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1.20

《排名惹祸》

           一直以来,排名是我们社会中的一种比较方式。从小,长辈就会以孩子的各种学习能力与亲戚朋友比较。当自己比其他孩子厉害时,父母就会特别嘉赏,长此下去,孩子就养成好胜心、攀比心。放眼看去,世界各教育机构何尝不是在争排名?你若读名校、挤进了排名前100的大专,简直就堪称“光宗耀祖”了!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攀比心真的是我们一直灌输给孩子的。小孩上小学,单是考试这回事,就有排名了。你是精英班的最后一名,哪怕总平均是80分,你也被后进班的总平均40分的第一名给比下去!所以,精英班的孩子觉得压力,时刻想着超越别人,把同学都当成敌人,督促自己努力向上。努力并不是不好,但是因此而少了朋友、多了敌人,值得吗?此外,攀比心一起,祸端也会随之出现。首先,学生为了争前十名,会不择手段,考试出猫带小抄,养成取巧不踏实的习性。(这是会贻害人间的)

              曾经有一个时期,学校曾被喻令不可以在任何考试后给学生排名,若要颁奖,也得以个人成绩为指标,只要达标,一律得奖,以期达到同侪之间的良性竞争。因为如果我帮了你,你成绩好了,我们是一起得奖的。反之,若只奖励前三名,我帮你,你成绩好了,抢了名次,导致我失去本该有奖赏,我就会觉得很不值了。这种“不攀不比,超越自己”的良性竞争及奖赏方式,我是十分认可的。虽然它未必可以完全把学生根深蒂固的攀比心除去,但至少不会加强。

              今年,因为疫情,学生一年来都在适应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比起国中,独中在考核学生这方面做得很细致,到了年尾,还办家长日,实属难得。然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校方还是给学生排名!许多学生因为疫情的学习方式及无名压力,学习过程都是极其不易的。在排名以后,孩子名次从前10 掉到倒数10,心情之低落可想而知。以她的成绩,若放到最后一班,肯定可以拿第一名的。我告诉她:排名不重要,那是与别人作比较,你只需要和自己做比较。奈何学校的制度只奖励班级前三及全级前十名的学生,让她的失落感倍增、自信心再次坍塌。

              故此,排名成了祸端,倘若我们的教育制度可以稍作改变,不再以排名来测定学生的优劣,反以一个总平均来断定学生是否达标,也许会是更好的方式。在这疫情笼罩的学习氛围下,孩子们的学习意愿及动力肯定会比较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26.11.2020 南洋言论版

《就集体留级吧》

        十一月初,因为疫情告急,教育部毅然宣布关闭全国学校至学年结束,明年才开学。所有的教学都以网课取代。这样一来,2020年就过去了,对学生来说,今年除了铺天盖地的网课及功课以外,他们失去了许多与同侪一同学习的时光。扣除7月中至十月初学校再次关闭前的新常态上课时光,学生只有不到3个月的正规上课的日子。对于刚上小学、刚升初中或高中的学生来说,今年的学习生涯是近空白的。许多对学习生活有期盼的孩子因此陷入不可自拔的抑郁之中。

病毒的肆虐,他们对未来,没有期待;对生活,没有热忱;每过的一天,都是煎熬。但是,服从性很强的老师们无法明白这些孩子的迫切需求是放缓脚步,与他们共度时限,反而拼命的赶课,仿佛今年没有讲完该讲的课题就是失职了。于是,除了少部分应变能力很强、而且服从性也很强的学生可以跟上以外,其他的学生慢慢地不上网课了,有的上了没懂,也不想弄懂,完全就是“放弃自我”的前奏。老师们大多没有发现这现象,因为他们当中也有许多处于焦虑状态中,担心没完成上级的指令而被责怪。当师生都处于如此状态的话,今年其实真的是一片空白、一切归零的。

              刚升高中的孩子不止一次和我说希望大家可以集体留级一年,让大家明年可以正常回校重新学习今年的课堂知识。她不怕多读一年,只希望找回今年该有的同窗情。说实在的,对学生来说,在学校最美好的回忆是和同学与老师在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光,老师现在拼命赶的课程,学生真的是“考完忘光”的!(这是事实,老师们可以扪心问自己还记得多少老师教过的课程)对师长而言,我觉得老师真的也不介意重教一年,因为教课是工作,只是对象没变而已;身为父母的,希望孩子快乐成长,自己多辛苦一年,多栽培孩子一年,也是会乐意的。日前,副教育部长马汉顺也发表声明说,明年开学第一个月,老师一定要重教今年学生没掌握的技能;我在网上也读到一篇建议教育部胆敢让所有学生集体留级一年的文章,不是为弥补孩子知识上的不足,而是弥补孩子群体生活的缺失。我认为:这个才是重点,才是一个学生迫切需要的!

              个人留级,会让人“另眼相看”,但是,集体留级,就没有歧视的问题了,我认为这是可行的。但,真的要实行的话,还得看“怕输”家长是否能接受而已!言及此,我们也不妨问问自己:成年后工作多年的我们是不是也常思念当年在校学习的时光?那让孩子多待在学校一年,集体留级一年,又有何不可呢?(除非家长生儿育女只是为了回报而已)。

————————————

此文刊于 24/11/2020 南洋言论版

17.11.20

《我们到底要考学生什么?》

              上个星期,在线上会议与同道们讨论华文科未来的出题方向,有人问说:我们到底要考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是要考学生还没有学会什么?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提问。学生若连读懂篇章都成了问题之际,题目又刁钻的话,那我们是在考学生的应变能力吗?如果我们考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就会看到学生会做题的喜悦;反之,我们会看见学生不会答题的懊恼。

              我第一次参加类似会议,于是斗胆提议让一部分考题的文章从指定的课本中取材,让学生在考前“有书可读”,以期减少他们的应考前的不确定担忧。然而,这建议立马就被否决了,原因是语文是该活学活用的,绝不可以让学生养成“以背应考“的习惯。

我也没有反对这个论点,只是不明白为何完全不考虑在考题中挪出一部分考核学生已读过的一些篇章呢?这样可以让学生温习时有方向,上课学习时会多用心,到考试时还会特别努力去复习。老师们也不会荒废课本,只专注教导应考的考题模组,让学生有“读书为了考试”的刻板印象。

说实话,不管我们的教育纲领怎么改革,学生及家长都一样是重成绩的,成绩单上的那颗“苹果”决定了学生的未来,也决定人们鉴定学生优劣的方式!既如此,那么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本内容,更有信心的去面对考试,不是更好的一件事吗?不然,学生大多会选择放弃选修华语,不只会造成华文师资的断层,华教的未来也堪忧啊。这样的后果,恐怕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吧?

虽然说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各种理解文本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技能,在考试时临场发挥所学也是考学生学过的知识,但是如果有某部分可以让学生“有书可读”,我想学生的学习动力肯定会比较高的。更何况,要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一篇未曾读过的现代文,再应用所学去回答理解题,恐怕也是很难的事吧?

故此,除非老师们有精神虐待倾向,喜欢看到学生忧心烦恼的样子,否则我也想不通为何不能考核学生读过的文本,让他们更有自信的踏入考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11/11/2020 南洋言论版

《再次停课的隐忧》

             新冠疫情反弹,开始只有雪隆沙巴两州实施有条件行管令,日前扩展至全国11州(三州例外),而教育机构则直接关闭至今年12月学年结束。这对已在10月实施CMCO的雪州子民来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反倒是公共考试日期一再展延,对于今年的SPM考生来说,却是一大煎熬,也是考验。

              打从三月起,行管令期间的网课,学生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适应,还有许多考生因为自己怠惰或设备不足问题,一直无法跟上课业。后来6月疫情放缓,学生终于可以回到校园,与同学老师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老师们也好不容易帮助那些落下课业的孩子追上进度了。当孩子们慢慢开始期待即将开放的许多活动,户外学习的热忱也开始澎湃之际,忽又传来关闭学校,而且还是一关就关到学年结束的噩耗,孩子们的失落抑郁,可想而知。一年的校园生活几乎都在“居家隔离”,孩子们的心灵挫折着实不小。每一次,我安慰孩子们:“疫情会过去的,明年就会好,就会恢复正常了”时,心里不免暗忖:万一明年疫情也还没有好,孩子们会陷入怎样的泄气氛围呢?说实话,要让一个个期待享受美好校园生活的孩子,接受梦想破灭的现实真的是很残忍的。

              以上所言乃是针对那些喜欢上学、享受校园生活的学生,他们遗憾校园时光在居家隔离中倏地过了,觉得自己错过了许多中学生涯的美好。考试日期一再拖延,让他们终日无法放松,日日与考试习题交战!反之,对于后进生而言,去学校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兴趣”,一次次的关闭学校,让其中许多有家庭问题的学生,拥有更好的理由不上网课,直接去工作或提早毕业帮忙父母做生意皆有之。如果教育部要认真统计,今年的非正式辍学率应该是很惊人的。

              我们经常说停课不停学,但是现实就是不管老师怎么努力想要教好学生,对于后进生及家庭有经济问题的学生而言,停课其实就等同于停学了。网课终究无法取代面对面有温度的教学,学生在学校与同侪之间的情谊也不是网络可以培养的。所以,再次的关闭学校,在各方面,尤其是心灵上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7/11/2020 南洋言论版

14.11.20

《回家的路》

                从年轻至今,她都不是一个多话的人。安静的她,让人生畏,所以也没什么朋友。她的家庭很复杂,她妈妈有 12 个孩子,家里天天都不够东西吃。她有 5 个姐姐 5 个妹妹,最小的是弟弟。上一代的人,为了生一个 “丁”继香火,真的可以不顾一切!孩子多,每天为张罗一日三餐就已经够愁了,大的孩子要照顾小的妹妹,没有机会读书是必然的,她与 5 个姐姐懂事以后就给人打工了。反倒是比她小的 5 个妹妹及唯一的弟弟有机会读书。自小没机会读书,成了她的遗憾。

               到了适婚年龄,妈妈多番提醒她要她找个有钱的人嫁了,可是她为了逃离家的枷锁,仓促的跟一个交往不到一年,比她大了整整 9 年的男人结婚了。妈妈很生气,拿了一笔寒酸的礼金,自此对女婿也没有好脸色。渐渐的,她也不想回娘家了。断了与娘家的联系,也断了她回家的路,让她彷如成了孤儿,再困难,也必须自己撑着。结婚后,三年抱俩,她很快就有了四个孩子,而且还是四个女儿!但是,她没有她妈妈当年的勇气,拼命生到儿子为止。毕竟,生活不容易啊!她自己相信:生儿或生女都是命水,强求不得。人家说:女人本弱,为母则刚。而她,大概是一直都“刚”,根本没有机会弱。

                她婚后的日子过得就像电影中贫困家庭一样,捉襟见肘。她对自己选的丈夫没有怨言,也知道他很努力工作扛起一家六口的生活。她每天早早就去胶园割胶,赚取微薄生活费。为兼顾家庭与工作,她精疲力尽,如果又遇上孩子不听话,学校老师或邻居前来投诉的话,她会二话不说,直接给孩子们一顿毒打。故此,逐渐长大的孩子,除了大女儿,其他三个孩子与她也没有太多的互动,孩子们对她也不敢多加靠近。孩子们逐渐长大,上小学后,花费就大了。丈夫有打算让两个大的孩子辍学,帮补家用。然而,她坚决反对,因为自己有之前没机会上学的遗憾,所以无论日子怎么辛苦,都要让每一个孩子上学去。为了多赚点钱,她开始每晚做糕点以在第二天割胶后拿到市集去卖。有一次,知道大女儿喜欢电脑,想学电脑,但是却因为没有那大概 180 令吉的学费懊恼。她得悉以后,做的糕点更多样化,休息的时间也更少了。女人,大概都是这样,为了家庭,可以不惜一切。

**********

            我是大女儿,尹鑫。我的妈妈就是上述那种典型的劳碌命女人。我是姐妹中,最常和母亲谈天的一个。很多时候,也是妈妈与妹妹的传话筒。有时,看着她一天的老去,我会有种害怕自己 没有机会奉养她的恐惧。从小我竭尽所能,努力帮她,希望她可以有多一点的休息时间。我一直希望小学毕业后就可以出去工作,帮忙补贴家用,她就不必那么辛苦了。这个心愿我一直没有告诉妈妈,怕她责怪。其实,在我们的村子里,念完小学就已经很厉害了,没有多少人去念中学的。对我,妈妈也是信任有加,不管去哪里,她都只是叮嘱我:记得回家吃饭。没有追问太多。所以,我从小就是满村跑的野孩子。哪里有水,有大沟渠,就有我的踪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也不懂什么女性的温文尔雅。只要我回家了,妈妈就不多说我了。这一点,我妈妈倒与其他朋友妈妈不一样。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终于等到我小学毕业了。妈妈没有出席我的毕业典礼,也是意料中事,我也不介意,不就是完成学业而已吗?何况我也不是杰出的学生。回到家,换掉小学的校服,我告诉妈妈:

            “从明天开始,我就去阿婷姨的店帮忙点货,赚点钱帮忙家里。”

            正在忙着帮人缝衣物的妈妈立马放下手上的工作,瞪大了眼睛,看着我。

            我一时也被吓着了,说不出话来。

            “为什么?不继续读书了?”妈妈严厉的问。

            “我......”我想好的所有理由,突然都说不出来了。

            “不用多说。不准去。准备升中学的事!”妈妈说完,低头做她的工作,不再说一句话。而我,也不吭声的回房去了。那个晚上,妈妈突然又叫我到客厅去。妈妈看着我,说:

            “上中学前,有 5 个星期的假期,你好好恶补一下你的马来文,不然上了中学就麻烦了。”然后,她伸手进她的兜里拿了 4 张 50 令吉纸钞给我,平静的说:“去报名学你一直想学的电脑课程,不要荒废这段时间。”

            我顿时呆了,接过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妈妈怎么这么神,知道我想学电脑呢?

           “要学,就要认真学。以后才可以学以致用!”妈妈突然又加了这句话。

            我默不作声,走进房间。

            于是,我升中学前的假期,就在学电脑及帮忙家务中渡过了。小学,我们姐妹都是步行上学的。但是,上了中学,为了方便妈妈载我,我选择了一个离我家不远,但是却与自己小学朋友分开的马来中学读书。国语,成了我最大的挑战。妈妈为了我,再次存钱给我补习国语,不然我连听懂老师说的话都成了问题。

               妈妈每一天割胶回来,载我去学校后,就顺路去巴刹卖糕点,然后才回家做饭。过后,再到学校载我回家。周末,我也一样坐在妈妈摩多后座,但不是去学校,而是和妈妈一起去胶园割胶,然后去巴刹卖糕点才回家。日复一日,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每一天出门及回家的路,会是我今生都忘不了的回忆。

                有一次,到胶园去时,一只蝎子掉到我肩膀上,我一时惊慌的尖叫起来。妈妈见状,马上走了过来,徒手把我身上的蝎子抓走打死。13 岁的我,楞在当下,但也对母亲多了一份敬佩。虽然后来知道森林的蝎子也少有毒,但是母亲爱女的深情,我永远也忘不了。

                上了中二,我的功课比较多,妈妈就不让我去帮忙了,她要我专心读书。我拗不过母亲,唯有用功读书,希望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那一年,妈妈 36 岁,年纪不大,但是岁月的摧残,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10 年。像营养不良的瘦削身子,总是让长得胖胖我心有戚戚。因为,每一次家里有好吃的,妈妈总把她那一份留给我。而我嘴馋,也总是欣然接受。

                那是一个周末,我很早就起床温习功课。妈妈如往常一样,很早起床,看见我那么用功,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给我一个鼓励的拥抱,便骑着摩多出门去了。我顿时觉得浑身充满力量,很受激励,继续解课本的数学题。不觉已是早上 7 点了,我走进厨房,发现妈妈做好的糕点还在,心中纳闷:妈妈难道没有回来拿去市集卖?跑出屋外,看见路口有一群人,便走出家门。才踏出家门,邻居何婶就冲过来对我大喊:尹鑫,你妈妈出事啦!

                我心中一凉,什么状况?跑到现场,看见妈妈的摩多毁不成形,妈妈倒在黄泥路上,染了一地鲜红。我看见妈妈的头部鲜血如注,惊恐的大声哭喊起来。后来,来了很多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于妈妈的死因有诸多揣测。我清楚知道,妈妈是在回家的路上遇害的,是被罗里撞后逃吧。当年,死了一个穷人,不会泛起太多涟漪。死因也没有人去追究,妈妈就入土为安,结束了她 36 年在人世间凄风苦雨的生命。当年,我 14 岁。

               失去了妈妈,我更加发奋学习,也不负母亲所愿,成了一间公司的电脑程序编写员。我知道我没有机会孝顺她,报答她,但是,我记得妈妈最希望我好好学习,然后要学以致用。妈妈当年给我的自由,造就了我勇于尝试,不易放弃的坚韧性格。妈妈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教会了何谓“担当”、何谓知足、何谓无愧于心,还有不管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回家的路。妈妈走后,外婆及阿姨舅舅们都有过来,看看我们有没有需要协助。我深信: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回家,这一次外婆阿姨舅舅都过来,也算是冰释前嫌,一家团聚,圆了妈妈的心愿了吧?

             回顾妈妈一生的故事,没什么特别,她也只做了天下所有妈妈都会做的事,在别人眼中,很一般。但是,在我的心里,妈妈在平凡中彰显了她不平凡的耐力;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我感受到妈妈面对挫折的坚毅,这些都让我在 14 岁那年起,就懂得了自力更生的真谛。

            我一直认为,我的妈妈是在回家的路上,一不下心,忘了回我们家,而走到了天家;如今的我,每一次经过那一段回家的路,都不禁缅怀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唯独再也回不到有妈妈的家了。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至今近 4 个年代,我却没有一天忘记过。浩瀚亲恩,即使再普通,也会触动孩子的心!

______________

此文获得第四届《她的故事》激励文章征选赛(雪隆州际赛)亚军,作品进入全国赛

8.11.20

《严格须有道》

           四年前,小女儿升中时,我让她自行选择要进国中或独中。她在独中极力宣传及被美丽雅致的图书馆吸引下,选择了独中。我从来没有想过,四年后,这自我要求极高的孩子会患上精神焦虑症。三年初中,在学校的积极灌输下,她对未来有极高的期待,虽然有时会听到她埋怨学校的不通情达理的地方,但一切还算相安无事。

今年她升高中,恰好碰上疫情肆虐。行管令期间,学校的课堂还是一样密集,学生的心理建设似乎还没做好,老师们就已依指示拼命赶课程,考试次数也一点都没减少,仿佛家长给了学费,测验考试就是学校及老师该给的“交代”般。这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这样上网课,她既不能专注,有时还得被家里网络不稳干扰,生活中少了许多与同学共处的日子,还有许多听了没懂的课。虽然如此,她还倔强地说不愿“搞突出”,所以不愿告诉老师实情。我看她撑得那么辛苦,几次要她放弃独中,转到国中继续学业。但是,她想到要在国中从新开始,就更加不愿意。半年下来,她积郁成疾,顿让我措手不及。

这四年来,很多人都问我有关读国中与独中孰佳?我真心觉得在独中学习真的让孩子学到许多新知识,分析及思维能力都大大提升。有时,她懂得的事物还真的多得让我汗颜。我也不止一次庆幸孩子做了对的选择,这在被补习淹没的国中生身上是少见的。然而,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独中一贯实行的扣分制度还是如常执行时,我是很失望的。虽然曾与学校反映孩子的情况,但还是有不明就里的老师不断用扣分来威胁孩子,一次次让她逐渐好转的情绪崩堤,再次陷入焦虑。作为家长,我还真的对这样的校规没辙。我说一百次:“身心健康永远比上课重要,好成绩固然会让父母开心,但照顾好自己,健康平安,才是父母的安慰” 都敌不过老师一句“扣分”啊!

在独中,学生没有交功课、缺席(现在是网课)等都会扣分。无可否认,这样的扣分制度的确让孩子“养成”必须出席的习惯。因为对她而言,因缺席而被扣分是很不值得的。然而,有谁料到,这样的制度恰好也是让她放弃自己的原因,更悲观地认为自己已无药可救。

如今,每一次听别人说独中校风严,独中的孩子也相对很有纪律时,我只想说:严格不一定是好事。严格,让激进者反抗,变得暴戾;让怕事者屈服,吞下负面情绪。只有被待之以 ,感受到温情的学生,才会成为人中豪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6/11/2020 南洋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