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18

《一分钟》



一分钟,似乎很短,但它是60秒,是3600个刹那,听起来,又仿佛很长。
这时,公司要求全体职员默哀一分钟。
云冰站了起来,低下头,霎时所有与她相处的画面像幻灯片般在脑海播放。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这一分钟才过去。心里只剩下一种感觉——痛。她的人已不在,谁对谁错,她是或不是,也没什么好计较了。
这一分钟,很长。
*************
那一晚,云冰与她躺在酒店的床上,畅谈心事。谈得正愉快时,她突然说了一句:
“我其实很喜欢你的,你知道吗?”
云冰楞了至少一分钟,以为自己听错,想再问一次,确定一下。她却笑着说:
“没什么啦。风吹走了。”
蓄短发,一脸俊俏的她,向来对年纪较小的云冰总是千依百顺。她说过:她很喜欢云冰的长发,常会不自觉抚摸它。云冰觉得那是姐姐对妹妹的疼爱,从来没有怀疑过。
自从那一天,云冰听到的那句话以后,对她,云冰有了避忌。至少,她们说话或共坐时,距离变远了。
她察觉到了不同,想要问清楚一些,但是云冰都不给机会。
************
她的性取向素来是大家关心的课题。
她是上司,长得不错,却对男生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年届30,依然云英未嫁。
云冰今年23岁,处于花样年华,是家里的独生女,能有个上司姐姐如此疼爱,很快就卸下了所有戒备。她们成双入对,形影不离。对于她的出现,云冰的父母也没有过问。她们去过很多地方,留下许多足迹。云冰甚至感恩老天,让这样一个好上司、好姐姐,出现自己的生命里。
她们很要好的时候,有个同事曾告诉云冰:不要与她太要好,免得受伤害。云冰听了,一笑置之。
然而,那一个夜晚,她说的那一句话,加上她的抚摸,竟然让云冰觉得悚然。这时,云冰想起有一次经过她的桌位看见她的电脑荧幕上,有她与某女人接吻的照片,她发现云冰后,慌张地把照片删去。难道,她真的如别人所说的那样?云冰怀疑。
**********
“可以给我一分钟吗?”她突然出现在她的办公桌前。
云冰抬头看她,不自主的点点头。
在她的办公室,云冰低着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时间是1.00pm
“你觉得我喜欢你,是不对的?”话匣子打开了。
云冰不语。
“唉,我只想说:有些感情,有些事物,我控制不了。我对你,是真的,希望你明白我对你的真心。这些日子来,除了说出那一句话,我没有对你做过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啊!”
云冰听了,近乎确定了她的性取向,一时接受不来,大声说道:
“你喜欢女生是你的事,你不可以逼我也要喜欢你!”语毕,云冰冲出了她的办公室。
墙壁上,分针才划了一格。1.01pm。她摇了摇头。这一分钟,根本不足让她明白自己的原意。
***********
半年前。
咖啡厅内,她与云冰的父母相对而坐。
“其实,我曾因醉酒驾驶,失去了一个与云冰同龄的妹妹。我第一次见到云冰,就觉得她像极我妹妹。我想把云冰当作亲妹妹来疼爱,你们会反对吗?”
“云冰从小性情孤僻,难得你愿意当她的姐姐,我们求之不得呢!”
于是,她和云冰从此是家里的常客。云冰越来越开朗,父母也为她高兴。
然而,自那一句话说出口后,云冰已经不再理会她。即便有3600秒的时间解释,云冰还是未能明了。她无奈。
**********
“不要理会那妹妹了。”一双娇嫩白皙的手由后环抱她。
她吻了吻那双手,暗忖:也许,这样的自己永远不配有个妹妹吧。她们相拥而眠。
**********
3.00pm。云冰坐在书桌前。电话显示她的来电。
云冰不想接。看着电话,仿佛过了一个世纪,刚拿起电话,那头传来嘟嘟嘟的声音。
3.01pm。这时,妈妈打来。云冰拿起手机,只听见妈妈急促地说她已经被送入紧急病房了。
“什么事?”云冰这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很在乎她的。
“不知道。她现在G大医院。”
到了医院,却被告知,她在一分钟前因急性病毒感染而离世了。
因为60秒,她等不到云冰;因为3600刹那,云冰无法再见她最后一面;因为一分钟,云冰永不明白其实她只希望自己快乐。
**********
一分钟。既短,也长。

——————————————
此文获得槟州华人文化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微型小说比赛 --- 优胜奖
(颁奖典礼25/2/2018)

《人生是回忆录》



            机缘巧合,看了一部动漫《寻梦环游记》(COCO),竟然有种意外的惊喜。不管故事情节及布局,都让我有种“被打两巴掌”的感觉,出乎意料中,还带有一丝感动。
 
            许多人,总不知道活着的意义,还有更多的人不晓得回忆有何作用。曾经读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很长,比人生更长的是你的名字。你离开了世界,名字却会留下来。故此,在寂静哀愁中,若有人唤起你的名字,你会感恩世上还有一颗心在思念。这一部戏,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一个人去世以后,如果被人遗忘,他就会变成一缕轻烟,消失无踪。只要世间仍有人记挂着自己,便可以在一年一度的亡灵节时,回到阳间见见自己思念及思念自己的人。365天的思念,哪怕只是一瞥,也聊以安慰,所以被记挂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思念,才有机会踩着菊花瓣铺成的路,走向来时路。

        这令我想起,人的一生,一直在堆积的不就是回忆吗?我们不也一直在凭借回忆一路坚强走下来吗?回忆,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们失意时,会想起师长的辛劳或激励,会坚强走下去,也因为回忆中有许多人给我们的关怀。如果,我们所遇皆非人,际遇奇差,处处碰钉,我们又会凭借这样不美好的回忆,发愤图强,努力向上,以期给自己一个翻身的机会。故此,回忆是最珍贵的。倘若世间没有回忆,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生活会如何的空虚及没有归宿感。今天你认识的人,制造了属于彼此的回忆,而第二天醒来,一切又归零,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回忆,不管美好还是悲情,都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礼物。人生,也因为回忆,才有了奋斗的动力。试想:如果不是因为对父母感激或看见孩子可爱笑颜的回忆,我们拼搏?会努力求上进,追求更美好的明天?如果一切都归零,我们今天努力也好,怠惰也罢,影响其实也不大,不是吗?

            所以,我说:人生,就是一场独特的回忆录。这一路走来,每一个人看见的风景,制造的回忆都不尽相同。人生在世,也因此而变得独具一格、非同凡响。
————————————
此文刊于1/3/2018 星洲星云版

21.2.18

老师的向心力去了哪儿?


   新学年已过了两个星期,学校一再交代的不外是做好报告、以备检查之类的提醒兼恐吓句子。一大堆的指令中,我没有听见任何一句有关激励老师以学生为本,尽力育人的句子。一堆待填的表格、一叠待做的档案收藏,还有提升学生的成绩的方式。才刚开学,老师们就已心力交瘁,听得好累了。
 
我明白身居高职者也身不由己,但是执行任务时,不会将心比心,不懂体恤老师也有家庭孩子要顾,一位要求老师奉献,甚至还说这样的贡献是让世人尊敬的因由。我不敢苟同,当今社会各阶层对老师的敬重有多少,是人尽皆知的。越来越多老师选择离开,学校永远不够老师,学生顽劣不认真,几乎已经到了沸腾的状况了。我们难道还不能明白个中原因?还需要多多逼迫老师吗?

在小组会议中,一如往年,因为有许多学术小组要老师分担工作,负责带领学生出外参赛。由于没有人愿意做,于是主任决定用抽签的方式来定夺。你的命运,就交给你抽到的一张纸条!如果抽到你不擅长的方面,他们会安慰说:不要紧,学了就会。明年会换人的。诚然,每一样事物都是学了就会,但若每一年都这样以抽签方式换人,恐怕老师的工作意愿不会高,大概就会抱着:“你要什么,我就做给你罢了”的消极态度来过日子。于是,就会出现一种局面:工作素质不会提升,但是绝对会完成给你的氛围!

我一直认为:要办好教育,最重要资源及关键是老师。如果老师有向心力,愿意付出,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句老话说:心之所向,故不知路之远近。在任何机构,只要成员有向心力,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如果大家的心四分五裂,有再好的计划也是枉然。可悲的是,我们得问:今天老师的向心力去哪儿了?

现在,办教育要沦落至用惩罚或抽签机制来逼老师们就范,这是何等可悲的事啊!在位者因为自己的逼迫方式奏效,完成了任务而沾沾自喜,殊不知祸根已种下,受害的只是孩子而已啊!试想:如果老师做任何事已心不甘情不愿,在育人的时候还会传达正能量吗?学生在处理事务时,会认真对待?还是敷衍其事?我们必须知道,未来的执政者、掌权者就是今天我们为了完成工作而对他们敷衍塞责的那一批人。当新生代都如此时,他们有任何举措的不当,今天的育人者都得负上一些责任的。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说,教育是千秋大业,不可以与其他领域相提并论,因为它的影响深远啊!


——————————————
此文刊于21/2/2018 南洋言论版

20.2.18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大家也许有经历过,孩子相信老师多过家长的体验。老师讲的一定对,哪怕家长也是老师,就是没有孩子的老师来得有影响力。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孩子上了中学,除了朋友的影响,就慢慢不再信任老师?
 
            今天,读初中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很是沮丧,我多次询问后,知悉她在学校的会话班被同学言语霸凌已有一段时间了。她说自己曾向老师反映,但是老师听过了就算,只是劝她不要在意别人的话。她也向老师表达自己要换班的意愿,老师则劝她不要把问题闹大,换班是要经过调查才可行的。她觉得自己在那一个会话班,精神无法集中,学习效益很低,无法释怀。我听了以后,觉得很奇怪,换班又不是刑事案,竟要开档案调查?因此,我致电询问,结果发现并没有那样一回事。也许老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故这样恐吓孩子,希望孩子打退堂鼓。孩子后来也知道了老师的欺骗,所以觉得很失望,她没有想到他自己很信任的老师竟然会这样敷衍及漠视她的问题,对老师信任度,也因此直落。

这说明了什么?老师在育人的过程中,除了教学,身教及处事态度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老师常欺骗学生,或把自己与学生的谈话内容当作闲话与同事们说起,其实就已经把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抹去了。有些学生也许还会因此想不开而寻短见的。毕竟,每一个人的忍耐度不同,有些学生可以乐观看待同学的取笑及老师的失信,但是有一些人不能。对于不能接受这种言语霸凌的同学,我们无法识别,我们也不知道。所以,老师在处理学生的个案时,务必要小心,要知道孩子的差异,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孩子的认知能力,绝对不会比我们成人差。时间是证人,日子一久,话题内容一旦被传开,学生孩子就会知悉,届时又成了另一次的霸凌案件了。

故此,如果老师要取信于学生,只需要记得将心比心,唯有老师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教学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新时代的老师面对的挑战,其实真的不容小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20/2/2018 南洋言论版

12.2.18

网络与微商

         近几年来,鉴于社交平台逐渐普遍,开始人们只用它来联系感情,找新知、寻旧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趋之若鹜,一时成了时尚。渐渐地,有生意头脑的人就用这样的平台、用这样的人脉去推广产品。举凡保健、美容、保险、甚至是身后事,都用这些平台来推广。
 
据知,在中国这样的推广方式已经存在许多年了。在马来西亚,这种方式也逐渐普遍。于是,我们当初找到的那些旧友新知,就开始在网络或群组内发广告或分享,以致让人觉得不厌其烦,尤其是那些一直换所卖产品牌子的朋友。真怀疑他们对那些产品是不是有一定的认识,自己是不是也在用那些产品?

近几个月来,我因为朋友的介绍,开始用某牌子的产品,然后觉得很不错,于是接受朋友的建议,也在这些平台打打广告,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开始时,他们简直无法相信,一个个发信息来问我的微信或面书是不是被“侵略”(hacked)了?我感激他们对我的关心之余,也告诉他们缘由。有些年轻一些的朋友则佩服我如此愿意与时并进,学习新科技。我因为接触这个平台,于是明白了那些只红一段时间的产品被称之为“爆款”;我开始研究微商的营运方式及应有的道德行为,因此也算是有一点心得。

首先,微商以诚信为本,与人沟通交谈,不可以有欺骗成分,这样生意才会长久。第二,自己必须是最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人,自己如果都没有买/用那些产品服务,实在是欠说服力的。老朋友相信的是我们的人品,如果存心骗人一次,就不会再被欺骗;新朋友信任的是我们的专业,所以一定不可以懈怠,否则素未谋面的他们就会退缩。

话说回来,这样的微商营运方式是我欣赏的,对人对事,本来不就该如此吗?仔细想想:我们去大商场买东西,我们买下东西的那一刻,不也是不认识那个卖东西的人吗?我们为什么会买?因为我们除了相信那样东西对我们有助益外,我们更被他们的专业折服。然而,相对于我们认识的人给我们介绍产品,我们反而会想:怎么她要介绍给我?是不是为了赚我的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本来就信陌生人多一些?
总而言之,未来的世界,肯定会是网购无现金的世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妈妈也在研究微商或成了微商,请你不必惊讶,因为那是未来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0/2/2018南洋«言论»版

输不起的一代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小故事,大概是说一只兔子在地上看见一只鹰在树上闲着,便问牠,自己可以不可以也像他如此悠闲自在,无所事事?鹰回答:当然可以。于是兔子就真的悠闲地坐在树下。不一会儿,她就被狐狸吃了。故事末端写了其寓意,即:你要悠闲,一定要努力往上爬,站在最高的位置。这故事在某程度上肯定会激励到一些人努力往上爬,认为让自己身居高处才是存活的王道。身居高处是如何?有权有势是也。
 
时下许多年轻人,就是如此。为了达到目标,好逸恶劳,最怕同辈之间比较。他们希望快速发达,可以在朋友面前显威风,于是忘了人品。近来,频听见许多商界老板申诉时下年轻人工作不踏实,甚至还犯了亏空公款的刑事罪。老板们质疑当今教育到底在教孩子们什么?品德都到哪儿去了?我身为一介书生,总是感慨万千。

有的时候,我觉得不是老师不要教孩子们品德素养,而是教育制度以成绩论人的优劣。现在许多年轻的老师也是在这种教育制度熏陶下出来的,所以他们为了往上爬,也会忽略掉这一环。毕竟学生的人品好,是不会在短时间内给老师的评估加分和加薪啊!如今,真心为教育,不为名利诱惑的老师,实在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还有更多时候,学生们也通过环境教育来学习的。如果身边一直有实例告诉他们:有钱才是王道,学校家庭又没给他们解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取得所谓的权势,以居高位,以不输人。最近,我家附近的高级住宅区就有一批有钱有势者,不知用什么方式得到市议会批准,把几个出口封起,只让他们进出。其他居民,都必须绕道。我们有投诉,但没有效果,最后大家还是不能使用那本来是公家的路,乖乖绕道。这样的事例,肯定不止一宗,年轻一辈见了,肯定会认为:有钱就能使鬼推磨。这时,若老师在学校,还天真的教导他们:正义长存,公平常在。你认为:他们会相信吗?

如果大家再不醒悟,再不纠正这种误区,我想未来的年轻人,肯定是一群输不起,也挡不住诱惑,以赚钱为目标的工具而已!届时,谁再去力挽狂澜,都是于事无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3/1/2018 光华日报«蕉风椰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