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13

裸辞风

      那天,与毕业了10年的学生相聚,他们对工作的态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得不开心,则辞职,也不理接下来能不能顺利找到新工作。这种还没找到工作就辞职的作法,就是所谓的“裸辞”了。这点与1.4.2013《型时代》讨论的课题相符。然,我想谈的是:当时下许多年轻人都如此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首先,时下年轻人都很吃得开,“东家不打打西家”的观念根深蒂固,绝不会虐待自己的精神。其二,由此也看出他们无法吃苦,也无法圆融解决问题的毛病。遇上问题,想到的就是“不干了”的消极思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古老思想,对他们来说,真的只适合用在古人身上的。再来,他们对工作的热忱似乎不足,不像老一辈的人,因为受的教育不高,反而会踏实的工作,以期凭借经验来得到擢升的机会。反观现今,工作对年轻人来说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方式而已。时下也有许多在大专院校念书的大学生,就是因为不想面对工作环境,而选择继续念书呢!
    年青一代有如此想法,也许是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造成的,也可能在读书过程中,朋友老师教会的。毕竟,时下父母疼爱孩子,加上年轻人承受不了压力而寻短见的新闻时有所闻,所以父母大多不敢压迫孩子,总是告诉他们;“做得不高兴,就回家。”所以,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就想到要逃避,逃避最好的方法就是辞职了。因为他们一般在生活上没有太多负担,辞职对他们来说,实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过于重考试,老师就会忘了向学生灌输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
    这样风气一吹,首当其冲的肯定是雇主。雇主再也不能用以前那一套来管制员工,以免他们辞职不干。到时找不到工人,所有的工作就要老板亲力亲为了。而今,不管大小企业,国内国外,年轻人的裸辞已蔚为风气,员工的流动性一般很高,尤其是行销业及书记的工作。看来,这问题再不获得重视,肯定会衍生更多的社会问题的。

此文刊于29/4/2013 星洲副刊

19.4.13

一对布娃娃,一生母女情


 
一对布娃娃

            从小到大,因为家境关系,我从来都不曾拥有自己的布娃娃。对当时的我来说,布娃娃是家庭环境好的人才会拥有的玩具。
            今年,由于孩子学校举行环保娃娃制作比赛,而小女儿又执意要参加,于是,我便开始动手制作娃娃。一来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二来也是圆自己小时要拥有一个娃娃的心愿。
            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娃娃终于做好了。虽然最终并没有得奖,但是孩子还是高兴的。她说:它是世间唯一的娃娃,与外面卖的完全不同。我看着她,以为她是在说娃娃手工不够细腻。但是,没想到她接着说:因为它代表了妈妈的爱。我听了,很是感动,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过了几个月,孩子告诉我说说布娃娃太孤单了,要给它找一个伴,又请求我给她再做一个布娃娃。我因为忙碌,一直不肯答应。她说:妈妈不在家,娃娃就像妈妈一样可以陪我;但是,如果我不在家,娃娃让谁来陪呢?这孩子这么一说,我就点头了。我告诉她:在我们十二月去浮罗交怡旅行之前,一定给她做好这个娃娃的伴。她于是开心地笑了。
            找了两天公假,我开始了我的娃娃制作工程。孩子在一旁看,看到我完成了某个部件,便给我送上一个吻,用以 鼓励我。孩子这样的举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孩子对我的情深。这孩子不喜欢悲伤(好像也没有孩子喜欢难过),因此对娃娃的面部表情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娃娃的笑容,要看起来是很温暖的笑容才行。我依孩子的要求,几番缝线、拆线的修改,总算达到了孩子的要求,我们于是相对而笑。
            因为制作布娃娃,我才有机会去思考与女儿之间的感情。这个女儿,从小就患上眼睛敏感症,六岁多就因为揉擦眼睛,导致视网膜表面受损,造成散光,必须佩戴眼镜。在学校,她的眼睛不时因为敏感看不清,抄错字而被老师责罚是常有的事。在学习方面,她有轻微的阅读障碍,最不喜欢的就是抄写。偏偏现在的教育制度最注重的就是写写写。对她,没有多少人会有耐心,而我,在无可奈何之下,就必须对她多些迁就与鼓励了。若说她年纪小不懂妈妈的爱?那倒不见得。她只是从来不会对我说而已。回想她每一次作画,妈妈一定会是人物之一;带她到百货商场,让她与爸爸走在前头,她会不时回顾,看我有没有跟上。如果我一个人走开去买一些东西,她会一直吵着要爸爸带她去找我。找到我以后,她似乎才会安心。在家里,如果我情绪紧绷,她也会显得烦躁;如果我情绪低落,她则会流泪。
            想到这里,我才惊觉:原来我一直牵动这孩子的情绪及个性。对自己过往的忽略,我真有点懊悔。于是,我暗自下决心要努力让自己开朗,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像布娃娃一样永远带着温暖的微笑。
            我知道,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亲密互动会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是我愿珍惜这一段时间,尤其是我们相偎依制作娃娃、与娃娃玩乐的时段。
            娃娃做好了,孩子开心的要两个世间唯一的布娃娃合照,说从此以后它们不会孤单了。孩子还说:所有的玩具,她都可以在长大后捐给别人,唯有这两个布娃娃不能。我问她为什么?她略带不好意思的对我说:因为它们带着妈妈给我的爱啊!
            我听了,竟觉得午后炙热的阳光也温煦了起来…….


此文刊于19/4/2013星洲副刊《星云》版

9.4.13

请借孩子一双耳朵


       原题: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生活一直在不间断的会议中奔走,似乎没有什么机会坐下来,好好的喝一杯茶。那一天,会议过后,刚回到自己的座位,一位去年中三的学生来到我面前,只对我笑,不发一语。我温和地问她有什么事?这一问,却把她的眼泪问出来了。我赶紧揽着她的胳臂,让她坐下来,慢慢的讲。
  
          经过了解,她初上高中,因为初中评估考试成绩一般,所以无法与昔日同窗读同样的科系。进入同样的校园,却因进入一个陌生的班级,而心生恐惧。由于在班上没有熟络的朋友,自己觉的孤单;成绩不很好,既要面对课业的压力,还要面对父母亲友的嘲笑及比较,所以觉得生活很难过。她说得满脸是泪,我只在一旁聆听。她讲完后,转头看我,问:老师,我该怎么办?我真的不知道要找谁讲了。现在,只有你会听我讲,我已经等了好几天,才等到你有空……

           我安抚她的情绪,给了她一些建议鼓励以后,突然觉得既庆幸又难过。庆幸的是:这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情绪困扰时,还会愿意找我说出感受,就不会继续钻牛角尖,情绪发泄了以后,心情就会好多的;难过的是:教师本是授业、解惑者,而今怎么都被一些莫名其妙、为办而办的活动弄得团团转了呢?像这样的学生,一般只会找与他熟悉的老师倾诉,而不会去找学校的辅导老师的。如果当天她再不说出心里话,她会离家出走!

孩子,生活的道路从来就是弯曲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不停的转换方向。你觉得孤单,就先向新同学伸出友谊之手;觉得压力了,就想办法疏导压力。心中一定要相信: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风雨后一定会有晴天。努力去克服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今天,父母看不到你的乖巧懂事,但是老师看到了,所以你千万不要放弃。相信老师,再多一个五年十年,父母肯定会明白:你其实是个好孩子,只是在学业上没有弟弟优越罢了。
走在这路上,你绝对要相信自己,老师会永远给你支持及鼓励!

此文刊于9.4.13 星洲副刊《新教育》

5.4.13

永不言弃,笑看风云


       我一直觉得,妈妈对我的教育方式是有异于其他人的。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妈妈的教育让我纵有女子的身躯,却要有男子的气概。也许是家里没有儿子,所以妈妈对我这长女的要求,就如对儿子般严格。
读书时期,若我输了任何比赛,神情沮丧时,妈妈会说:“当初谁叫你参加比赛?参加了就要预料到自己会输。输了就别哭丧着脸!没有人会因你的失败怜惜你的!” 可想而知,当时的我有多受挫。我总觉得妈妈不曾鼓励我,更不曾对我有信心。时至今日,我静下心来想一想:妈妈这种做法何尝不是在教育我一种生活哲学?她其实要向我传达“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唯有面对事实,才能改变现实”的真谛。因为妈妈当年的教育方式,激发了我做事永不言弃的信念。社会也的确如此现实:只见成功者笑,哪闻失败者哭?从来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啊!
进大学时,我遇上了要凑足近一千令吉开学费用的问题。到大学报到前的几个星期,妈妈不断地在亲朋戚友间周旋,希望为我筹足学费。别人的白眼,妈妈含泪吞下;人家的冷嘲热讽,妈妈听过就算;这种海量,并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但妈妈为了女儿,她做到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彻底明白何谓:“求人不如求己”;“人,是要靠自己的”。亲戚朋友再怎么亲,也不一定会在你有难时帮助你今天的我,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更讨厌看人眼色、仰人鼻息,大概就是因为这件事吧!
那些年,是妈妈,教我从容面对生活上的难题。是她那独特的教育方式教会我:“只要不放弃,就会有转机”的奥妙。也是妈妈,教会我笑看风云,对生活中的得失成败不必过于执着,更让我明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处世哲学。这些年,我历经飘泊浮沉,终于明白妈妈当年教会我的事,其实足于让我问心无愧地立于天地之间了!


此文刊于5/4/2013 星云四月征文——妈妈教会我的事

1.4.13

天天开会上厕所


      沉侵在职场多年,看尽官颜,听尽官腔。官字两个口,当你有求于官时,就必须看官脸,听官腔,有苦自知。
我曾经因升学事宜拨电到某系主任的办公室,她最贴心的秘书小姐也不管事情轻重,只要你不是高官显要,她一律以最“客气”的方式把你的来电挂掉。最常听到的拒绝话语就是:他在开会。过了十五分钟,再拨电去,他还是说:他仍在开会。以为自己太心急,便在一小时后再次拨电过去,秘书小姐竟说:哎呀,他已经提早离开了!气煞我也。这样的拒绝方式,看似没得罪人,其实让人恨之入骨。
我曾经因为拨电一直不得要领,而选择请假到该办公楼去。到了那里,明明就看到高官的身影,他的秘书竟还可以告诉我:他在开会?在房门被打开的刹那,我明明就看见他在里头坐着,怎么说他在开会?这不是睁眼说瞎话是什么?天天说谎也不懂得害臊?于是,我无计可思,唯有死缠烂打,坐在等候处等待,就连午饭时间到了也不离开。最后,才算见到了所谓“高官”,得到了一些明示。由于我的诚恳等待,他于是交代某书记跟进我的申请事宜。接着,我面对的就是其下属的官腔了,真是“有其上司,就有其下属”,她耍的花招也不相上下。
每一次拨电去,接电话的一定不是她,她的好姐妹也许可怜她未作好该做的事,不懂如何回答我,便常说:“她上厕所去了。”然后,礼貌地叫我十五分钟后再打去。当我再拨电去时,她不是告诉我,他跑去另一部门处理文件了,就是因不知道我乃是之前拨电来的人,而照样说她上厕所了!天啊!她是便秘,还是泻肚子啊?要不怎么一直上厕所?难不成他们真的是“吃屎屙饭”的饭桶?每次处理官文,常会遇上这样的慢郎中,气煞我这个急惊风!每一次遇上问题,我都必须亲自上门,找到相关的“官”,三头六面说清楚,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不然,他们就天天开会上厕所,弄得你火冒三丈!
虽说现今科技网络方便,但遇上这样的官腔时,你还是无法奢望在不露面的情况,把疑难或问题解决的。

 
此文刊于1.4.2013 星洲《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