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24

《老师好骗?》

         很多年以前,在学校经常会看到营业员在校内四处走动兜售产品,其中以信用卡为最。每一次来,那些营业员都会满载几乎是他们一个月的业绩而归!

 

后来,这些私人界的销售人员不能随意进出校园了。于是,他们通过教育局,用各种方法进入校园给老师推介产品。他们打的旗杆都是“体恤老师忙碌”为由,进入校园推介,并会给予特别折扣给老师。善良的老师从来不会去查证他们“折扣”的真伪,很多公司主管都会因此认为“老师”很好骗,几乎每一年都会有正规促销员进校,卖保险、卖防火设备、卖久站久坐的保健袜子或健康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当然,这些物品的确是有其功效的,只是把这些东西带去学校销售,收益总会比在外面向公众兜售来得容易,所以食髓知味的商家哪里会放过?他们用尽方法,也要求得他们的团队可以进入校园!

 

以信用卡为例,老师们的薪资一般都是保障,大部分申请都会被批准的。再来,卖一些保健或居家安全设备,也很容易成功说服老师买单,因为经济独立的老师,大部分都爱家爱孩子,大多会防患未然,可说是屡试不爽!当然,老师群里也会有“羊群效应”,你买我也要买,以求心安的心态也时而有之。我每一次看到老师一窝蜂去填名字,说是抢购限量特价品时,心中都会感慨:是老师太善良,还是太不理智呢?

 

最近,报章也刊登了几则有关学生卖保险骗老师、学生装穷骗援助金的案例,我是很生气的。人家都是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老师就如父母,学生怎么怎么可以如此缺德,骗老师就如骗再生父母啊!后来,我又在思考:这是不是在彰显注重物质及绩效的教育方式缺失呢?老师不是好骗,只是他们太爱学生,从没有想过如子的学生会骗他们!在快速赶课业之余,导致学生对礼义廉耻不在乎,他们认为这些没有用。我还听过学生之间的一段谈话,说:“忠忠直直,终须乞食!现在快速有钱,享受人生就好,何必在乎老了以后的日子呢?反正自己都不打算长命百岁!” 这种“只求曾经拥有”的毒鸡汤,至今还是在腐蚀着年轻一代的思维!

 

时下年轻人做事随心所欲,不愿担当,只求个人享乐主义,在社媒炫富,以招揽更多人加入行列,这才是“卖猪仔”及各种快速致富伎俩层出不穷的原因。我们是不是做一些人文改革,做到既不忽略栽培“学霸”,也千万不要制造“学渣”呢?




————————————

此文刊于 2/11/2024 南洋言论版

26.10.24

《男女退休后大不同?》

         最近看了一则针对退休后的安哥安迪的生活作息情况调查,数据显示退休后的安哥安迪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别。一般上安哥会觉得生活无聊,甚至会认为退休后生活就是这样,对未来对生活没有很大的期待,有种“等时间到”的无奈。反观退休后的安迪就不一样了。她们被婚姻或被养育孩子的责任羁绊了半生,难得熬到退休,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了。于是,所有对生活的期待和热情随即在女人身上被激活。举凡那些婚前想学却没有经济能力或婚后想学却没有时间学的手艺技能,全都有机会在退休后逐步完成。这样退休后生活自然就会多姿多彩了。举凡烹饪、歌咏、舞蹈、书法、瑜伽、甚至健身等,都会在退休安迪的学习清单中。

女人与男人个性本就大不同。男人年轻时比较自由,女生受到压迫和限制的时间比较多,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事物,常会耿耿于怀。女人退休后,对于完成心愿,她们会有勇往直前,常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定。这与男人一般比较容易看开放下的个性就大相径庭了。当然,个性本无对错优劣,在婚姻上,男人的这样的个性是比较容易缓和生活冲突,但是在应对退休生活的琐事方面,女人就比男人更有魄力了。

此外,女人对自我要求比较高,常会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状态。于是,她们对于自身容貌外观会有所要求,这也是让她们退休后生活精彩的原因之一。这与男人完全不同,男人一般在退休后,会觉得自己为家庭已经功德圆满,就不再有很多动力去开启其他学习模式。更甚的是他们认为这就是人生的循环规律,有“万事休”的想法,这就容易让他们陷入“无所事事”的境界。

当然,也因为这样,退休后懂得好好利用时间的女人的平均寿命也会比男人长!也许,男人也应该好好规划后才退休,至少让自己时时有事做,就算不一定为社稷贡献,至少也得为自己,才是退休的最大意义。


————————————————————

此文刊于24.10.24 南洋言论版

《考前作答技巧讲座 的意义》

              我们一直在强调多元学习,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师长必须因材施教。孩子们的花期不同,如果不开花,可能就会长成一棵大树!理论是这样,但真正在学校贯彻的却不多。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般被瞧不起,他们会通过制造问题来得到成就感,让师长无可奈何。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一般除了惩罚他们,基本上不会采取其他措施,协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每次学校举办庆典或有贵宾莅临,受邀到现场观礼的一定不会有他们。对资优生,学校则会他们享有最好的资源,就算这些学生他日成功了,也未必会饮水思源。

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师生大多会以成绩为重,好像考不好成绩,便一无是处了。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一代传一代。于是,教育体系改来改去都不到位,一直在原地踏步。最近,甚至还有人提出恢复小六及中三评估考试!其实,这也怪不得谁,每一年统一考试成绩公布,不管是统考还是SPM,大家还是A的多寡来决定学生、甚至是学校的优劣;升学拿奖学金之类的,也是以A的多寡来发放。因为这样,考前的冲刺讲座就如雨后春笋,不停地办,目的不外乎要提升学生的成绩表现。学生天天到校,听一场又一场的讲座。我不知道别人会有怎样的想法,换作是我,将心比心,我认为那是一种疲劳轰炸。跟不上的学生,也许会干脆放弃,也许变得焦虑抑郁。

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学有所长,让他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应对问题。但是现今教师在教课时,为了达标,会不断灌输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让人倍感无奈。接近大考之际,就算老师想再给学生讲人情世故,建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也是不被允许的。学生会以成绩的优劣被分成若干组,被安排去听作答技巧、考高分的讲座!这样的做法,美其名叫“知己知彼”,但若深层思考,它其实是走捷径、为求佳绩不踏实的做法。因为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学习,泄题事件也就时有所闻。说实在的,若不是大家成绩至上,这些事情会发生吗?日后这些学生踏入社会,会变得如何势利呢?

物极必反、人满为患,什么东西多了都不是好事。我认为办一两场考前作答技巧是可以的,多了就会模糊了重点,让大众产生“成绩才是一切”的观念。我们说教改说了几十年,至今大家还是要看孩子的成绩来分上下优劣。若学生以手段取得符合标准的成绩而被录取,也未必能读好那一门科目啊!如果成绩是日后升学的考量因素,那各学院为何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录取新生,做到人尽其才呢?我们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在育人的路上,这实在是很可悲的现况!

——————————————————

此文刊于 11.10.2024 南洋言论版

26.9.24

《为你好的堂皇枷锁》

   前两天,去看了在大马叫好但不叫座的中国电影《抓娃娃》,霎时间对父母教育孩子方式而陷入沉思。顾名思义—抓娃娃,就是想掌控或拿捏孩子的一切,但终究会有失败的时候。在这部戏中,富豪爸爸因为孩子养成富二代的恶习,选择穷养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出身贫寒,得努力奋斗才能出人头地。孩子马继业小学的时候,真的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对他遭遇的所有不公及耻辱,我也为他难过。一切都在在他的父亲的操控中,孩子仿佛也在他用尽心思的教育下,仿佛前途无可限量。

然而,所有父母“一厢情愿”及“为你好”的举措,都会引发反效果。这个背负父亲期望要继承家业的“马继业”最终发现了父母的骗局,最为讽刺的还是他发现秘密所用的方法,全是父亲教会他的方法。“停下来,观察”;“转个弯,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观”等等让他成功侦破谎言,陷入无可自拔的恨意中。于是,好像现实社会中许多个案一样,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报复,让父母悔恨莫及。片尾歌曲《我想当风》直接把整部戏的主题唱了出来:那些为你好的话我听够了….我想当风,你别管我,管我去哪…… 

我想,父母才是影响孩子至深的。说实在的,“造就孩子”或“毁了孩子”的其实都是父母,学校的教育及老师的影响真的不多。一般情绪稳定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都会不错;在家备受肯定,懂得感恩惜福、不恃才傲物的孩子,通常都比较能够面对挫折。然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切以“为你好”来钳制孩子的堂皇枷锁,很多时候会让孩子活得压抑,却又不敢诉说。这时,就算学校老师知道了,也因为父母不示弱而很难协助孩子。父母的一切主观批判也会让孩子自卑,很容易萌生以离开世界以结束痛苦的极端方式。之前有一部电影《年少日记》,也是如此,让人看了锥心。 

近年学生为追求完美而抑郁或追不到父母定下的目标而放弃生命的事件越来越多,这类电影也越来越多,全旨在唤醒父母的醒觉。希望他们放下世俗的所谓“优秀”,父母不能左右孩子的未来,只需教会孩子感恩惜福,然后放手让他们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就是父母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了。 

教育方式,没有对错,但绝对要迎合时代。用以前的经历或思维来育儿,最终难免掉入抓娃娃抓不成,反白费心机的结局。若孩子不能变伟大,就让他们平凡而健康快乐吧!这不都是孩子出生之际,父母的初心吗?


————————————————

此文刊于 23.9.2024 南洋言论版

勿随意播放国歌

   每当国歌奏起,一般就是国家的光荣时刻,比如健儿在国际赛夺奖、为官方或大型活动掀开序幕。当其时,全民肃立,唱或不唱,一起感受荣耀!从读书时期起,我们就被教导不可以蓄意恶搞国歌,任何时候听到国歌奏起,都应该立正示尊重。 

国庆日那天,到某商场闲逛,结果一间超市毫无预警,无故就播起了国歌。商场的顾客大多完全没有察觉那是国歌,只把它当作流行歌曲般,任旋律飘扬、自己却继续逛。我站在那里不动,静待国歌播完,然后就发现也有一些顾客停下了脚步,霎时有像按了暂停键的画面,有点感动。 

为此,像商场这样,无缘无故播放国歌是正确的吗?为了配合爱国月,商场播放爱国歌曲,诸如《Setia》,《Kerana mu》之类的,还是无可厚非而且合时宜的。但是,播放国歌就显得不够庄重了。毕竟,在公共场合唱国歌必须是有原因的。随意播放,只会让民众更加不懂尊敬,助长了“不敬”的歪风。 

我记得之前有读过有些团体为了测试人民对国歌的敬畏醒觉,所以特在某商场外播国歌,看看有多少人会闻之而立正。对此,我是极度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毕竟,做这类测试,结果不好,只能说是人民没有敬畏国歌的意识;若结果良好,也不能保证未来会一直这样好。故此,我总认为:人心最不堪测,多测几次,也许结果就会像“狼来了”的故事那样,当我们真正需要敬畏国歌时,大家反而不会在意了。 

总结,请各方别再以国歌来测试民心,也不要以国歌来作为娱众的手段。除了在学校我们教学生练唱国歌外,否则就请让国歌成为一种庄严的存在吧。若一意孤行,后果绝对不是我们这代人可以承受得了的。 

爱国,就从教会人们敬畏国歌开始;而不是,以到处随意播国歌来取宠!

——————————————————

此文刊于 19.9.2024 南洋言论版

《看似进步其实没有》

             人们常说,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生活是越来越进步了。话虽如此,我却发现许多彷如退步的情况。

              最近,看见网络在推广重复使用卫生巾以环保的广告,我看了有点哭笑不得。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奶奶的时代他们就是用布条式的卫生巾,用后洗干净再次使用。后来,因为科技发达,人们发明了即用即丢的卫生巾,推广的时候以卫生为前提。当大家完全能接受这样的理念用卫生巾之际,竟然又有商家以环保为前提,推出”经血杯”和“布质卫生巾”以重复使用的概念!这不就是在走回头路了吗?这一来一回,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

              说实在的,生活中每一个改变都有其利弊。当我们向往进步快捷的生活,我们修桥建路,就难免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带来一连串不容小觑的连锁效应。开发多了,引发土崩;集水区剧减引发水患;空调汽车多,引发天气异常问题。我们又为了要避免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局面,于是又推出了环保、开源节流,极简生活的概念。这难道不是回到古代的生活方式?难道不是在退步吗?

              现在AI盛行,很多日常工作都交给机器处理,失业率提高、犯罪率也增加,人类缺乏劳动导致各种疾病出现,尤以心理病居多,进而导致社会次序受到干扰!相信未来,专家又会鼓吹人民少用家电,可以动手自供自给等等。这样一来,是不是又会回到农耕社会?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几千年前,道家思维就提倡:“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无为而治”,其实都在教我们处事的方式态度,只是我们没有去实践,反让“积极进取”的处事方式,让人类最终彷如绕了一个圈,回到疑是原点(因为多了许多伤)。

              所以,其实我们进步了吗?就算有,也是流于表面,最终也会消失无踪。


——————————————————————

此文刊于 南洋言论 5.9.2024

1.9.24

《该有的样子?》

 

              全红婵因为在奥运会得满分跳水而瞬间获得全球的关注。她毕竟还是个小女孩,有她固有的天真及可爱。面对外国媒体的访问,她怯场的当儿,她的教练说了一句:要访问你,他们得用中文!这样霸气又彰显自信的话语,的确给了这个小女孩许多勇气。回国后,她不晒奖牌,反而晒出一堆她出国参赛前买的一堆五颜六色的乌龟玩具。这再一次展现了她本该有的可爱。

              这时,就有一些网民站出来批评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言行不够得体,有失国家的颜面之类的。一时之间,排山倒海的网络舆论想必把这个小女孩吓得不知所措了。这大概也是网络霸凌的其中一种情况,网民剥夺了红婵享受快乐的权利。

              “该有什么样子”常常是社会加在某些人头上的标准。比如男孩或女孩长大了,该有什么样子;身为老师该有什么样子等等。重重的枷锁,让人忘了自己该有的样子,生活过得比谁都累,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自己可能会忘了自己是谁。所有的行为规范都是别人订下了的“常态”。再久了一些,这些人可能已找不回自己,只能随波逐流,跟随别人的脚步而已。

              一个人有多重身份不奇怪,比如一个老师,同时也是女儿、妈妈、媳妇及妻子。从学校的岗位下班后,这个老师就应该可以做自己,不必被世俗的繁文缛节所束缚。运动员离开运动场,就如老师放学离开学校后、应该允许她们做自己,要哭,要笑、要闹都别非议她,别剥夺她们快乐的权利,让她成为开心的普通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31.8.2024 南洋言论版

16.8.24

《网红的榜样》

        最近,朋友介绍我看抖音一个有一千多万粉丝歌手,说看他的视频不止可以通过听歌
放松紧绷的神经,还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知。我姑且信之,便点入看了几个视频。看了之后
,在惊叹之余,也感受到一股正能量。


        这一个抖音号《爱唱歌的骡子》作者自嘲为爱行走的骡子。本来是开电召车的,因为
喜欢唱歌,就在载送客人之际,给客人唱歌娱乐,积累粉丝。开始时,他唱别人的歌,慢
慢地就唱自己的创作,并在网络上窜红。然而,他不忘自己的初心,依旧开电召车,并以
唱歌及各种与乘客的互动录制视频,务求做到让乘客有舒服乘车的体验。


         对于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之余,做着自己喜欢的兴趣——歌唱外,还让客人愉快的乘车
,并增加新知识。我单看视频,已能感受到正能量,何况是在实体与作者真实互动的客人
!又一次,他以送礼物为名,问乘客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是谁的物品?我们大都会认
为是东海龙王,毕竟悟空就是大闹龙宫拿回来的。但其实不是,它原本是大禹治水时放下
的定海神针!这样一问一答,大家都增添了新知识,还在欢乐声中完成行程。通过他的谈
话内容,深觉他近乎是“学富五车”的人,最难得的是,他时刻保持笑容,拍视频也获得
乘客的认可。这就是尊敬他人及敬业乐业。


         现今网络上的网红多不胜数,很多新生代的梦想甚至是要当网红!他们大部分以赚钱
为目的,说话时就少了文雅,有时还会被自己情绪牵着走。说实在的,人生路上怎么会没
有起起落落?但是,在人生低谷时,还懂得以舍为得,愿意笑对人生,甚至点亮别人一天
的心情,才是十分难得的!一个成功的网红,理当像这个唱歌的骡子一样,给社会增添一
丝善意,让人们感受美好,传递的是正能量!这才可以称之为榜样~ 


————————————————

此文刊于16.8.2024 南洋言论版

11.8.24

《焦虑恐慌让人失措》

     日前,网上流传一段相当骇人听闻的事件,神庙的乩童用歃血嘴对嘴的方式,企图让孩子因此变乖变健康变听话。看那些照片,发现许多都是年轻的家长,大概是90后的年轻父母。如果说教育不普及,导致过度迷信,也说不过去。毕竟这些年轻父母都属于讲究科学的新生代。

              我不愿深究这类灵异及信仰的力量,毕竟宁可信其有,不可说其无。然而,人类为何会求助其他人力以外的力量?比如求神问卦,以致让一些别有居心的人有机可趁,借此财色兼收?

众所周知,先秦时代,我们就有用来占卜的《易经》,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既描述事物的变化,也借以预测事情(例如:战争、政事、农收等等)的成败吉凶,是当时劳动人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解释。把这现象放到当社会,我们就可以为上述神庙事件找到合理的解释了。

              人什么时候会乱了手脚?一般在某事情发生后,自己无法接受,或者急于寻求解决方法之际。比如获知亲人受困、孩子生病或顽劣,导致自己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就会轻易送上金钱或者让孩子接受一些特殊治疗,进而延伸出其他问题,诸如骗财骗色,严重者也许会误信偏方,而闹出人命事件。

              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越是发达,教育越是普及,这类事件却还是层出不穷。一来也许是社交媒体进步,消息传播得很快;二来就是现代的人物质文明进步神速,但心灵仍然空虚无物!尤其是在疫情后,焦虑忧郁症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一旦面对变化,就无法稳住心情,才会听信有心之人的解决方法,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常听一些长辈说:“做人要稳,不要乱”,想来也不无道理。毕竟,这与国家情况一样,心不定,则可能做错决定,铸成大错。从今而后,大家就多锻炼“心定不移”的功夫,这比起光懂得念书考好成绩强多了!

————————————————

此文刊于 6.8.2024 南洋言论版

3.8.24

《浅谈华文水平低落问题》


        前几个月,在商场看见一张矫正鞋垫的广告横幅*,上面写着:“及时补救,未免为时

已晚!”

        我看了啼笑皆非。再看看它的英文版本,语法似乎也不太对,不禁摇头。前几个星期,学

生的考试作文题目是“中学生应如何善用时间”,有近一半的资优生都在文章内写“中学

生应该好好善用时间”这样语法错误!这又让我想起,经常在电台听到的病句,如:“这

是唯一的一个机会”等。如此这般的例子多不胜数,华文水平的低落可见一斑。

        最近,在与一些年轻老师谈天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现在学生都不太喜欢华文了,

就不要要求太高了,不然以后华文水准就不是低落,而是灭绝了!我当下虽然没有说什么

,但却因此联想到为何今日大家都不是很在乎说或用正规的华文了。

        媒体人或者广播员对社会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他们若言词粗俗,或语法乱象,听众或

观众就是直接被影响的人群。同样的,在学校,老师的言辞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如果老

师平日与学生说话,就已穿插“walao eh”等的词汇,对学生的文字也不要求质的提升,只

希望学生不放弃华文。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却不是对华文没有任何要求,任凭他们的

语文语感继续滑落。

        每一代人,都是一个语文传承的转折点,如果我们今天忽视这些在生活中出现的小问

题,那么这一代人过后,就会有更多的中文问题出现。届时,华文的问题就再也不是用词

不精准的问题了。也许,同样的句子,会变成“及时补救,before it is too late”了!类似的

中英参杂的句子在当今口语已经屡见不鲜了,如果大家再不重视,我想未来它进入文本,

成为传媒的吸睛噱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

此文刊于 22.7.2024 南洋言论版 

8.7.24

《女性车厢,男性请止步》

            电动火车(komuter)设有两节的女性车厢,顾名思义,只是让女性乘坐的车厢,是保护女性的举措。我是特别赞赏这车厢的设置本意的。我乘搭火车,也会刻意坐在这节车厢,享受铁道局为女性特设的福利。

              然而,只要遇上高峰时段,这女性车厢总会走入一些男士,然后假装不识字、也看不懂那粉红色的女性标志,大喇喇的坐在车厢内、或站在门边。这时,如果车厢内有一些主管型的乘客,就会大声驱逐他们移步去别的车厢。如果没有这样的“勇者”,车厢内的女乘客大都只用鄙夷的目光瞪着他们而已。他们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反应的,这就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遇事时,只要你不尴尬,就是别人尴尬了。这些男士,看来也不像文盲,但却可以对大大的女性车厢帖子视而不见;可以无视车厢内女乘客的示意眼光;甚至可以对车内提醒男士勿进入女性车厢的提醒充耳不闻,这真的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一次,有个女孩跟着爸爸进来女性车厢,女孩提醒爸爸这车厢是专给女性的,要换去另一节车厢,却被爸爸骂她多事,说有位就坐,哪有那么多规矩!女孩委屈的闭上嘴巴。这一幕,说明了什么?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好习惯,都被身边的家长“破坏”了。当大家感叹世风日下之际,不妨想想最主要的原因出自哪里?

              话说回头,女性车厢的设置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使用者及执法者不严格遵循的话,这女性车厢不过就是多了几张粉红图案的车厢而已,如同虚设!当然,在转换车站尤其是中央车站,不时会有警卫上女性车厢赶走那些赖着不走的“异类”。

可惜的是,大部分时候,这些女性车厢内的“异类”都是安然坐着到达目的地的。就因为如此,才养成了一些人“赖皮占位”的习惯,我想这通勤火车通车了这么多年,也实在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提升形象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 8.7.2024 南洋言论

《孩子的不凡源自师长的不厌其烦》

 《孩子的不凡源自师长的不厌其烦》 

             台湾因为特教老师——神老师神妈咪的文章,常会给我一些领悟及一些育
人路上的鼓舞。她因为自己育有一名特殊孩子,所以对学生有更多的同理共情,常因为聆
听学生的心情及问题,所以学生上课情绪稳定,学习的动力就加倍。我常以她为榜样,时
刻提醒自己不可以“自以为是”的替孩子们的偏差行为作结论。我深信每一个“不听话”
或者“顽劣”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最近,有一个学生被老师罚站在烈日下多个小时而晕倒,还因此伤了脑神经,成了“
残疾人”(OKU),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事件曝光后,大家都认为是老师的错,简直是
枉为人师!我也明白一般网民的想法。惩罚没有分寸,何以为师?加上教育部已经不止一
次提醒老师们不可以擅自体罚学生,就算只是在班上罚站也是得拿捏分寸的。换言之,现
在为师者其实是不可动学生半点毛发,责骂罚站等都是会伤学生身心的,老师万万不可轻
易为之的。然而,我们不要忘了老师也是人,他也会判断错误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我
想那也绝对不会是该老师想要的结果。我觉得,这老师也许认为这样的处罚方式是最能让
犯错的孩子长记性,绝对没有想到要置孩子于死地的。事件发生以后,我想任何为师者的
内心都会很不好过的。

             身为老师,也会有自己原生家庭的记忆,处理事情的方式有时难免会有“代代相传”
的影子。意思就是说:以前自己遭受过什么样的惩罚,就会不知觉的用回同样的方式去对
待下一代人。在这个案中,如果老师可以暂时忘却自己的原生记忆,耐心了解学生不做功
课或不专心的原因,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可以不可以让它长大,就要看身边的人如何浇灌
了。老师本善良,但日久后就需要被提醒不忘初心;学生本善良,因常被伤害而把善良埋
葬后,就需要师长的耐心陪伴,让它重见天日。

             陶行知说过:真正的育人者,应该有“捧着一颗真心来,不带半根草离去 的精神!”
然而,在这功利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其实真的不容易。但是,我们必须相信:每一个孩
子的不凡,都曾沐浴在师长不厌其烦的指引中!

             所以,各位老师,继续努力加油吧,那些被你真诚以待的学生,日后一定会有不凡的
成就的 。老师们的付出,总会有被看见的一天!

——————————————————————————————————
此文刊于 3.7.2024 南洋言论

《我要当网红》

        最近这几年,和学生谈未来的职业规划,讶然发现许多中等及后进生的志愿是当网红!钱来得快又轻松,甚至还有学生在班上练习当网红带货,还不得不佩服他们说话的功力。唯一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如谦谦君子的谈吐。看着他们时而参杂粗言秽语的“广播”,我不禁摇头叹息:网络对时下年轻人的影响真的太深远了。

 

回顾早期的学生大多受歌星明星影响,大家对这些艺人大部分都有要求,言行举止一不合乎社会要求,会被打压下去。而今,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且传播速度之快,根本就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全超乎想象。在我们意识到事态严重之际,情况已经覆水难收了。故此,学生为了成名,想当网红的愿想不难明白。

 

能够带来正向思维的抖音短视频当然还是值得鼓励的。毕竟现代学生不爱阅读,也欠缺耐心去看或听长篇大论,抖音短视频还是可以做到传道授业这一块的。现在中国就有许多老师在疫情后,通过拍短视频来传达资讯其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这应该被鼓励。

 

此外,短视频对于年轻人三观的建立也深具影响,许多歌词,配上洗脑音乐,反复播放,就会形成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就比如最近很红的一首网红歌曲:我期待的不是钱,而是花不完的钱;我期待不是缘,而是好几百万元;我期待上班一天,等于你工作一年;我期待醒过来,就能实现!这样的内容,一针见血,备受新生代欢迎,在一夜间窜红根本不是难事!

 

意识到网络视频的影响深入人心,最近许多年轻老师也有想“当网红”的心,纷纷开设个人抖音专页了。倘若我们再不在管控视频发布情况方面着手处理,恐怕未来的学校就不再是纯洁的象牙塔了!

————————————————————

此文刊于南洋言论 31.5.2024

12.5.24

《教育水平提高以后》

        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年轻人大多抱持不婚不育的观念。追根溯源,其实这与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息息相关。我们也会发现在教育水平不高的乡区,人们生活简单,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结婚生子育儿,所以,一般生育率都比较高;反观在先进国家如欧美国家、甚至是亚洲四小龙等教育水平较为高的国家,每一年的生育增长率都低于1%

 

诚然,教育水平提高,让人懂得了分析思考、衡量利弊,甚至变得计较得失。结婚生育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只亏难赚的投资。我们最近不是常听见人们说:“养儿不防老,反而很烦恼”吗?毕竟,教育水平提高,资讯发达,孩子年纪小小就知道“虐待”的定义。加上现在育儿专家又很多,一人一句、一人一看法,把现今父母弄得六神无主,最后不是把孩子宠溺成不可一世,就是让孩子压力山大,时刻计较得失,常考量付出与回报是否等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现今父母及孩子本身大多以成绩优劣来确定自身价值的。

 

最近,网络疯传一段视频,讲述一位老师在班级教育学生为何必须感恩母亲对孩子的付出。视频让许多网民猛赞老师不止教书还育人,视频瞬间爆红。我看了,也认为这老师的做法的确值得赞赏。然而,老师一味说母亲有多好,是经历什么生死一线才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的说法,很多时候却会让现今孩子反驳。我们别忘了现在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很多是家暴、是父母婚姻破裂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其实很难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也就无法认可老师的说辞。

 

    在城市学校,也许你也不会想到,当老师说着母亲有多伟大之际,有许多中学生会告诉你:“我都没有叫她把我生出来啊!”更甚的是,他们之中还有很多都有“早死”的想法。也许你也会谴责他们太大逆不道,太不肖了,怎么可以如此不珍惜得之不易的生命?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不管是他们的父母,或者是学生自己的这些想法及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功利思维的结果,也是教育水平提升的代价。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明白许多国家面对“少子化”、“老龄化”的原因所在。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些国家,尤其是新加坡积极实施各种政策,留住外国的青年才俊,以撑起国家未来经济的缘由了。凡事得失兼备,教育科技发达了,我们也失去了新生代,但也因为如此,衍生了AI 智能,让人类进步的同时,却也逐渐走向灭亡。有点可悲,对吧?


——————————

此文刊于 7.5.2024 南洋言论版

14.4.24

《公道在哪里》

           最近,看了《二十条》这部戏,深觉它与去年爆红的电影《毒舌大状》的中心内容极为相识,都是为了宣扬捍卫正义而面对重重挫折磨难的过程。戏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哪怕过程中戏中人物经历了多少苦难,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个正义而牺牲了,都是值得的。

 

“捍卫正义、宣扬正义永远存在”这样的主题,当然是好的、是正向的思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出现过吗?我那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说:这世界没有公平、公正,在有权有势的人眼中,他们本身就是王法,就是公正!就算有立法执法机构,也敌不过这些人的威逼利诱。这部戏中也有好多个案都是如此迫害受害者,让他们承认错误,关进牢房若干年。而真正的坏人却逍遥法外!对于孩子的想法,我很讶异,忙告诉他:有的,有的,你必须相信:天网恢恢,这些人终究会遭到报应的,也许不是这一世。(我说着时,自己都难免觉得有点心虚。)

 

如果你看见霸凌、看见别人被欺负,你于是伸出援手,把施暴者打伤了。然后,你却被拘留提告了,因为你不是法律,不能私自惩罚坏人!事发现场有很多人证,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作证。这时,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那么执法单位为了结案,也不会再开案细查的。于是,好人含冤,会沉冤得雪吗?也许,但不知何时。有些人面对这种不公,不断上诉,提出诉求,坚信正义公平存在,最后沉冤就算得雪,一般人还是一样觉得他傻。如果你仔观察,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太多这样的人了。现在的年轻人,包括老师大部分都选择明哲保身,能够不理就不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以为老师是专业,它的专业早就已经被许多条例绑得支离破碎了)

 

曾经在校园里,发生一宗破坏公物个案时,学校以几个人的说辞就断定某班学生是肇祸者,需接受处罚。学生要求调看监控也不被允许,为此,学生之中有人愤愤不平,有人则认为赔钱了事,不必再生事端!在校园这个塑造学生人格的地方,竟然也是这样处理问题的!这样下去,试想谁还会相信公义存在?相信“法”绝对不可以给“不法”让步的道理?最终,所谓的公道正义 ,将沦落为戏里的情节,梦中的城堡,永远不会是生活中的现实!

—————————

此文刊于 13.4.2024 南洋言论版

29.3.24

《师资荒,永远的问题》

      新学年伊始,大家都还没喘过气来,就已经传来老师们竞相拿表格退休的新闻,加剧教育界师资不足的问题。那些没有提出申请的老师,大多是为了生计,逼于无奈的留下而已。正如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我想教育界也面对着这个问题,尤其是华文老师。新晋的华文老师如凤毛麟角,根本就是一师难求。在我校,最年轻的华文老师也近不惑之年了。

 

当我们在议论为何年轻人不当老师之际,我们也不妨思考一下为何在职的老师一直想退休?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选贤任能,人放在对的地方,才能发挥所长。然而,时代改变了,当老师的似乎不像以前只需专注于育人,还要十项全能、文武双全。于是,老师被指令担任什么职务,老师都必须接受,不然就是违抗命令,严重的话还会被施予纪律处分!

 

在任何公司,如果一个人被告知要执行什么新的任务,说那是学习,我觉得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换作是老师,就比较困难,因为老师是得面对学生的。试想:如果你是学生,老师比你还逊,你会敬佩崇拜他吗?这样下来,尊师重道还会存在吗?当我们感叹今日学生难教之际,是不是也得思考一下其背后的原因呢?当老师无法发挥所长,学生对他们就不会敬仰,学生不敬仰,教学工作就会变得艰辛难行;老师被委于不是他专业的任务,难免会压力,还得随时面对被学生及家长问责的恐慌。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年轻教师也许还可以熬过,但对上了年纪的“老”老师来说就不是这样了。这不是才开学吗?就有好几个老师陆续病倒或眼睛泛红(眼睛爆血管)了。

 

金钱和生命相比,许多老师都会选择生命。累垮了自己,根本不会有人怜惜。当教育部长说开学第一周,学生不必上课,师生心情愉快,借机联络感情的说辞一出,我只想说:课纲没有减少,时间却少了,老师除了备课,还要办活动,个中的累,无法言喻,我不认为有哪个老师在这一个星期后还是精神抖擞的。

 

我们一直说把时间还给老师,但是普罗大众或高官显要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断制定新机制来监督老师,引发的是无止尽的疲累,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而已啊!老子说的无为而治,不无道理。如果我们继续要求老师“十项全能”,师资荒,恐怕是永远的问题!


—————————————————-

此文刊于 29.3.24 南洋言论版

 

《勿为考获A放弃华文》


近几年,华文教育可谓处于多事之秋。一边厢大家为华文老师严重不足焦头烂额;另一边厢,我们又为逐年下降的报考华文考生而精神紧绷。殊不知,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华文考生,未来就不会有新晋的华文老师。所以,鼓励学生报考中文是解决华文师资问题的治本方法。接着,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何学生不爱华文,或者常会因为华文难拿A而选择放弃?

 

新学年伊始,问班上新认识的一批学生,喜欢华文吗?为何选修华文?要报考华文吗?他们的答案几乎不外乎以下几种: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可有可无;如果可以不考,就不考了,华文很难拿A的。听到这样的答案无数次,还是会难过。长期下来,又是谁让这些孩子的思维充满功利主义呢?不就是整个大环境和家长老师吗?

 

仔细想想,多少家庭父母学校老师不是以考试考获多少个A来衡量或归类学生的优劣呢?当孩子其他科目都特优,唯独华语落下了,多少师长不是扼腕叹息呢?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还会不功利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现今父母,大概没有体会到因为掌握了华文的优势,所以常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华语,会讲就好,不必很好,也不必考,以免把分数等级拉下,影响未来升学机会。长此以往,要这些学生爱中文、考华文也真的不易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会告诉你:我会好好学的,只是不要考而已。这样的话,说得铿锵有力,完全不知道未来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学习正规的华文课程了。

 

有人说,华文水准太高,打击了学生的报考兴趣。这一点我也不否认,毕竟我们的课程纲要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在课堂上和学生谈起来是可以声情并茂的,但是考试时的出题方式及评审方式又过于追求“门面”,有些题目根本就不懂该如何作答!这无疑是让学生选择放弃自己的根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把题目简单化,好让人人皆欢喜,恐怕也会让中文灭绝。

 

故此,当我们一直呼吁家长切勿因为难拿A而放弃读中文之际,我们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为何现今学生大多没有族群意识,反而充满功利思维?


—————————

此文刊于21.3.24 《南洋言论版》

 

11.3.24

为自己,赢一次

        趁学校假期,我去了一趟天津,也抽空看了创票房纪录,贾玲导演的第三部电影 —《热辣滚烫》。观后,深被电影的情节打动,心中感触良多。

 

首先,导演贾玲用一年时间瘦身,以增加拍这部戏的说服力,就已经让人敬佩了。整部戏,其实用了很长时间来构思及拍摄,更像是叙述改写自己人生的电影。片尾附上的减重历程很真实,完全像现实生活努力减肥的自己。

 

这部戏,体现的是一个决心的力量。她不像一些演员,只是为了剧本的需要而去瘦身,她确实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实生活中,当自己已经习惯活成别人的样子之际,当自己也以为一切都来不及之际,才发现原来改变只需要一个决心而已。下定决心后,努力实践才是最困难的事。

 

人生只活一次,我们不能总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习惯贡献自己,完全忘了自己,生活就会陷入不可自拔的循环里。像别人的棋子,也像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存活的意义。所以,不管现在几岁,人总要有梦想,至少要为自己的人生,赢一次。我想:这就是电影要带出的重要信息。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总有不可言喻的痛苦和煎熬,也会在坚持与放弃的边缘挣扎。然而,只要相信,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日后的成功做铺垫而已。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人生有什么是“太迟”的吗?答案是“没有”。只有太迟到来的决心!

 

像这样一部励志电影,也有人在网上抨击。如果导演承受不住,又会再次陷入活在别人嘴里的境地。然而,贾玲用自己的表演经验及艺术视角告诉世人:自己能感知被爱,也希望也像回归爱给你们,我捡起无数破碎的我们拼凑出一个杜乐莹!这为我们短暂的一生该怎么而活写出了最有力答案。

 

这部戏即将在大马上映,特别推荐一些不知为何活着的新生代去看,里头很多主人翁经历过的事,几乎天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总之,不管你去不去看,我们都该为自己,做出一些改变,至少赢一次!


—————————-

此文刊于 6/3/2024 南洋言论版

《染浅色发色招惹了谁?》

             最近,学校发了新指令,举凡染了所谓“怪发色”的家长,禁止踏入校园。这条规在政府部门的穿着指令都好像都没有出现,为何学校要如此刻意为难这群没有戴头巾的族群?之前,华裔去政府部门因为穿着问题而被刁难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头发的颜色也要被针对?

 

说实在的,染发是时下最常见的修容方式,头上颜色让人看来更加靓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让人增添自信的事。当今社会再也不是鲁迅时代那种“头上变了颜色”就被视为坏人的时代了。但是,可叹的是,这种20年代的发色歧视毒素深植人心,还流传到今天,继续荼毒后世。

 

我自己也曾经是反对人们染发的怪异份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自然老去。然而,当千禧宝宝升上中学以后,我才意识到这一套已经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了。诚然,人是进化的动物,世界更迭后,我们如果还是墨守成规,很难说服及教育这些新生代的。

 

新新人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对于四方文化并不陌生,讲人权说自由,学校太多不合情理的规矩条规,很容易引起反弹,心生怨恨,制造问题。我们每制定一个规矩条例,一定要合情合理,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像旧时代的孩子那样,缺乏主见,全盘接受长辈指令的一群了。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已经拥有了这个能力,我们却又不愿意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会引发心理不平衡的问题。

 

针对染色问题,学校一直认为是犯规的。时下学生却认为那是违反自由的。因为他们的身边的长辈,包括爸妈,学校老师校长,甚至是部长都有染发,染了发的长辈还是长辈,他们对他们心怀感恩尊敬。但是校规却又不允许他们去染发,一般老师都给不出好的理由。说的最多的理由大概就是:因为那是校规或者因为我是老师、是长辈等等权威式的答案。30年前,用这种理由打压学生说得过去,在21世纪的今天能独立思考,又处在资讯发达社会的孩子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的。如果说它伤害头皮,那为何长辈又以身试法?这与叫学生不要抽烟的情况是一样的。

 

行笔至此,大家就应该知道为何现在孩子越来越不易教了,不能顺应时代,改变思维方式,不断用打压的方式逼学生服从,只会制造更多蛮横不讲理的新生代。环境改变了,人也必须改变,这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明白这个道理,看官也会明白,现今主张自由,强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国际学校日渐受欢迎的原因何在了。

 

我们什么时候才要思变呢?


—————


此文刊于22/2/2024 南洋言论版

多就是好?

踏入龙年,社交媒体上看见各种新新贺词,有最一般的龙年大吉,还有用两个龙的龖,三个龙的“龙行龘龘”,甚至是四个龙的生僻字来表示“飞黄腾达”之意。说实在的,若不是这些字一时窜红,我们应该都不会知道这些字的读音。然而,多就一定是好事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认为多是好的。比如,钱多多益善,礼多人不怪,所以龙也要多!钱多了会带来灾祸、礼多了会让人觉得虚伪!最近,也有专家出来澄清,说其实诸如龖龘这样的字是不吉利的,呼吁民众不要乱用。我自己初次看见这样的字,也觉得不好,毕竟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字很多只龙,就谐音马来文的Tolong一样,成了一种“求救”信号了!

 

我们的老祖宗向来都强调中庸之道,这与学校道德教育课,甚至是回教教义相同。为人处事,适可而止,多了或少了都会招来祸患。物极必反,人满为患,什么事物都应该见好就收,不要贪多。小赌、小酌都怡情,大赌倾家、贪杯荡产!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我们需用自己一生去学习和实践的。当今社会,以至于各个领域,都还是以多为傲。打个比方:读书A要多、名校学生多、顾客多就是生意好话多者能言善辩,所以好处也多。举凡种种,都是以多为强者象征的,实让人不胜唏嘘。

 

改变思维,不要跟风,相信不是每一样事情都以多为好的。新的一年,希望政经文教界施政都不过火,踏实现“中庸”的真谛。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刊于15/2/2024 南洋言论版

16.1.24

《养猫养狗不愿生小孩》

             根据2023年的华裔人口比例,已经降至20.6%,而且专家估计在未来20年,人口将降至一成,届时,我们再怎么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现在我们引以为傲的母语教育、华小华中等都将成为历史!这不是危言怂听,而是人口骤减加上爱中文意识日愈低迷的必然演变。

              现在的华裔年轻人,凡事以钱以事业为重,他们情愿养宠物养猫狗也不愿意生孩子。谁说不是呢?如果依据经济学角度来看,养儿费尽心思,长大后却分分钟会忤逆啃老,你要是训斥,他还会怪你把他生出来!前阵日子,不就有一位小孩因为父母没钱让他参加毕业旅行而怪责父母,并且要他们去借贷吗?这样的个案肯定只是冰山一角,就算是问你,你还敢生多多小孩吗?

              也许是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也许是资讯日愈发达,所有不好的事都秒速传开,单纯傻傻为一个家庭任劳任怨生儿育女的女人现在应该几乎绝种了。女人不依靠男人生活,有自己的事业,结婚对他们而言只是彼此心灵上的扶持,生孩子很多时候也并不是必要。当然,还有更多的女性认为人生不长,做自己比较重要。如果结婚会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这婚结来干什么?有一班好朋友吃喝玩乐,终身不嫁,不也很好吗?

              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会增加华裔人口。试想:古代女子没有受教育,自幼三从四德不离身,脑袋只想相夫教子,选择平庸过一生!然而,今日,人权意识抬头,这样的情节只会在苦情戏中出现了。所以,未来人口下降肯定是趋势,只是华裔育儿方式有别于其他族群,事事讲求走在资讯前端,故人口会降得更快而已。如果人口比例骤降会让华裔处于劣势,那也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

此文刊于 16.1.2024 南洋言论版