演唱会,完成自己的心愿也不为过。也许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所以每一场演唱会都爆满!然而,我年过半百,之前知悉许冠杰会来开唱,的确也闪过要花钱去看演唱会的冲动,然而,最后我却被门票一张RM788的价格吓跑了。两人的话,就近2000 了!我自认自己还没有那么舍得,因为这样一笔钱,我已经可以很舒服的在本地旅游了!

              年青一代消费观的不同,会让他们不懂“积粮防饥”的重要,也让他们少了一些危机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人展现“躺平”的方式。当社会上越来越多人躺平,不思进取之际,人类被机器操纵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悲啊~

————————————————————

此文刊于 11.3.2023 南洋言论版

人民警察

            最近,交通部发布了一款新的应用程序,说以后弃用纸本的路税、驾照,全都可以在线查询,万一被截停,民众也可以用这个方式展示有效的路税或驾照。这当然是一项彰显我国科技进步的力证。我们姑且不去谈这个程序是否存在个资外泄问题、人民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使用线上路税及驾照、网络是否给力所会引发的问题,反而来谈谈它的正面意义。不然每一次政府发布任何新政策、新条例,都只是被抨击而已。

据官方文告说,人民在路上如果看到任何违规事件,可以通过这应用程序拍照举报。这的确是一种唤起人民醒觉的方式。我们都知道,一般人在面对执法单位的检举时,会逃离现场,或者会突然约束自己,循规蹈矩。一过了检举站点,就故态复萌了。这是为何交通事故无法减少的原因。倘若日后有了这款程序,估计大家都会时刻战战兢兢,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在偷偷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就不会轻易犯规了。也许,你疑惑现在的年轻人有那么热心吗?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肯定会的。如果是上一代人,他们一般会贯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遇事时,自己吃点闷亏没有关系。就因为如此,闯祸者才会越来越猖狂,甚至肆无忌惮、目中无人!

现代年轻人普遍上都有正义之心,路见不平都会不嫌烦地乐于举报。倘若每一个新生代,都能做到这一点,道路违规事件就有望减少,从而真正落实“人民是警察,互助互惠为社区”的愿景。

——————————————————————————

此文刊于 7.3.2023 南洋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