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1.19

《戴四方帽的意义》

           年末,在面书上会看见许多孩子穿毕业袍、戴着四方帽的照片,有幼儿园的,小六毕业的,中五毕业的,中六毕业的,学院文凭班毕业的,还有一些是真正大学毕业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每一个阶段都穿毕业袍,到了真正读完大学,拿了学士文凭,还有特别的喜悦吗?我想:就算有,也所剩无几了。试想想,现在每天有机会喝汽水的你,还会有以前新年才有机会喝汽水的喜悦吗?也许,现在家长环境比较好,花个7080令吉,租毕业袍拍照等配套不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就轻易满足了孩子的憧憬,也堵死了孩子的动力来源。

            试想想,以前,穿毕业袍,戴四方帽真的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一个人奋斗多年的成就,是光宗耀祖的,是让人钦羡的。所以,学生会战战兢兢,会努力踏实学习。如今,一切得来太易,毕业袍、四方帽是每隔几年就穿,毕业照每隔几年就拍,年轻人还会珍惜吗?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像现今这般把戴四方帽搞成如此简易的事,我真的不认为是好事。

            如果只有大学毕业才戴四方帽,那么孩子在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中学毕业时,就只是一个过程,父母也不必特地请假到校。如果真的要鼓励孩子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放工后,一家一起吃个饭即可。这样做,至少是让孩子们知道,幼儿园、小学毕业真的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因为前路还长呢!这样,孩子的谦卑之心就在无形中培养起来了。到了大学毕业,孩子才会有“十年寒窗苦读”、”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喜悦。如果一切都轻而易取,我们的新生代是不可能学会珍惜的。这就是为什么以前披荆斩棘的祖先克勤克俭,以德为先了。现代年轻人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得之太易,故品行态度才会越来越让人头疼,也越来越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甚至有没有机会年大学,也不是太重要的事了。因为,读书与工作两回事;毕业袍四方帽也不是新鲜事物了。

            故此,我再次呼吁各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校方,真的不要再劳民伤财的去办什么毕业穿袍戴帽的活动了!让孩子们认真思考自己未来方向,才是中小学办毕业典礼的最大的意义.

——————————————————————————

刊于25/11/2019 南洋言论版

17.11.19

部长的“因材施教”

        日前,青年及体育部长赛沙迪认为,蚊型脚车热爱者不应该受忽略,应该培养
他们在未来成为专业的脚车选手、改装或修理脚车的专才。这样的言论着实让我大吃
一惊,也很佩服这位年轻部长的创意,真的是好一个“因材施教”的典范啊!倘若真的
执行起来,我国会增加许多专业车手!

        因材施教不是不好,但是我们得看孩子的年龄,孩子是否知道他是错的?让他
们去接受培训,其他的蚊型脚车爱好者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错,会吸引更多小孩这样做
。再说,孩子在7、8岁这个年级也许也不懂什么才华潜能,一切只是随心所欲而已。
看人家玩,自己也玩,就是人们说的“三分钟热度”。若认真让他们去受训,恐怕他们
也是不要的。如果孩子做错了,我们不说他错,反而去想各种办法,并通过专用车道
、提供集训这样的“好处”来让他们继续飞驰,他们就会沾沾自喜,绝不会想到他们的
举动是否危害其他人的生命。这不是纵容是什么?

        如果一切真的依照部长的建议来执行的话,我想学校都不会有犯错的学生了。
当学生在班上吱喳或说话口无遮拦,我们不必惩罚他们,反可以将他们送去接受口才
训练,让他们成为说话的高手;如果学生喜欢打架,我们不必惩罚他们,反而是去栽
培他们,成为职业拳手。这样把过错看作才华,也许真的有一定的功效,但是却不是
每一个学生生都会受落。如果到了培训班,他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喜欢那些活动
的话,他们还是会捣乱闹事的。届时,我们又再一次“因材施教”,再送他们去其他的
培训吗?那不就没个了结,问题永远都还在吗?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看待蚊型脚车飙车事件上,我们以看孩子们的亮点,用
赏识教育方式去引导犯错的学生或孩子是没有错的。然而,如果只是赞赏,没有提醒
及教导或指正,那是不行的。毕竟,他们必须认知到世界不是为他们而改变的。人必
须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倘若年青一代都没有这种想法或认知,自以为是的年轻
人就会越来越多!

————————————————

此文刊于15/11/2019 南洋言论版

《云端教案之我见》

         一个学年即将过去,老师们大多都在学习如何把教案上载到谷歌课室——这款
用来取代之前那只“青蛙”的网络平台。教育数码化,教学用科技产品取代似乎已是不
可避免的事了。电脑的普及使用,造成时下许多新晋老师都不太会写字,甚至有提笔
忘了怎么写某字的困扰。师范学院在训练连教师时大概也不甚注重板书技巧了吧?当
所有的教学工具都可以用人工智能(AI)来取代之际,老师们还有需要写字吗?字体
不美就算了,写错的也大有人在。

         论及老师写教案这一环,之前老师们手写教案及反思,至少能让老师在写的当
儿,为每一天的教学进行思考。这就好像我们以前让学生抄写一样,学生们是必须思
考的。我手写我心,一个人的字体总难瞒骗过老师的法眼。当我们都用电脑科技代替
教学,甚至是写教案时,我们是否想过: 我们正慢慢与人隔离,转而与机器交流?机器
是没有感情的,他不会有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无法注入“情”这个元素,那么人
与人之间冷漠以对,对身边发生的事,除了会拍照拍照视频上传,完全是不会伸出援
手的的。近日在中国长沙发生百人坐看疯汉打死男孩的命案,就是最好的例证。

        此外,用电脑程序写教案,不是简单的事,毕竟项目多,要求多,一节课的教
案就已经是一张A4纸那么长了。试想:如果一个老师一天上课6节,一个星期27节的
话,他需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写教案?写完了还有心力去教导学生吗?尤其是大型学校
,一般40人,一个人教五班的话,我想单凭想象就已经累了。然而,数码化教案还是
必须做的呀,结果可以怎样处理?老师们聪明如此,难道还不知道“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方
法吗?于是,为了做而做,大家互抄教案这份“功课”,然后上载。上载这工作,其实
也可以“假手于人”,毕竟也看不出来。这样一来,教案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写了什么
和教了什么,其实真的是两回事。能够用爱教导学生的老师,就算没有漂亮详细的教
案,也能培育英才。

        中学生处于观念确立的年纪,他们需要的是人的陪伴,不是机器的指导;他们
需要爱的力量,不是冷漠的机器图像!行笔至此,我突然有感我们的教育似乎很难再
找到初心了,我们的下一代有抑郁暴力倾向估计也将日增!这,是何其可悲的事啊!

————————————————
刊于 10/11/19 南洋言论版

8.11.19

《别再一味拼成绩了》


           几天前,报章又刊登了一则14岁少年趁母亲收拾碗筷时,留下遗书,从14楼跳下轻生的新闻。少年临死前还大喊:“妈妈我爱你”。我不晓得这是第几宗个案了?我只知道,现在只要你随意上网打下关键词——“14岁”,“跳楼”,你就会看见一大把有关少年自杀的新闻或旧闻了。是科技太发达?所以年轻人稍有不如意,就会寻死求解脱?完全不愿意与别人诉说?
 
死者的妈妈曾到学校打听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通过孩子的同学处获悉孩子曾在学校被老师训斥,后来校方解释说老师没有“训斥”,只是“调侃”,母亲想要知道实情,要求校方提供闭路电视记录,可不被允许。我不知道所谓调侃是怎样的?是许多老师习惯使用的“语带双关”或“带讽刺意味”的讥笑?还是看似无恶意,其实很伤人的言语霸凌?以致这孩子才会在遗书内写:语言暴力真的很伤人,无论是有意或无意,请某些人善良点吧!

新闻见报后,也有许多人批评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家长不必怪老师学校,要怪就怪自己孩子太“草莓”,经不起压力。无论如何,我都觉得我们不应该怪孩子。也不必说孩子草莓。因为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备至下长大,也真的没有多少个不草莓了。他们基本上很难接受言语的霸凌,尤其是在14岁这个不大不小,思维思想还不稳定的年纪。我们不知道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语言霸凌,以致可以让一个人放下最爱他的亲人?

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年纪的少年,最在意的就是同侪的认可,长辈的鼓励。如果孩子在同侪间无法得到认可,老师又多加讽刺,我想他们就会走上绝路了。别说他们草莓,因为我们面对言语霸凌,如果同学带着笑容回应,也并不保证他没有受到伤害。说真的,笑得最开心,仿佛没事的那一个,反而需要老师去注意他们欢笑背后不为人知的难过。

不要小看年轻人的愤世嫉俗,这种情绪分分钟会造成无法预知的破坏!可能是伤害身边的人,也可能是伤害自己。时代不同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太一样。他们经历的痛苦我们不懂,也无法评论。然而, 逝者已矣,生者需节哀,虽说世界从未因为一些人的离去而停止运作,我们还是必须把“让年轻一代有正确的三观,懂得珍惜活着的每个当下”视作当务之急。别再一味拼成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6/11/19 南洋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