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乱象”事件,在坊间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姑且不论结果会怎样,但一位相关官员在回答这问题时,说了一句让我深思的话:我们发放这些奖学金,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看他们面试时的表现,包括衣着、谈吐、应对能力等。
我从这答案中想到了其中延伸的问题——学生的态度。有些学生,在校成绩标青,对奖学金似乎已是十拿九稳,所以常会忘了何谓尊师重道,有者甚至看不起学校的老师,认为自己的成就是自己的本事,再不然也是补习老师的功劳。这些学生,有些表面看来文质彬彬,只对那些会对他的“未来”造成影响的师长,“尊敬有加”。但,当他们离校后,他们就原形毕露了。
教导优秀生时,老师常会不小心犯下的错误就是:重成绩多过品德与行为。在老师眼中,优秀生的好成绩会给自己好的回酬;很多老师也认为优秀生不必怎么教,他们都该懂何谓礼貌、何谓感恩的。于是,老师天天教教教,学生学学学,日子一久,优秀生还是优秀生,但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就已定格,老师是来教书的。稍微有点自觉性的学生,他们还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会从其他方面汲取这些涵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但,这样的学生毕竟不多。大多数的学生会因为长期生活在天天讲成绩、对品德涵养缺乏引导的环境下而变得目无表情、铁石心肠,对老师也就会少了一些尊重,少了一丝感恩心、谦卑心。
我时常认为,好学生也是人,他们也需要有人教导他们何谓仁义礼信;他们不是天才,他们也需要老师给他们在心灵内涵的指引。所以,老师千万别忽略优秀生的这方面的需要,免得让他们日后空有优秀成绩,却无法在涵养方面与其他学生一较高下,进而对他们的前途造成影响。
此文刊于29/6/2011 南洋《言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