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4

《男女退休后大不同?》

         最近看了一则针对退休后的安哥安迪的生活作息情况调查,数据显示退休后的安哥安迪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别。一般上安哥会觉得生活无聊,甚至会认为退休后生活就是这样,对未来对生活没有很大的期待,有种“等时间到”的无奈。反观退休后的安迪就不一样了。她们被婚姻或被养育孩子的责任羁绊了半生,难得熬到退休,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了。于是,所有对生活的期待和热情随即在女人身上被激活。举凡那些婚前想学却没有经济能力或婚后想学却没有时间学的手艺技能,全都有机会在退休后逐步完成。这样退休后生活自然就会多姿多彩了。举凡烹饪、歌咏、舞蹈、书法、瑜伽、甚至健身等,都会在退休安迪的学习清单中。

女人与男人个性本就大不同。男人年轻时比较自由,女生受到压迫和限制的时间比较多,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事物,常会耿耿于怀。女人退休后,对于完成心愿,她们会有勇往直前,常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定。这与男人一般比较容易看开放下的个性就大相径庭了。当然,个性本无对错优劣,在婚姻上,男人的这样的个性是比较容易缓和生活冲突,但是在应对退休生活的琐事方面,女人就比男人更有魄力了。

此外,女人对自我要求比较高,常会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状态。于是,她们对于自身容貌外观会有所要求,这也是让她们退休后生活精彩的原因之一。这与男人完全不同,男人一般在退休后,会觉得自己为家庭已经功德圆满,就不再有很多动力去开启其他学习模式。更甚的是他们认为这就是人生的循环规律,有“万事休”的想法,这就容易让他们陷入“无所事事”的境界。

当然,也因为这样,退休后懂得好好利用时间的女人的平均寿命也会比男人长!也许,男人也应该好好规划后才退休,至少让自己时时有事做,就算不一定为社稷贡献,至少也得为自己,才是退休的最大意义。


————————————————————

此文刊于24.10.24 南洋言论版

《考前作答技巧讲座 的意义》

              我们一直在强调多元学习,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师长必须因材施教。孩子们的花期不同,如果不开花,可能就会长成一棵大树!理论是这样,但真正在学校贯彻的却不多。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般被瞧不起,他们会通过制造问题来得到成就感,让师长无可奈何。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一般除了惩罚他们,基本上不会采取其他措施,协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每次学校举办庆典或有贵宾莅临,受邀到现场观礼的一定不会有他们。对资优生,学校则会他们享有最好的资源,就算这些学生他日成功了,也未必会饮水思源。

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师生大多会以成绩为重,好像考不好成绩,便一无是处了。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一代传一代。于是,教育体系改来改去都不到位,一直在原地踏步。最近,甚至还有人提出恢复小六及中三评估考试!其实,这也怪不得谁,每一年统一考试成绩公布,不管是统考还是SPM,大家还是A的多寡来决定学生、甚至是学校的优劣;升学拿奖学金之类的,也是以A的多寡来发放。因为这样,考前的冲刺讲座就如雨后春笋,不停地办,目的不外乎要提升学生的成绩表现。学生天天到校,听一场又一场的讲座。我不知道别人会有怎样的想法,换作是我,将心比心,我认为那是一种疲劳轰炸。跟不上的学生,也许会干脆放弃,也许变得焦虑抑郁。

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学有所长,让他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应对问题。但是现今教师在教课时,为了达标,会不断灌输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让人倍感无奈。接近大考之际,就算老师想再给学生讲人情世故,建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也是不被允许的。学生会以成绩的优劣被分成若干组,被安排去听作答技巧、考高分的讲座!这样的做法,美其名叫“知己知彼”,但若深层思考,它其实是走捷径、为求佳绩不踏实的做法。因为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学习,泄题事件也就时有所闻。说实在的,若不是大家成绩至上,这些事情会发生吗?日后这些学生踏入社会,会变得如何势利呢?

物极必反、人满为患,什么东西多了都不是好事。我认为办一两场考前作答技巧是可以的,多了就会模糊了重点,让大众产生“成绩才是一切”的观念。我们说教改说了几十年,至今大家还是要看孩子的成绩来分上下优劣。若学生以手段取得符合标准的成绩而被录取,也未必能读好那一门科目啊!如果成绩是日后升学的考量因素,那各学院为何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录取新生,做到人尽其才呢?我们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在育人的路上,这实在是很可悲的现况!

——————————————————

此文刊于 11.10.2024 南洋言论版

26.9.24

《为你好的堂皇枷锁》

   前两天,去看了在大马叫好但不叫座的中国电影《抓娃娃》,霎时间对父母教育孩子方式而陷入沉思。顾名思义—抓娃娃,就是想掌控或拿捏孩子的一切,但终究会有失败的时候。在这部戏中,富豪爸爸因为孩子养成富二代的恶习,选择穷养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出身贫寒,得努力奋斗才能出人头地。孩子马继业小学的时候,真的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对他遭遇的所有不公及耻辱,我也为他难过。一切都在在他的父亲的操控中,孩子仿佛也在他用尽心思的教育下,仿佛前途无可限量。

然而,所有父母“一厢情愿”及“为你好”的举措,都会引发反效果。这个背负父亲期望要继承家业的“马继业”最终发现了父母的骗局,最为讽刺的还是他发现秘密所用的方法,全是父亲教会他的方法。“停下来,观察”;“转个弯,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观”等等让他成功侦破谎言,陷入无可自拔的恨意中。于是,好像现实社会中许多个案一样,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报复,让父母悔恨莫及。片尾歌曲《我想当风》直接把整部戏的主题唱了出来:那些为你好的话我听够了….我想当风,你别管我,管我去哪…… 

我想,父母才是影响孩子至深的。说实在的,“造就孩子”或“毁了孩子”的其实都是父母,学校的教育及老师的影响真的不多。一般情绪稳定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都会不错;在家备受肯定,懂得感恩惜福、不恃才傲物的孩子,通常都比较能够面对挫折。然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切以“为你好”来钳制孩子的堂皇枷锁,很多时候会让孩子活得压抑,却又不敢诉说。这时,就算学校老师知道了,也因为父母不示弱而很难协助孩子。父母的一切主观批判也会让孩子自卑,很容易萌生以离开世界以结束痛苦的极端方式。之前有一部电影《年少日记》,也是如此,让人看了锥心。 

近年学生为追求完美而抑郁或追不到父母定下的目标而放弃生命的事件越来越多,这类电影也越来越多,全旨在唤醒父母的醒觉。希望他们放下世俗的所谓“优秀”,父母不能左右孩子的未来,只需教会孩子感恩惜福,然后放手让他们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就是父母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了。 

教育方式,没有对错,但绝对要迎合时代。用以前的经历或思维来育儿,最终难免掉入抓娃娃抓不成,反白费心机的结局。若孩子不能变伟大,就让他们平凡而健康快乐吧!这不都是孩子出生之际,父母的初心吗?


————————————————

此文刊于 23.9.2024 南洋言论版

勿随意播放国歌

   每当国歌奏起,一般就是国家的光荣时刻,比如健儿在国际赛夺奖、为官方或大型活动掀开序幕。当其时,全民肃立,唱或不唱,一起感受荣耀!从读书时期起,我们就被教导不可以蓄意恶搞国歌,任何时候听到国歌奏起,都应该立正示尊重。 

国庆日那天,到某商场闲逛,结果一间超市毫无预警,无故就播起了国歌。商场的顾客大多完全没有察觉那是国歌,只把它当作流行歌曲般,任旋律飘扬、自己却继续逛。我站在那里不动,静待国歌播完,然后就发现也有一些顾客停下了脚步,霎时有像按了暂停键的画面,有点感动。 

为此,像商场这样,无缘无故播放国歌是正确的吗?为了配合爱国月,商场播放爱国歌曲,诸如《Setia》,《Kerana mu》之类的,还是无可厚非而且合时宜的。但是,播放国歌就显得不够庄重了。毕竟,在公共场合唱国歌必须是有原因的。随意播放,只会让民众更加不懂尊敬,助长了“不敬”的歪风。 

我记得之前有读过有些团体为了测试人民对国歌的敬畏醒觉,所以特在某商场外播国歌,看看有多少人会闻之而立正。对此,我是极度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毕竟,做这类测试,结果不好,只能说是人民没有敬畏国歌的意识;若结果良好,也不能保证未来会一直这样好。故此,我总认为:人心最不堪测,多测几次,也许结果就会像“狼来了”的故事那样,当我们真正需要敬畏国歌时,大家反而不会在意了。 

总结,请各方别再以国歌来测试民心,也不要以国歌来作为娱众的手段。除了在学校我们教学生练唱国歌外,否则就请让国歌成为一种庄严的存在吧。若一意孤行,后果绝对不是我们这代人可以承受得了的。 

爱国,就从教会人们敬畏国歌开始;而不是,以到处随意播国歌来取宠!

——————————————————

此文刊于 19.9.2024 南洋言论版

《看似进步其实没有》

             人们常说,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是越来越进步了。话虽如此,我却发现许多彷如退步的情况。

              最近,看见网络在推广重复使用卫生巾以环保的广告,我看了有点哭笑不得。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奶奶的时代他们就是用布条式的卫生巾,用后洗干净再次使用。后来,因为科技发达,人们发明了即用即丢的卫生巾,推广的时候以卫生为前提。当大家完全能接受这样的理念用卫生巾之际,竟然又有商家以环保为前提,推出”经血杯”和“布质卫生巾”以重复使用的概念!这不就是在走回头路了吗?这一来一回,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

              说实在的,生活中每一个改变都有其利弊。当我们向往进步快捷的生活,我们修桥建路,就难免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带来一连串不容小觑的连锁效应。开发多了,引发土崩;集水区剧减引发水患;空调汽车多,引发天气异常问题。我们又为了要避免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局面,于是又推出了环保、开源节流,极简生活的概念。这难道不是回到古代的生活方式?难道不是在退步吗?

              现在AI盛行,很多日常工作都交给机器处理,失业率提高、犯罪率也增加,人类缺乏劳动导致各种疾病出现,尤以心理病居多,进而导致社会次序受到干扰!相信未来,专家又会鼓吹人民少用家电,可以动手自供自给等等。这样一来,是不是又会回到农耕社会?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几千年前,道家思维就提倡:“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无为而治”,其实都在教我们处事的方式态度,只是我们没有去实践,反让“积极进取”的处事方式,让人类最终彷如绕了一个圈,回到疑是原点(因为多了许多伤)。

              所以,其实我们进步了吗?就算有,也是流于表面,最终也会消失无踪。


——————————————————————

此文刊于 南洋言论 5.9.2024

1.9.24

《该有的样子?》

 

              全红婵因为在奥运会得满分跳水而瞬间获得全球的关注。她毕竟还是个小女孩,有她固有的天真及可爱。面对外国媒体的访问,她怯场的当儿,她的教练说了一句:要访问你,他们得用中文!这样霸气又彰显自信的话语,的确给了这个小女孩许多勇气。回国后,她不晒奖牌,反而晒出一堆她出国参赛前买的一堆五颜六色的乌龟玩具。这再一次展现了她本该有的可爱。

              这时,就有一些网民站出来批评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言行不够得体,有失国家的颜面之类的。一时之间,排山倒海的网络舆论想必把这个小女孩吓得不知所措了。这大概也是网络霸凌的其中一种情况,网民剥夺了红婵享受快乐的权利。

              “该有什么样子”常常是社会加在某些人头上的标准。比如男孩或女孩长大了,该有什么样子;身为老师该有什么样子等等。重重的枷锁,让人忘了自己该有的样子,生活过得比谁都累,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自己可能会忘了自己是谁。所有的行为规范都是别人订下了的“常态”。再久了一些,这些人可能已找不回自己,只能随波逐流,跟随别人的脚步而已。

              一个人有多重身份不奇怪,比如一个老师,同时也是女儿、妈妈、媳妇及妻子。从学校的岗位下班后,这个老师就应该可以做自己,不必被世俗的繁文缛节所束缚。运动员离开运动场,就如老师放学离开学校后、应该允许她们做自己,要哭,要笑、要闹都别非议她,别剥夺她们快乐的权利,让她成为开心的普通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31.8.2024 南洋言论版

16.8.24

《网红的榜样》

        最近,朋友介绍我看抖音一个有一千多万粉丝歌手,说看他的视频不止可以通过听歌
放松紧绷的神经,还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知。我姑且信之,便点入看了几个视频。看了之后
,在惊叹之余,也感受到一股正能量。


        这一个抖音号《爱唱歌的骡子》作者自嘲为爱行走的骡子。本来是开电召车的,因为
喜欢唱歌,就在载送客人之际,给客人唱歌娱乐,积累粉丝。开始时,他唱别人的歌,慢
慢地就唱自己的创作,并在网络上窜红。然而,他不忘自己的初心,依旧开电召车,并以
唱歌及各种与乘客的互动录制视频,务求做到让乘客有舒服乘车的体验。


         对于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之余,做着自己喜欢的兴趣——歌唱外,还让客人愉快的乘车
,并增加新知识。我单看视频,已能感受到正能量,何况是在实体与作者真实互动的客人
!又一次,他以送礼物为名,问乘客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是谁的物品?我们大都会认
为是东海龙王,毕竟悟空就是大闹龙宫拿回来的。但其实不是,它原本是大禹治水时放下
的定海神针!这样一问一答,大家都增添了新知识,还在欢乐声中完成行程。通过他的谈
话内容,深觉他近乎是“学富五车”的人,最难得的是,他时刻保持笑容,拍视频也获得
乘客的认可。这就是尊敬他人及敬业乐业。


         现今网络上的网红多不胜数,很多新生代的梦想甚至是要当网红!他们大部分以赚钱
为目的,说话时就少了文雅,有时还会被自己情绪牵着走。说实在的,人生路上怎么会没
有起起落落?但是,在人生低谷时,还懂得以舍为得,愿意笑对人生,甚至点亮别人一天
的心情,才是十分难得的!一个成功的网红,理当像这个唱歌的骡子一样,给社会增添一
丝善意,让人们感受美好,传递的是正能量!这才可以称之为榜样~ 


————————————————

此文刊于16.8.2024 南洋言论版

11.8.24

《焦虑恐慌让人失措》

     日前,网上流传一段相当骇人听闻的事件,神庙的乩童用歃血嘴对嘴的方式,企图让孩子因此变乖变健康变听话。看那些照片,发现许多都是年轻的家长,大概是90后的年轻父母。如果说教育不普及,导致过度迷信,也说不过去。毕竟这些年轻父母都属于讲究科学的新生代。

              我不愿深究这类灵异及信仰的力量,毕竟宁可信其有,不可说其无。然而,人类为何会求助其他人力以外的力量?比如求神问卦,以致让一些别有居心的人有机可趁,借此财色兼收?

众所周知,先秦时代,我们就有用来占卜的《易经》,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既描述事物的变化,也借以预测事情(例如:战争、政事、农收等等)的成败吉凶,是当时劳动人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把这现象放到当社会,我们就可以为上述神庙事件找到合理的解释了。

              人什么时候会乱了手脚?一般在某事情发生后,自己无法接受,或者急于寻求解决方法之际。比如获知亲人受困、孩子生病或顽劣,导致自己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就会轻易送上金钱或者让孩子接受一些特殊治疗,进而延伸出其他问题,诸如骗财骗色,严重者也许会误信偏方,而闹出人命事件。

              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越是发达,教育越是普及,这类事件却还是层出不穷。一来也许是社交媒体进步,消息传播得很快;二来就是现代的人物质文明进步神速,但心灵仍然空虚无物!尤其是在疫情后,焦虑忧郁症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一旦面对变化,就无法稳住心情,才会听信有心之人的解决方法,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常听一些长辈说:“做人要稳,不要乱”,想来也不无道理。毕竟,这与国家情况一样,心不定,则可能做错决定,铸成大错。从今而后,大家就多锻炼“心定不移”的功夫,这比起光懂得念书考好成绩强多了!

————————————————

此文刊于 6.8.2024 南洋言论版

3.8.24

《浅谈华文水平低落问题》


        前几个月,在商场看见一张矫正鞋垫的广告横幅*,上面写着:“及时补救,未免为时

已晚!”

        我看了啼笑皆非。再看看它的英文版本,语法似乎也不太对,不禁摇头。前几个星期,学

生的考试作文题目是“中学生应如何善用时间”,有近一半的资优生都在文章内写“中学

生应该好好善用时间”这样语法错误!这又让我想起,经常在电台听到的病句,如:“这

是唯一的一个机会”等。如此这般的例子多不胜数,华文水平的低落可见一斑。

        最近,在与一些年轻老师谈天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现在学生都不太喜欢华文了,

就不要要求太高了,不然以后华文水准就不是低落,而是灭绝了!我当下虽然没有说什么

,但却因此联想到为何今日大家都不是很在乎说或用正规的华文了。

        媒体人或者广播员对社会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他们若言词粗俗,或语法乱象,听众或

观众就是直接被影响的人群。同样的,在学校,老师的言辞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如果老

师平日与学生说话,就已穿插“walao eh”等的词汇,对学生的文字也不要求质的提升,只

希望学生不放弃华文。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却不是对华文没有任何要求,任凭他们的

语文语感继续滑落。

        每一代人,都是一个语文传承的转折点,如果我们今天忽视这些在生活中出现的小问

题,那么这一代人过后,就会有更多的中文问题出现。届时,华文的问题就再也不是用词

不精准的问题了。也许,同样的句子,会变成“及时补救,before it is too late”了!类似的

中英参杂的句子在当今口语已经屡见不鲜了,如果大家再不重视,我想未来它进入文本,

成为传媒的吸睛噱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

此文刊于 22.7.2024 南洋言论版 

8.7.24

《女性车厢,男性请止步》

            电动火车(komuter)设有两节的女性车厢,顾名思义,只是让女性乘坐的车厢,是保护女性的举措。我是特别赞赏这车厢的设置本意的。我乘搭火车,也会刻意坐在这节车厢,享受铁道局为女性特设的福利。

              然而,只要遇上高峰时段,这女性车厢总会走入一些男士,然后假装不识字、也看不懂那粉红色的女性标志,大喇喇的坐在车厢内、或站在门边。这时,如果车厢内有一些主管型的乘客,就会大声驱逐他们移步去别的车厢。如果没有这样的“勇者”,车厢内的女乘客大都只用鄙夷的目光瞪着他们而已。他们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反应的,这就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遇事时,只要你不尴尬,就是别人尴尬了。这些男士,看来也不像文盲,但却可以对大大的女性车厢帖子视而不见;可以无视车厢内女乘客的示意眼光;甚至可以对车内提醒男士勿进入女性车厢的提醒充耳不闻,这真的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一次,有个女孩跟着爸爸进来女性车厢,女孩提醒爸爸这车厢是专给女性的,要换去另一节车厢,却被爸爸骂她多事,说有位就坐,哪有那么多规矩!女孩委屈的闭上嘴巴。这一幕,说明了什么?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好习惯,都被身边的家长“破坏”了。当大家感叹世风日下之际,不妨想想最主要的原因出自哪里?

              话说回头,女性车厢的设置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使用者及执法者不严格遵循的话,这女性车厢不过就是多了几张粉红图案的车厢而已,如同虚设!当然,在转换车站尤其是中央车站,不时会有警卫上女性车厢赶走那些赖着不走的“异类”。

可惜的是,大部分时候,这些女性车厢内的“异类”都是安然坐着到达目的地的。就因为如此,才养成了一些人“赖皮占位”的习惯,我想这通勤火车通车了这么多年,也实在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提升形象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8.7.2024 南洋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