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17

《走,一起上学去?》


   最近,在学校的周会上,进行了一场可谓“别开生面”,也让我“大开眼界”的推介礼——即《走,一起上学去》(PROGRAM JOM KE SEKOLAH)。据悉,这活动是全国性的,由全国警察总长开幕后,喻令全国中小学在校进行推介礼。
然而,让我讶然不解的是:曾几何时,上学读书已经成了一种口号,需要大力鼓吹,像旅游局在招揽游客一般需要打广告了?
    从前,读书,是难得的因缘,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读书或好好的读书;现在,孩子们都太幸福了,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多的是。然而,许多孩子还是被父母逼着到学校,于是,逃课率增加了,校园“滋事”份子增加了。大家又不免把矛头指向老师或教育制度的缺失。接下来,又进行一堆让人“啼笑皆非”的活动。
      在推介礼上,有个警官代表全国总警长前来演讲,希望学校及老师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喜欢到校学习。我不知道,也不愿去估计,到底多少学生因为这样的推介礼,而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我略问了几位学生,他们也觉得很可笑。如果一个这样的推介礼能起作用,那么我们何必花时间去进行教改?
      学生不爱到校,或者不爱学习,除了是家长校长,甚至是学校教育部爱看绩效之故以外,最重要的是,学校在他们眼中,不是天堂是炼狱。如果遇上老师缺席,他们反而会很开心。这与以前的学生“负笈从师,不远千里”或“俯身倾耳以请”的学习态度是相差太远了。
今日学生学习态度是问题,老师的教学态度也是问题。老师一致认为多给功课,就是学生进步的基石。于是,学生有做不完的功课,老师有改不完的作业。教与学成了一片红海。试问:谁还想上学去?就算是老师,也有许多觉得到校上课是很累的事儿!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一切以传授道理为先,过后才学知识。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一个人没有道德修为,就不必教他学问。教会了无德之人学识,只会贻害人间。古人又言:“力有余而学文”,有了道德的力量,才认真的学习。这是不变的真理。
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也因为家长怕输,家长怕输又是上一代没有教好他们德行的重要)就重学识多于道德修养。所以,我才说这是根本的问题啊!如果今天大家仍不改变,大家还只是看绩效,再多的推介活动,也只是一阵清风,转眼就逝啊!

此文刊于15/3/17 南洋言论版

11.3.17

《读一本书》



      最近,一直在推动学生阅读《读者》这杂志合辑。我告诉学生:生活有太多负能量,日子过得太累时,我们就可以通过阅读,让心灵得到片刻安宁。有一个学生立刻告诉我她去年买的那本都还没看完!我微微一笑,说:一本像《读者》的书,不需要看完,随手一翻,哪个标题吸引你,就看那篇。
 
      学生一脸茫然的看着我。我于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与读书也雷同啊。曾有人说: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书的内容如何得靠自己认真写完。故此,我们若希望自己的那一本书是精彩吸引人的,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而阅读是不二法门。
我们与人交往,就如同在看别人的那一本书。看别人的书,则不需如此细腻。别人若有些不堪的过往,如果他不愿意回顾,我们也不必强迫他翻开过往的那一章。有时,我们美其名是要帮人治疗原始的创伤,让她活得更好,但是大前提是他必须愿意。如果他不愿意,又何必让她陷入过往的痛苦中?埋葬那段故事不是更好的选择吗?人与人之间,交往以后,注重的是未来,实在不必把别人的过往一页一页读完,更不需擅自作注脚(批评),让人难堪。说到底,我们也许也只是别人书本的一个章节。既然如此,当我们失去朋友时,又何必太过纠结,抑或痛心难过?那只不过是我们人生这本书中的一个跌拓,是让我们人生更精彩的情节而已。换言之,人生不长,“是日已过,阳寿即减”,不必要花太多时间在懊悔的苦恼上。看别人的书,也不需看完,该看、想看的就看;若看不下去,就表示那本书、那个人不太适合你。如此而已。
这时,有另一个学生又说:
老师,我们看书,没有这样想的啦!而且,我们的功课多,根本没有时间读书。
我看着他们,什么叫没有时间?尚未开始,就已经认为自己会没有时间,其实就是先打退堂鼓啊!就算今天你要与人交往,也必须踏出第一步,从陌生到熟悉,更需要时间的滋养。读书阅读也一样。同学们:就从每一天15分钟开始吧。只要坚持30天,就会看到不一样了。是怎样的不同,因人而异,你要开始实践才会揭晓。
适逢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书香日,我于是在这天的两个月前,要学生抽时间好好读一本书,过后做一个“内自省”的工作,再和我分享他们的心得。
由衷希望他们都可以做到。

此文刊于10/3/2017 星洲《星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