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7

《布克梦精灵》


            老人坐在屋外的凳子上很久了。没有人理会他。
            这时,一个黄头发的小男孩靠近老人,老人看见他,眼睛亮了起来,仿佛看见了让人兴奋的事物。然而,在小男孩开口说话的那一刻,老人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他完全听不懂小男孩在说什么。他只是对着他傻傻的笑。
            小男孩应该是觉得无趣,一会儿就走了。
            “喂!刚才孙子和你说话,你怎么不回应一下?”一把声音响起。
            说话?刚才那个男孩?我的孙子?和我说话?我没听见啊?一连串的问题从他脑海里升起。他缓缓的回过头,看着那个三不五时就和他吵架的老伴。这个人五十年不变,就是说话又急又快,血压心脏都不好了,还是不会改变一下。
            他刚要说些什么,刚才那个小男孩又从老伴身边冒出来了。老伴和他好像还可以沟通,两个人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堆他听不懂的羊肠话。他又把眼神望向远处,仿佛在思考什么。
            “喂!”又是老伴的声音。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不叫他的名字了。十几年前,她还会跟女儿一样,叫他“爸”,现在女儿嫁人了,她就整天“喂喂喂”地叫他,好像叫外人一样。他也不计较,任由她,她高兴就好,就不过是一个称呼。
            她走到身边,给他看手机上的屏幕。通过手机,他看见了一只精灵一样的卡通,在他的脚下。他望望自己的脚边,什么都没有!他惊吓的叫出声:“鬼?”
            “鬼你的头啦!这是精灵!可以抓的。”她不知如何拿了个像球的物品,然后成功捕获那只精灵。这时她的样子竟像个小孩一样兴奋,大声用羊肠话说:“布克!快来,奶奶抓到了!”小男孩走出来,两婆孙开心的对着手机屏幕,谈论着。
            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游戏,反倒是对这个叫“布克”的男孙感兴趣。据老伴说,这是我的孙。可是,这孙是怎么来到我家的?怎么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他摇摇头,想不清楚,也不打算再想了。
            “爸爸!你想起我是谁了吗?”一个中年女人来到身边。
            他抬头望着她。嗯,很面善,但不知道是谁。他笑笑,没有说话。
这时,老伴又走过来了,“女儿,不必问他了,他已糊涂,不认得人的了。单单是你的儿子——布克,他就问了几十次,那小男孩是谁了。”
中年女人脸上露出一丝难过,叹了口气,说:“妈妈,我过两天就要回英国去了,最快也要明年才会回来,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和爸爸啊!”
他看见老伴点点头,眼角竟然有泪。他心疼了起来。老伴难过了?他说过这一生不会让她哭的。自己又做了什么?怎么又食言了?旁边的中年女人是他们的女儿?当年爱哭爱闹多病痛的女儿?他敲敲自己的头,站了起来。
这时,小男孩先跑了过来,手上拿着一台手机,荧幕上显示的画面和之前老伴给他看的画面几乎一样,只是没有精灵。小男孩把手机给他,他很自然的接了过来,小男孩拉着他的手,往操场走去。
走着走着,他望着手机,突然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只黄色的卡通。他脑袋灵光一现,那是女儿小的时候,他陪女儿看过的卡通人物——皮卡丘!
“皮卡丘!”他喊了出来!小男孩开心地抱着他,教他抓精灵的方法。虽然他听不太懂布克的话,但通过示范,他也知道如何玩这款游戏了。
那一个傍晚,那一个小时,他与布克一起寻精灵,是极为愉快的时光。他好像开心地笑了很多次。在远处望着他们两爷孙的老伴与女儿,也露出了笑容。
两天后,女儿带着布克回英国了。老伴每天会陪着他,在屋外的操场上散步,有时会玩男孙教会他们的手机游戏——《布克梦精灵》,一起抓那些可爱的精灵,一起述说几十年前陪孩子看卡通的美好回忆。
“是的,这几个星期,你爸的情况好多了,他会主动和我说话了,有时还会说起你小时候的事呢!嗯,好的,你有空就记得要回来哦!”
夕阳西下,我看见一对老夫妇,手拉着手,一起在公园散步。有时,他们会拿出手机,和在公园里抓精灵的年轻人对话。说着说着,年轻人也不自禁地坐在草地上,听老人讲当年看的《布克梦精灵》的故事情节。


此文获得  第5届全国华文微型小说创作比赛 入围奖

《当师者出门在外》



            近几年,教师游学团剧增,不像早期般,僧多粥少,老师几经筛选,才有机会参加。早期,我总觉得获选是给予老师的至高荣誉。后来,此类寓参访游玩于一体的游学团越办越多,据悉有些团队还因少人问津而造成组不成团的情况。也因为如此,主办单位在这遴选教师就少了素质的考量。
四年前,我第一次报名参加类似游学团。当获知自己被录取时,感觉是兴奋的。当年,主办单位一再提醒我们去到国外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我们代表的是马来西亚的老师,千万别丢脸丢到国外去。那一年,我们也确实衣着端庄,认真学习。后来几年,我就发现了一些言行不一的弊端。
首先,培训班的团员中有许多年轻的老师。当然,年轻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要有如海绵般虚心向学的心态。遗憾的是,这些教师中竟然还有课未开始,老师已补眠的情况出现。也许是该国外导师,课不生动,难引共鸣,但是,睡得太明显,或课未开始,就已睡着,总会予人不好的印象。
其次,我也发现,主办单位在出发前一再提醒老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然而,到了彼邦,却未能言行一致,更无法以身作则。年轻人生性好玩不懂事无可厚非,但是身为班长或领队者,在情况失控时,就必须起"镇压"作用。今年,我亲眼目睹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国外讲师面前失了仪态,已是十分遗憾;再加上身为领队及班长的我国代表,非但没有扮演角色,努力控制场面,以免给人留下坏印象,反而火上添油,和团员一起起哄,闹成一团。场面之失控,真可谓是"不堪入目",非常不妥当
众所周知,去到中国,啤酒如凉茶,酒精成分只有2%,小酌两杯,其实也不为过。然而,班长却一再警告说喝酒是破坏国家形象,不可犯规。之前闹成一团,不顾形象,而今却又认真考量形象,简直就是道岸贸然,言行不一!为此,我深感失望。
 因此,我这些年参加游学团的庄严及美好印象,全然破灭,只剩下无法言喻的羞耻。借这一篇文字,我想提醒日后仍然想筹办游学团的机构,在录取老师时,切勿滥竽充数或忘了素质,因为别人不会说什么,但是他们心里可能就对这群国外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文刊于南洋言论  9/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