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强调多元学习,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师长必须因材施教。孩子们的花期不同,如果不开花,可能就会长成一棵大树!理论是这样,但真正在学校贯彻的却不多。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般被瞧不起,他们会通过制造问题来得到成就感,让师长无可奈何。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一般除了惩罚他们,基本上不会采取其他措施,协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每次学校举办庆典或有贵宾莅临,受邀到现场观礼的一定不会有他们。对资优生,学校则会他们享有最好的资源,就算这些学生他日成功了,也未必会饮水思源。
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师生大多会以成绩为重,好像考不好成绩,便一无是处了。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一代传一代。于是,教育体系改来改去都不到位,一直在原地踏步。最近,甚至还有人提出恢复小六及中三评估考试!其实,这也怪不得谁,每一年统一考试成绩公布,不管是统考还是SPM,大家还是A的多寡来决定学生、甚至是学校的优劣;升学拿奖学金之类的,也是以A的多寡来发放。因为这样,考前的冲刺讲座就如雨后春笋,不停地办,目的不外乎要提升学生的成绩表现。学生天天到校,听一场又一场的讲座。我不知道别人会有怎样的想法,换作是我,将心比心,我认为那是一种疲劳轰炸。跟不上的学生,也许会干脆放弃,也许会变得焦虑抑郁。
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学有所长,让他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应对问题。但是现今教师在教课时,为了达标,会不断灌输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让人倍感无奈。接近大考之际,就算老师想再给学生讲人情世故,建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也是不被允许的。学生会以成绩的优劣被分成若干组,被安排去听作答技巧、考高分的讲座!这样的做法,美其名叫“知己知彼”,但若深层思考,它其实是走捷径、为求佳绩不踏实的做法。因为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学习,泄题事件也就时有所闻。说实在的,若不是大家成绩至上,这些事情会发生吗?日后这些学生踏入社会,会变得如何势利呢?
物极必反、人满为患,什么东西多了都不是好事。我认为办一两场考前作答技巧是可以的,多了就会模糊了重点,让大众产生“成绩才是一切”的观念。我们说教改说了几十年,至今大家还是要看孩子的成绩来分上下优劣。若学生以手段取得符合标准的成绩而被录取,也未必能读好那一门科目啊!如果成绩是日后升学的考量因素,那各学院为何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录取新生,做到人尽其才呢?我们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在育人的路上,这实在是很可悲的现况!
——————————————————
此文刊于 11.10.2024 南洋言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