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19

《写给那个“没问题”的学生》

            年初,突然被安排执教高二最后第二班,心有戚惧焉。这班不易吧?班上有30人,据说他们都不爱学习,是来混日子等毕业的。
 
                进班之前,我想好了一堆台词,准备激励他们别放弃,好好学习,让自己可以无悔地毕业。走去班级的路上,遇到一个教了他们一年多的老师。她看见我,对我说班上学生一直在打听我是个怎样的老师,会不会凶等。我在心底笑了笑,随口问她:那你怎么形容我?她回答:我说这个老师是很凶的,你们有罪受了。我一时愣住了。

                进了班,班上出奇的安静,大概就是那种按兵不动的状态。他们请安后,我看着他们,问了一些有关课程的问题,发现他们懂得并不多,但是还算有求知欲。于是,我告诉他们,我愿意教他们,直至他们会为止。这时,班上开始有骚动了。我听到他们说:怎么可能,我们很差的。你不会有耐心的啦…….等等。我有点气了,提高声量说:给自己一个机会有很难吗?反正自己都要每天来学校,不如学一些事物回家,不好吗?

                他们霎时静了下来。我问:可以吗?有位学生此时大声回答:没问题!我对这班的印象顿时好了起来,对那个说没问题的学生多看了一眼。这个男生,样子挺伶俐的,然而他的眼神藏着忧虑。我说不出那种感觉,就直觉他很茫然,不知以后该怎么办的样子。

过后的课堂上,我发现他很聪明,只要专心了,一教就能掌握技巧。我常常走到他身边鼓励他,要多努力等。他每一次都笑着对我说:没问题!声音大而响亮。我每一次都会笑着回答:好!

三月小考到了,他及格了,还获得66分!我对他更有信心,心中赞赏他说没问题,真的是有去付诸行动的,于是心里挺高兴的。

                然而,期中短假以后,我在班上就再没有看见他的踪影,也不会听到那熟悉的没问题的回应了。听同班同学说,他要停学了,有些则说他会转校,有着说他的父母不理他之类之类的。到今天,已经近5个月了,他的名字还是被写在缺席栏内。

                我在班上,问不出什么。但是,有时脑海会闪过他认真上课的情景还有他说没问题时的自信样子。心中一直觉得:这个孩子,只要不学坏,只要愿意堂堂正做人,未来是无可限量的。他的没问题,是学习的能力;然而,也许生活,给了他很多问题。我不知道。
日子如流水,再过不久,这一班学生即将毕业,也许我们终将在时间的河里遗忘彼此,也许在某一个时间点,我会再与他相遇。

                希望借此文,鼓励他好好生活。一个人,只要努力,老天爷是不会亏待你的!

后注:因为答应班上学生,我会写一篇文章送给这个没问题的学生,所以写了。希望我的履行诺言,能换来学生的认真学习!至少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尽力一次,无悔毕业!

此文刊于 27/9/19 星洲星云版

《学中文的热忱在消失》

           很多小学时期中文不错的学生,上了中学以后,就渐渐对中文生厌恶。何故?
我想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个人认为;考试成绩的好坏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学习语文,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解读一篇文章,视角不同,所看到的观点就
不一样。我认为解读时,只要合乎逻辑,都可以被接受。我想那才是文学作品的美妙
之处。然而,学生上了中学,也不知是否老师比较“死板”只会跟着标准作业程序或标
准答案来与学生讨论测试题的答案。

             打个比方,现今的华文测试题一般喜欢出一些所谓高层次思维(KBAT)题以考
核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题型,我认为答案应该是比较广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而
且能够从文章引证剖析他的答案,就可以被接受。然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若学生
辩驳得有理,老师也似乎赞成了,但是却又拘于评阅标准里头没有这样的答案,而拒
绝接受答案!老师还会说:虽然你说得有理,但是出题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不接受这样
的解释。一次如此说,第二次也如此回应,试问,如果你是学生,你会服气吗?学生
一再遭到不合理否定后,还会有敢于思考的胆识吗?我个人认为是不会的。最终,造
成学生因为一直无法获得掌握技能的成就感,而渐渐对中文生厌,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家里那个因为喜欢中文而选择到独中的孩子,就常遇到如此情况而心生不平,还常
常因此而发出“不喜欢中文”或“讨厌华语”的呐喊。我听了,总是很感叹:一个喜欢中文
的孩子,在制度下变得只会跟着标准写答案的机器!这是我们乐见的吗?

          个人认为,遇上高层次思维题,老师若不能接受学生的答案,也要想办法引导
,让学生明白解读文章的方法。如果老师自己赞成了孩子的论据,就千万不要事事以
评阅标准来敷衍学生;或者用评阅标准的权威,来让学生闭嘴,更不可用自己身位老
师的身份而自诩“高人一等”,不允许学生辩驳。如果老师无法做到这一点,课堂就会
流于“了无创意”,也让学生无法获得掌握一门技能后的成就感。长此下去,学生对中
文的热忱,还会剩下多少?

         语文的教学,应该以动人心,教人文为主;学语法,解答题目为辅。所谓评阅
标准的答案,一般都存在太多主观意识。老师教导时,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若老师一
味以评阅的答案为准,拒绝与学生讨论,不止显得不讲理,长远下去,还会导致学生
对语文的学习兴味索然,加剧了华教师资不足的危机。


————————————
此文刊于南洋言论 29/9/19

《惩戒的方式》

几个星期前,看到一则新闻说一名11岁的女童因为情书被老师当众念出,觉得
羞愧而自尽。网民对老师的作法总说纷纭。有的认为老师很不该,有者则认为那是老
师杀一儆猴的惩戒方式。在此,我姑且不论老师这样处理的动机是什么,我只是想问
这样的惩罚意义在哪?

首先,不管学生收到的情书是自己知情与否,老师都不应该把内容念出。将心
比心,如果一个老师的密函被念出,老师会好受吗?何况那只是一个11岁的女生?不
管内容写些什么,它或许只是一个男生情窦初开的表白,老师大可以趁机实施机会教
育,告诉孩子们谈恋爱要肩负的责任,也许还可以避免他们铸成大错呢! 把心底的话
付诸文字,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出口,何错之有?就算真的有错,也可以选择私底下
找学生谈,给予一对一的辅导,真的不必当众惩罚。再说,这样当众羞辱学生会让涉
及的学生或者看热闹的学生学到什么?以后不可以收情书或写情书?我想:这样的惩
戒实在是没有意义的。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我曾与女儿谈起这件事。从孩子的视角,她觉得老师是“刻
意”要羞辱学生的。她认为:就算是犯了校规,老师也不至于要让两个人的事(情书)
变成全班的事(公开情书)。这样做对谁都没有好处,更何况让其他同学知道了以后
,对整件事情也没有帮助 ,只让同学间多了一个话柄而已。试想:成人尚且无法承受
这样的舆论压力,何况是学生?我赞成孩子的说法,也告诉她做任何事之前,只要能
够将心比心,就不会有伤人心的事发生了。

为人师者,更要谨记:时代不一样了,千万别用以前我们老师用的那一套,以
取笑嘲讽,逼迫强制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前学生既没有网络,也没有地方发
泄,所以只能默默承受。现在的资讯发达,学生在弹指间就已经知道各种信息了,故
如此践踏学生自尊的惩罚方式,真的已经无法让00后的孩子信服了。

总之,要有效教导21世纪的孩子,老师除了要有爱,还需要耐心的等待,让孩
子有时间去反思,并从中学习,才是教育终极目标!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花季从来都不
会一样,也许某些孩子注定是参天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南洋言论 24/9/19

19.9.19

《烟霾再现寻初心》

           烟霾再现,全国多个地区空气污染指数陷入不健康水平,许多学校也因此宣布停课。学校虽停课,老师还是得回校处理校务。于是,就听到许多老师在祈愿第二天也停课,以完成手头上的许多待处理的文书工作;在社交媒体上,许多学生祈愿污染指数继续上升,然后大家都不必上课的贴文。这现象说明了什么?不管是对老师或是学生,学校都无法让他们有归宿感!我们一直积极营造的“我的学校,我的家”这样的理念其实还是失败的。学校终究还是没有办法让学校师生感觉温馨可亲。
 
            放眼看去,多少老师,年纪一到,就想着要提早退休?多少学生,如果知道有假期,就欢欣鼓舞?他们唯一觉得去学校还有趣的原因大概就是可以和朋友见面聊天而已。在学生眼中,老师几乎都没有同理心,总想方设法折腾他们。在老师眼中,学生也是故意惹麻烦的一群。于是,老师希望学生不来,学生期盼老师缺席。这种负能量几乎在每一间学校堆积,只看什么时候爆发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追根究底,老师没有正能量,只有工作量,学生就无法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于是觉得学校不是好地方。再加上,学校对待问题学生的方式就是“赶尽杀绝”“早日开除”,学生的情绪得不到抒发,问题学生就只是从一间学校流入另一间学校而已。然后,近几十年来,我们想尽方法要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举凡什么21世纪教学法,什么21世纪教案设计,都只是让老师疲于应付,老师一直都没有走入学生的心,更没唤醒他们要为自己学习的意念。于是,上级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老师的心变得越来越累,对学生就越来越没有爱,最后师生继续相互埋怨吐槽,就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一来,大家认为,还有人会爱学校吗?

            在我看来,学校,倘若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它就应该是一个有爱的地方。如果老师们都忘了初心,忘了心中必须有爱,那么有再多的新计划,对老师有再多的限制,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意念,真的是无补于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南洋言论 19/9/19

9.9.19

《和谐社会在细节》

           前两天,孩子今天拿着84令吉给我,然后说:她看了一本书,内容讲述阿富汗难民的艰苦,她想把一部分她省下的零用钱捐给联合国难民署。我讶异于她有这等善心,于是就帮她转账了。20美金虽不是很多,也许对万千难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欣慰的是她的跨越国界的爱心。
 
周末,也是大学旧生的开学季。我送大女儿到巴士车站,乘搭早上8.30的巴士。准8.30,巴士立刻关上门,徐徐后退出站了。这时,一个年轻小伙子在妈妈的陪伴下,捧着大行李跑过来,两母子拼命摇手示意巴士停下来。可是巴士司机不理,兀自后退,留下着急得跺脚的年轻人。我看了,肯定司机是看到他的,为什么就不停下一会,让他上车呢?年轻人也不是迟到很久,就可能是2分钟而已。我想巴士上的乘客也不会介意慢个两分钟的。(后来女儿也发信息来说奇怪司机怎么不让那个年轻人上巴士)。

说真的,要我们的社会和谐,我们要做的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办讲座,而是在生活中的细节上贯彻。如上述个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孩子行善,就应多加鼓励,希冀他们日后行大善,就算没有,也至少不会想做坏事。因为我一直认为:心柔软的人,是不会用利刃去捅别人的心的,因为她知道什么是痛。个案二,年轻人被遗弃,如果没有处理好,他就会认为人无情,会变得冷漠,日后工作也不会多为别人着想,自私傲慢态度就会常现。如果,巴士司机可以等一下,让年轻人上巴士,年轻人就会感激于心,日后在看到别人遇困境时,也必定会乐意伸出援手,进而把这份关爱传递出去的。    

只要大家在行事时,多一些感情的温度,生活就会多一分和谐,在打造美好未来家园才是可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9/9/2019 南洋言论版

7.9.19

《热心教师难敌干扰》


         最近,在看蒋军晶的《让学生学会阅读》,感触很深。蒋老师在自序处说,很多年前张晓风的一篇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引起许多家长的关注,甚至就用这句话来追问老师:“今天,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明天你们会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句话着实令人深思。是的,身为老师,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老师到底还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我们打算培养出怎样的未来栋梁呢?
 
            在我国,教育不止与政治挂钩,有很多时候还会有“朝夕令改”“突发奇想”的惊喜。比如,政治家喜欢用承认统考与否来当做资本;教育部喜欢仓促决定新政策,让师生无所适从;就连年终考试,也可以来一个大跳跃,提前一个月进行!这时,各科任老师则拼命赶课程,也不理学生明白不明白,只求“教完”,造成学生无所适从。

            再说,教育是独立的个体,本就不允许其他人擅自干扰学校行政。但是,现在家长知识水平高,动辄就投诉,不时闹到传媒上,干预学校的行政。就如最近考小六评估考试,学生轮流返校上课,也有家长投诉学校安排不妥,擅自让学生放假。这样的干扰不止让老师们心力交瘁,你们还希望老师们可以还给你们什么样的一个青年?

            除此之外,21世纪的教学法,注重的是高科技且生硬的“教‘’,常忽略了只有人才能做到柔软的“育”。为了追求绩效,老师上课不再有温度,为了达到指标,生硬麻木的让学生重复做强调速度而枯燥的“习”,忘了生动缓慢的“学”!其实,学生唯有通过诗歌、体育等美学,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才会在待人处事方面逐渐成熟。

            如此一来,就算教师想塑造一代会思考,有温度,精神生活丰富,能发现,热爱学习的青年,也不敌来自各方的干扰。所以,教师会还家长一个怎样的青年?我想:不过就是成绩至上、自私功利、不愿奉献的一代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6/9/2019 南洋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