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1

给学生朗读

“…在聆聽著文字背後潛藏的聲音,突然意識到文字絕對不是圖像,而有其豐富的節奏變化。於是......就對於那段被朗讀的文字,有了很不一樣的感受。”

看到杨照君《朗读》一文中的这一段文字时,我突然想到自己在教学中常做的一件事——给学生朗读文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了这样的教程,一个不被看好的方式,给学生朗读文章。心里抱着的是一股“傻劲”——希望不爱阅读的学生在“听”了文章后,会有一点点的感悟,甚至会升起一丝阅读的欲望。我一直深信:听别人朗读与自己默读是不同的两回事。听的时候,情绪会随着朗读者的声量起伏而波动,进而对文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班级朗读,对老师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尤其是在一班有超过40名后进生的班级中。学生的不专心与吵闹,会让许多人有心朗读者放弃。我开始没多久也想放弃,但有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喜欢听我朗读,因为那样节省他的时间。

就因为他的这一句话,这样的班级朗读时间一直做了好久,而学生的反应都“不错”。说反应不错,不全然是说学生都获益,而是在这朗读时间能让学生都不吵闹——有些学生把它当作休息的黄金时间、有的趁机在做别的功课、有的甘脆就趴在桌上睡了…要把这些看似负面的表现看作是正面的反应不是简单的事,但我每次就告诉自己:他们就算在做别的功课、或趴在桌上休息,其实都在听,听老师用心给他们朗读。

有一天,一位女生在聆听了一篇有关感恩父母的文章而哭了,哭得很凄凉,并且感染到其他同学…读完以后,赶紧就给他们上了一堂《有些事不能等待》的课!从此,学生们特别喜欢这样的朗读时间,因为他们不知道当天自己在聆听时会感知什么?或者会在那天的教学里获得什么?这一股力量,就是促进他们学习的最佳方法了。

所以,今天,看了杨照君的这篇文章后,我心底突然升起一个希望:希望在马来西亚,也会出现类似的朗读会,甚至可以从学校、从班级开始,让年轻一代在安静的聆听中有多一点的体会、多一点的感悟。

此文刊于24.2.2011 星洲《言路》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