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觉得我并不是优秀生,充其量最多也是“爱哭包”^^
上中学,被分配到国民学校(SMK),媒介语从全华语霎时间变成全国语,一时难于适应,天天“以泪洗脸”,更想停学不读了。妈妈见状,便让我去恶补国语。那一年,我自认很认真学习国语,一年后,为不增加妈妈的负担,我就不补了。但,我的国语却已从开始被老师瞧不起,到被老师看重,还参加过校内与校际的国语辩论比赛,朗诵马来诗歌、唱syair(那种现在孩子都觉音调很怪的诗)是很平常的事。
初中那四年(包括预备班),我的好朋友都是来自马来甘榜的华人或马来人。其中我至今仍记得的就是Johari Wahab--我与他合作参赛很多次,他也给我很多指导;另一位是Zainun Yahaya---我曾与她鱼雁往来很多年,我们的交情真的比很多同族朋友来得好。其他还有Salina,Aziyah,陈秀丁等......都是让我国语获得改善的同学。那些年,我们爱唱马来歌。对一星期只有三节的华文课(老师又只是依书直说,闷到我常不想上课),是不太注重的,当年中二及中三的国语老师、历史老师,都给我许多机会阅读马来文学中的经典,参加比赛,那时懂得的马来文学,肯定比中国文学多!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若非在中四当年被派去读理科,进入国民型中学(SMJK),我想我不会受中华文化熏陶,也许我也会找不到自己的根,也许我也会和许多华人一样——忘本!也许,这是定数,我因而找到在我心中沉睡的爱自己文化的种子,然后在中六不辞劳苦的上华文补习班,上大学还念中文系,后来当上了华文老师~~ 很少人知道,我曾经如此不“爱”华文~~
我常想: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颗爱自己文化的种子,只是期待找到适合的方式将它唤醒而已......
(此文乃因看了某老友提及的马来歌曲部落,有感而发)
2 comments:
哇哈哈!原来老师也有这个阶段哦?
我也是从幼稚园代表毕业生用英文致词(从旧照片得知,要不然我都不知道有这回事),接着到小学的崇拜国语(因为家里有kakak,所以马来文还不错),然后到中学开始喜欢上华语,然后上到大学还好对华语还是存有那份深深的热忱及归属感,所以虽然大多数文字使用英文,但是在表达一些情感或文学方面的部分还是坚持用华文会表达来得更写实~
但愿你永远爱华文!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