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了黄子伦先生刊于27/6/17针对弟子规的论调,坚决认为《弟子规》的无用,全盘否定《弟子规》的价值,就犹如否定经典教学作为人品的基础,实让我大开眼界。
我无意逐条评论黄先生的论点,我只想说:经典教学是塑造人品的第一步,是不容否认的。不然,从古至今,我们所强调的君臣父子,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全都是大错的话,恐怕会开罪许多先贤。
无可否认,如今科技发达,教育普及,识字的人是愈来愈多,却没让这社会变得更安宁。若追根究底,其实就与后辈自视太高有关。依照黄生的言论,大概就是说:如果一个长辈没有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也就是那个长辈之前不够努力,后辈就不必盲目的去敬重他,因为他不配赢得尊重。我觉得这种思维是很可悲的,它会衍生更多问题。也许,不必黄生辩驳提醒,这种思维早已存在。所以,被遗弃的老人剧增,老人饿死空屋,子弑父母的案件层出不穷,不就是后辈自以为是,不敬长辈的结果吗?
对别人,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人生历练、品格、成就等,不是以年纪作为标准。就如韩愈所言:“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年先后生于吾乎?”然而,对于父母,他们再怎么不对,后辈也绝不可以说出:“父母都没问过我的意见,就把我生下来”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我们来到世上,是因缘和合,是让我们来接受考验,成就自己的。如果父母不堪,也不可以否认父母的恩惠。(也许你可以说我信宿命,但是没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如何在这越来越来混乱的社会安身立命啊?)
另外,黄生提到父母有不对时,孩子如果进谏,父母因为没有读《弟》而不会接受。我想:现今约30岁左右的为人父母者,大部分都读过《弟》。他们是不是能接受后辈的进谏提点,就看父母如何思考《弟》的价值所在了。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这些已足够说明经典教育的功用了。就算黄生还是觉得《弟》无用,我还是认为所有今天我们认为无用的,也许在未来就会发挥其大用!这与庄子的哲学思维里提及“无用之大用”是相吻合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做人简单一点,不需要做每一件事都要说好处,算利益。就算今天你给予一个别人认为不堪的长辈敬重,也没有什么大错,那只是显现了我们的修为与大度而已。如果一个人事事计较,那么慈善机构何必存在?各社团又何必在各中学推广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所以,不要问别人给我什么,只问自己可以给人什么。这样,博爱无私奉献精神才会传承下去,人文教育才会在日久见功效!
此文刊于9/7/2017 南洋言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